第19章 年代诈骗犯?不,请叫我致富能手(完)(1 / 2)
“李昱,来吧!如今你们村子已经发展得这么好了,你当初的愿望也都实现了,是时候我们一起干一番大事业了!”
李昱却摇了摇头,他看向身边的许挽星,:“谢谢你们的好意,不过我不想去城里。李家村是我的根,这里有我熟悉的土地,有信任我的乡亲,还有我和挽星一起奋斗的心血。现在村里虽然富了,但还有很多事要做,比如要引进更先进的设备,要把咱们的农产品卖到更远的地方,比如要规划一下我们下一步发展的方向等等。”
他顿了顿,声音更坚定了:“我想扎根在这里,看着李家村一步步变得更好,看着这片土地长出更多的希望。挽星,你说对吗?”
许挽星笑着点头,握紧了李昱的手:“对,我们一起留在这里,守着这片田,守着这个家。”
这是生他们养育他们的地方,大学毕业以后回来建设家乡,看着家乡一点点的变化!看着村民们的笑容一点点地变多!看着大家对他们真心的拥护!许挽星感觉非常骄傲和自豪!
许挽星已经爱上了这份事业,她想要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投入到里边!
跟这些淳朴的村民们待在一起她感觉整个人都焕发了新的活力。
舍友们看着他们相视而笑的样子,心里既羡慕又敬佩。
李昱从来都不是一个追求名利的人,他心里装着的,是这片土地,是这里的人。
真是让人敬佩的人。
国家的发展果然经历了高速腾飞时期,而李昱和许挽星也一直在不断努力,带着李家村的村民们不断发展。
1999年12月31日的李家村,红灯笼从村口老槐树一直挂到后山观景台,彩色灯带绕着别墅群的屋檐蜿蜒,把冬夜照得像白昼。李昱牵着儿子明宇的手,许挽星拎着刚炸好的糖糕,顺着人流往村广场走,路上遇见不少熟面孔。
开民宿的张婶正给游客递热姜茶,办咖啡馆的狗剩媳妇抱着孩子,笑着跟他们打招呼。
“昱哥,挽星姐,快来!舞台都搭好了!”村旅游公司的经理小跑过来,手里拿着节目单,“今晚有大学生艺术团的表演,都是咱村出去又回来的娃,还准备了篝火舞呢!”明宇眼睛一亮,挣脱李昱的手就往广场跑,许挽星笑着追上去,叮嘱他别跑太快。
广场中央的篝火已经点燃,噼啪作响的火焰映着满场笑脸。
舞台上,几个穿着校服的年轻人正在调试乐器,领头的是村东头老王家的孙子,去年刚从农业大学毕业,回村负责果园的新品种研发。
李昱看着他们,想起十几年前自己回村时的模样,忍不住跟身边的许挽星感慨:“当年咱俩是村里第一波考上大学的,现在村里光大学生就有四十多个,研究生也不少,还有很多人都愿意回来,真好。”
许挽星点点头,指着不远处一群围坐在一起的年轻人:“那几个是学旅游管理的,回来帮着优化景区路线;还有搞电商的,把咱村的罐头、编织品卖到了国外。”正说着,广场上突然响起倒计时声,游客和村民们一起举起手里的荧光棒,跟着喊:“十、九、八……”
零点的钟声敲响时,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李家村欢迎您”的巨型招牌。
明宇兴奋地蹦起来,村民们拉起手跳起舞,连外国游客都跟着节奏扭动。
李昱握紧许挽星的手,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富裕的家乡、归来的人才、满场的欢笑,这便是他们当年回村时,最想看到的未来。
千禧年之后,春风裹着梨花白漫过李家村,彩色沥青铺就的健康环道像条丝带,绕着连片的果园与青瓦白墙的别墅蜿蜒。
李昱踩着山地车在前头领路,车把上挂着的竹编篮晃悠着,里头装着刚从自家果园摘的草莓。许挽星坐在后座,双臂轻轻环着丈夫的腰。
十三岁李明宇自己踩着自行车。
“爸,你看那辆火车!上次来还没有呢!”明宇的声音混着风飘进李昱耳朵里,李昱脚下稍缓,侧头笑道:“这是上个月刚引进的观光线路,从村口游客中心直达后山窑洞民宿,省得游客爬山累。”
许挽星望着不远处挤满游客的采摘园回忆起当年:“我们当年哪能想到这些?我跟你爸当年大学毕业回咱们村时,这环道还是条坑洼的土路。”
环道旁的观景台上,几个金发碧眼的游客正举着相机拍照,镜头对准远处山坡上“中国最美乡村——李家村”的巨型石碑。
明宇指着那些游客,兴奋地说:“上周我们班同学还说他们周末也要来玩,英语老师说下学期组织秋游就带全班同学来我们村跟外国人直接对话学习英语呢。”
“这主意不错,直接跟外国人对话你们的口语会提升很快,你们班同学要来到时候可以带你们到我们家酒店去玩,给你们免费!想去哪里玩让你二柱叔叔安排。”
“哇!老爸,你太好了!”
“前面就到爷爷家了。”李昱放缓车速,指着不远处一栋带小院的别墅,院墙上爬满蔷薇,门口挂着的“李家农家乐”木牌擦得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