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年代诈骗犯?不,请叫我致富能手(完)(2 / 2)
明宇立刻坐直身子,扯着许挽星的衣角:“奶奶说今天做了我爱吃的油糕!
车刚停在院门口,李妈就系着围裙迎了出来,手里还拿着块刚炸好的油糕:“明宇快吃,还热乎着呢!”
李明宇接过来咬了一大口,糖汁顺着嘴角往下流,李妈赶紧掏出纸巾给他擦嘴,嘴里念叨着:“慢点儿吃,没人跟你抢。”
李建国坐在院里的石桌旁,手里捧着个紫砂壶,见他们进来,赶紧起身挪椅子:“刚泡的明前茶,你们也尝尝。”
许挽星把草莓篮放在桌上,笑着说:“爸,这是今早刚摘的,您和妈尝尝鲜。”李建国捏起一颗草莓放进嘴里,眯着眼点头:“甜!比当年你俩刚开始种的反季草莓甜多了。”
李明宇嚼着油糕,好奇地问:“爷爷,当年爸妈种的草莓不好吃吗?”
李建国放下紫砂壶,手指敲了敲桌面,开始讲起旧事:“那时候哪有现在的品种好?你爸妈第一次种草莓,冬天在大棚里守着,夜里怕冻着,还烧煤炉取暖,结果煤烟子把草莓苗熏坏了一半。你爸当时蹲在大棚里,眼圈都红了,你奶奶偷偷哭了好几回,怕你们赔了钱过不下去。”
李妈在旁边补充:“可不是嘛!那时候你爸要去信用社贷款办罐头厂,你爷爷气得把烟袋锅子都摔了,说他瞎折腾,要打断他的腿!”
李明宇惊讶地看向李建国:“爷爷你还想打爸爸?”
李建国脸一红,赶紧端起紫砂壶喝茶,含糊地说:“小孩子家懂啥?那时候是担心他!我当时就知道,你爸脑子活,有闯劲,肯定能成!我给他签字他才能贷得出那笔钱!”
李昱在旁边笑着拆台:“爸,您这话可不对,当年我拿着贷款申请回家,您把申请往桌上一摔,说我要是敢贷,就跟我断绝关系。还追着我打!”
“有那回事吗?”李建国放下茶壶,梗着脖子反驳,“我那是激你!让你好好干,别辜负了信用社的信任!再说了,后来不是我去信用社给你担保的吗?要不是我,你能贷着钱?”
李妈忍不住笑:“老东西,现在倒会往自己脸上贴金了。当年是谁半夜睡不着,蹲在院里抽烟,说怕昱小子赔了钱,连媳妇都娶不起?”
院里的人都笑了起来,明宇笑得直揉肚子:“爷爷你真有意思!”
李建国瞪了他一眼,却也跟着笑了,他看着明宇,语重心长地说:“明宇啊,你可得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跟你爸妈一样有出息。你看你爸妈,把咱李家村从穷窝窝变成了金窝窝,现在全国都知道咱李家村,连外国人都来旅游,这多给咱老李家长脸!”
李妈也跟着点头:“是啊明宇,你爸妈当年吃了多少苦?搭大棚时手上全是茧子,办编织厂时天天跑县城找销路,连饭都顾不上吃。你现在条件这么好,可不能偷懒,要向你爸妈学习,将来也为咱村做贡献。”
李明宇放下手里的油糕,认真地点头:“奶奶我知道了!我以后要考上农业大学,跟爸妈一样种果树、搞养殖,还要把咱们村的旅游搞得更好,让更多人来玩!”
李昱和许挽星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欣慰。
当年他们回村时,只是想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如今,这份“让家乡变好”的心愿,已经传到了儿子心里。
午后的阳光透过院中的老槐树,洒下斑驳的光影。李建国翻看着以前的老照片给明宇讲过去的事:“你看这张,是1988年拍的,那时候你爸妈刚办起罐头厂,村里人才开始盖砖瓦房。你爸站在罐头厂门口,穿着件蓝夹克,笑得嘴都合不拢。”
明宇凑过去看,照片里的李昱还很年轻,头发乌黑,眼神明亮,许挽星站在他旁边,穿着碎花衬衫,手里抱着个纸箱,应该是刚装完罐头。
“那时候罐头厂只有五六个工人,都是村里的妇女,现在厂里都有两百多个工人了,还有专门的生产线。”许挽星轻声说,“当年最困难的时候,罐头卖不出去,你爸骑着摩托车,跑遍了周边的县城,磨破了三双鞋,才谈成第一个订单。”李昱摸了摸鼻子,笑着说:“那时候年轻,不怕累,就想着一定要把罐头厂办起来,让村里人都有活干、有钱赚。”
院门外传来汽车喇叭声,是村旅游公司的经理来送报表。李昱接过报表,扫了一眼,对许挽星说:“上个月游客量又增加了15%,民宿入住率达到了98%,比去年同期还好。”许挽星点点头:“下个月就是五一了,得提前准备好接待工作,让游客住得舒心、玩得开心。”
李明宇凑过来看报表上的数字,好奇地问:“爸妈,咱们村现在有多少游客啊?”李昱笑着说:“去年一年就有几百万人来旅游。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开民宿、办农家乐,有的还开了特产店,日子过得比城里还滋润。”
李妈在旁边补充:“可不是嘛!前几天你张婶还跟我说,她儿子在村里开了家咖啡馆,生意可好了,好多年轻人都去打卡。”
夕阳西下,余晖把李家村染成了金色。远处的观光小火车缓缓驶过,游客们的笑声传来,与村里的鸡鸣犬吠交织在一起。
李昱牵着许挽星的手,站在院门口望着眼前的景象,别墅错落有致,道路干净整洁,果园里硕果累累,游客们脸上满是笑容。
“没想到咱们真的做到了。”许挽星轻声说,眼里满是感慨。李昱握紧她的手,笑着说:“是咱们一起做到的。从搭第一个大棚开始,到办罐头厂、编织厂,再到搞旅游,每一步都离不开村里人的支持,也离不开你一直陪着我。”
李明宇跑过来,拉着他们的手:“爸妈,以后我也要跟你们一起,把咱们村建设得更好!”李昱蹲下身,摸了摸儿子的头:“好,以后就靠你们年轻人了。”
李建国夫妻站在门口,看着一家三口的身影,脸上满是笑容。晚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李家村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