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时砂遗楼 > 第824章 时空生态保护教育基地的建设

第824章 时空生态保护教育基地的建设(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暮春的1967年城郊,一片曾经因时空能量紊乱而荒芜的土地上,如今矗立起一座占地两百亩的时空生态保护教育基地。基地入口处,两座造型别致的展示墙格外醒目——左侧墙面用复古砖石搭建,镶嵌着1913年雾灵山荒芜的老照片、1938年战后湿地退化的影像资料,墙面缝隙中还裸露着些许干裂的土壤;右侧墙面则采用透明玻璃材质,展示着如今郁郁葱葱的雾灵山实景、鱼虾成群的湿地航拍图,玻璃上用荧光颜料绘制着时空能量流动的轨迹。江浅穿着便于行走的运动鞋,正和基地负责人李主任沿着石板路巡查,她伸手触摸左侧墙面的老照片,感慨地说:“这些资料太珍贵了,要让每个来基地的人都能直观看到,时空修复前后生态环境的变化有多大。”

李主任笑着点头,指向不远处的“时空生态展示馆”:“展示馆里分了‘生态变迁’‘时空修复’‘保护实践’三个展厅,我们还引进了‘时空对比投影’技术,游客站在指定区域,就能看到同一地点1913年、1938年、1967年的生态场景切换。”走进展示馆一层的“生态变迁”展厅,1913年的地脉守护者周伯正带着一群孩子,围着一台“时空对比仪”观看。当周伯按下仪器上的“1913年雾灵山”按钮时,仪器投射出的画面里,雾灵山植被稀疏,山间溪流浑浊,偶尔能看到几只零星的飞鸟;按下“1967年雾灵山”按钮后,画面瞬间切换,漫山遍野的树木枝繁叶茂,溪流清澈见底,成群的鸟类在林间穿梭。“孩子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吗?”周伯笑着提问,10岁的小男孩阿明立刻举手:“我知道!爷爷说过,是因为咱们修复了地脉节点,让时空能量稳定了,植物才能好好生长!”周伯欣慰地点头:“没错,生态环境和时空能量息息相关,只有守护好时空稳定,才能让大自然恢复生机。”

在“时空修复”展厅,1967年的生态专家张博士正用模型演示“地脉修复技术”。他手中的沙盘上,代表地脉节点的红色指示灯忽明忽暗,“这就像1938年战后的地脉状态,能量紊乱导致周边土壤贫瘠,植物难以存活。”说着,他将代表“修复装置”的蓝色模块放在沙盘上,红色指示灯逐渐稳定,沙盘上的小草模型慢慢“生长”出来。“我们通过在关键地脉节点安装能量稳定装置,调节时空能量流动,让土壤恢复肥力,生态环境才能逐步改善。”张博士讲解道,来自1938年的小女孩莉莉好奇地问:“张博士,那我们现在还能为生态保护做些什么呢?”张博士笑着说:“接下来咱们去‘保护实践’展厅,那里有很多普通人也能参与的生态保护方法,比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这些小事都能为保护生态出一份力。”

基地的户外区域,更是开展生态保护实践活动的绝佳场所。在“时空植树区”,工作人员为每个参与者准备了不同时空的特色树苗——1913年的“序能松”、1938年的“战地柳”、1967年的“环保杉”,每种树苗都附带一张“成长卡片”,记录着树苗的生长习性和对应的生态作用。周末的植树活动中,1967年的张先生带着儿子小宇,选了一棵“序能松”树苗。小宇拿着小铲子,费力地挖坑,额头上渗出了汗珠。“爸爸,这坑要挖多深呀?”小宇问道。张先生指着“成长卡片”说:“你看卡片上写着,‘序能松’的根系要扎进含有地脉能量的土层,所以坑要挖50厘米深。咱们一起加油!”父子俩齐心协力,终于把树苗栽好,小宇还在树苗旁立了一块小木牌,写上“小宇的时空守护树”。“爸爸,我们什么时候能再来看看它呀?”小宇问,张先生笑着说:“等下个月,咱们来给它浇水,看看它是不是长高了。保护生态就像照顾小树,需要长期坚持。”

“湿地保护实践区”则还原了1938年战后湿地的修复场景,这里设置了水质监测、水生植物种植、垃圾清理等实践项目。在水质监测点,1913年的村民王婶正跟着工作人员学习使用“时空水质检测仪”。“您看,这个检测仪能同时检测出水中的时空能量残留和污染物含量,数值超过100就说明水质需要改善。”工作人员一边演示一边说,王婶接过检测仪,放入水中,屏幕上显示数值为85。“还好,水质达标了!”王婶松了口气,又问,“要是数值超标了怎么办呀?”工作人员指着旁边的“序能净化装置”:“我们会用这个装置,通过时空能量将水中的污染物分解,让水质恢复正常。您也可以在生活中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从源头保护水质。”

基地还定期组织“时空生态考察队”,带领参与者前往1913年的雾灵山自然保护区、1938年的湿地修复区进行实地考察。在1938年的湿地考察中,生态专家带着大家观察湿地中的动植物。“大家看,那是‘战地鸭’,1938年战后一度濒临灭绝,通过这些年的湿地修复,它们的数量已经增加了三倍。”专家指着远处水面上的水鸟说,1967年的高中生小林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着:“专家,湿地修复除了种植水生植物,还有其他方法吗?”专家笑着说:“我们还会利用时空能量,改善湿地的土壤结构,同时建立‘生态缓冲带’,减少周边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这些方法,你们在学校也能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为了让生态保护教育覆盖更多人,基地还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了特色活动。针对小学生,开展“时空生态小卫士”夏令营,通过绘画、手工、情景剧等形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生态知识;针对企业员工,举办“绿色办公”讲座,讲解如何在工作中减少能源消耗、推行垃圾分类;针对社区居民,组织“生态市集”,展示各时空的绿色农产品和环保手工艺品,传播可持续生活理念。

在一次“生态市集”上,1913年的农户周大叔带来了自家种植的“序能稻”,1967有的环保企业则展示了用废旧塑料制作的花盆。“周大叔,您这水稻不用化肥,怎么长得这么好呀?”一位游客好奇地问。周大叔笑着说:“这多亏了基地教的‘时空能量种植法’,通过调节地脉能量,让土壤更肥沃,种出来的水稻不仅产量高,还特别健康。”环保企业的工作人员则向游客介绍:“这些花盆用废旧塑料回收制成,既能减少垃圾污染,又能透气保水,特别适合养花。”游客们纷纷驻足购买,在交流中学习环保知识。

随着基地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1938年的战后社区,组织居民定期到基地参观学习,将学到的生态保护方法运用到社区建设中;1967年的学校,把基地作为课外实践基地,每个学期组织学生开展两次生态保护活动;甚至有海外的环保组织前来考察,希望借鉴基地的经验,开展跨国生态保护合作。

江浅在基地的年度总结会上,看着前来参与活动的人数统计和公众生态保护意识调查数据,欣慰地说:“时空生态保护教育基地,不仅是展示生态变化的窗口,更是连接不同时空、不同人群的生态保护纽带。未来,我们要继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教育形式,让更多人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共同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

夕阳下,基地的“时空生态长廊”里,游客们还在认真观看生态保护知识展板;植树区的小树苗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在向人们招手;湿地旁,孩子们正和工作人员一起清理水面的落叶。这座融合了时空特色与生态理念的教育基地,正以独特的方式,让生态保护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推动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不同时空中传播、蔓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