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心安(1 / 2)
看着宽敞明亮的学堂和悉心准备的居所,陈青山心中感念,愈发坚定了在此教书育人的决心。
王氏带着村中几位手脚利索的妇人,一早就进了陈家小院,为陈家母子二人温灶热锅,添置了一桌热气腾腾,可口美味的乔迁之席。
不大的院子里,飘散着饭菜的香气,也充满了久违的人间烟火气。
陈母坐在宋小麦亲手设计、托付宋长福打造的,铺着厚实软垫的躺椅上,于日头正好的秋日中,坐在新屋小院中央。
她身子虽虚弱,苍白的脸上却难得泛起了些许红润。
徐氏带着村中几位差不多辈分的妇人,自然地围坐在她身边。
妇人们手里或做着针线,或剥着豆子,嘴里说着村里趣事,譬如谁家娃崽最是调皮,让陈夫子授业时万不可手软,该训斥训斥,该打板子打板子。
又道谁家孵了一窝雏鸡,三公四母,公的大了卖钱,母的大了再生小的,来年就是好大一群。
徐氏则感叹,家里种的几亩山薯,不知今年收成几何,且看那长势,很是喜人的样。
这话惹来其余几位没跟着种薯的妇人家满是叹息,都道明年也要将地划拉几亩出来跟着种薯,卖得的钱可比粟米划算多了。
村妇们言语质朴,笑声爽朗,时不时还给陈母递上一杯温水,或是将手边软和的点心递到她手边。
陈母靠在舒适的躺椅中,身上盖着薄毯,沐浴着暖融融的秋日,耳边尽是妇人们带着乡音的,热乎乎的闲聊声。
恍惚间,她想到这些年在李家村居住的日子,日日与儿子青山深居简出,寡淡度日,除了必要的采买,几乎不与村民来往,日子冷清的如同屋后那口枯井,一年到头也听不到几声像样的笑语。
仿佛...仿佛已经好些年,都没感受过这样被人围绕着,真诚关切着的热情。
老人目光不由投入到院子另一侧。
那里,儿子陈青山正被村长宋兴旺和几位族老以及村中几位俊才簇拥着,热情地向他敬酒,说着些感谢和期许的话。
儿子素来清癯的脸上,此刻竟然也染上了少有的红光。
那眉宇间积攒多年的郁气,似乎被这热烈的氛围冲散了不少。
看着儿子这般,老人心头最后一丝因他年初决意不再科考而产生的惋惜和不甘,忽而彻底释然。
只愿,吾儿余生,能一直徜徉在这实实在在,被人需要和尊重的安稳日子里过活。
那么她,便是撑着的最后一口气散了,也能瞑目了...
这头席间,几杯浊酒下肚,宋兴旺红光满面地拍了拍陈青山的肩膀:“青山呐,你就安心的在这里教书!”
“以后你们母子二人的饮食起居,村子里会安排妥当,定不叫你们为这些琐事烦心。”
“对!”
眼含醉意的宋有田,接过自个老父亲的话,拍着胸脯道:“日常采买、挑水劈柴,自有我们大伙轮值!绝不让先生分心!”
被儿子抢了话的宋兴旺,狠狠瞪了一眼儿子,又接过去道:“陈老夫人这边,你放心,咱们这些老家伙的婆娘,还有村里这些热心的媳妇们,都会时常过来走动,陪着说说话,必定好生照应,断不会让她感到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