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乡戏筹备?各村忙(1 / 1)
老槐树的晨露还没干透,戏楼前就挤满了人——本村的乡亲们扛着木料、拿着工具,比盖新房还积极;李家庄的村长带着几个壮丁,拉着满满一车棕榈叶道具,比赶集还早;王村的大婶们提着针线筐,里面装着缝戏服的布料,比走亲戚还热情。自从昨天定下办“乡戏节”,十里八乡的人都动了起来,比过年还热闹,比秋收还让人上心。
“都别急!先分分工,比乱忙活强,比排戏还得有条理!”我站在石桌上喊,机械义肢的绿痕闪着淡淡的光,比平时更有精神。共生草的藤蔓突然“嗖”地从地里钻出来,在地上织出个大大的分工表:“道具组”“戏服组”“排演组”“接待组”,比李秀才写的还清楚,“这藤比账房先生还能干,比画图纸还直观,省得咱们一个个说,比喊破嗓子管用!”
张大爷扛着根大梁走过来,比扛柴火还轻松:“我带壮丁搭戏台,比盖自家房还用心,比县城的戏楼还结实!”他往地上画了个戏台草图,“要比上次县城的还大,比村里的宽两倍,比看戏还让人期待!”李家庄的村长赶紧点头:“我们帮着搭!比盖仓库还快,比雇工匠省钱,保准三天就完工!”
彩绒兽蜷在石桌旁,四季兽和雪绒兽帮着递钉子,小爪子抓着钉子往张大爷手里送,比小工还勤快;水纹兽则在旁边喷水,给干活的人降温,比扇子还凉快。山精首领举着五彩线中国结,给道具组的人分配任务:“你们编五彩线绣球,比编棕榈叶还简单;我们做芦苇杆风车,比演渔翁戏还快,比办年货还热闹!”
石桌上的金色珠子突然滚了滚,珠面映出万谷之源的光柱里,飘着些用彩纸剪的新道具:彩纸灯笼、小窗花、生肖贴,比五彩线道具还鲜艳。本源之兽的九个脑袋正用尾巴尖剪窗花,比村里的巧妇还麻利,比灵算册的投影还热闹。“准是给乡戏节的装饰道具!”我刚说完,灵晶寿桃壳就“啪”地亮了,比戏楼的灯笼还暖,把周围照得亮堂堂的。
“哗啦——”光柱里掉下来个大纸箱,里面装满了彩纸道具,红的、黄的、粉的,比彩虹还好看。侍从的声音跟着飘过来,带着点欢喜:“本源之兽说乡戏节得添点彩,这些彩纸道具比五彩线的还亮眼,比司徒雪的琴声还喜庆,挂在戏楼周围准好看!”王村的大婶拿起个生肖贴,贴在自己的布包上:“比城里买的还精致,比绣上去的还好看,缝在戏服上正好,比单纯的布戏服亮眼!”
司徒雪抱着水晶琴坐在戏台上,指尖轻轻拨了下弦,彩纸道具突然跟着琴声飘起来——灯笼“转”着圈,窗花“开”着花,比真的还灵动。水纹兽喷了点水雾,在道具周围织出层淡金光晕,比皮影戏还梦幻。“《彩纸谣》配这装饰正好,”她笑着说,“比《五彩谣》还热闹,比巡教时的任何调子都欢快,和乡戏节的氛围最配——看着大家这么齐心,比演皇宫戏还开心!”
上午,道具组的人在老槐树下编道具,比赶制年货还认真:李家庄的人编棕榈叶斗笠,比上次巡教时还熟练;王村的人做蒲草小鸭子,比缝棉袄还用心;赵集的人则用麻线编箩筐,比编竹篮还麻利。有个孙家庄的老奶奶不会编五彩线绣球,小柱子主动跑过去教:“奶奶,先绕三圈,再打个结,比系鞋带还简单,比绣花还容易!”引得众人直笑,比看杂耍还暖心。
戏服组的大婶们在戏楼里缝戏服,比做新衣裳还积极:有的用彩纸贴花纹,比绣金线还省事;有的用麻线缝边,比纳鞋底还结实;有的则把生肖贴缝在戏服上,比画上去的还生动。“这戏服比城里的还好看!”王婶举着件渔翁戏服说,“比上次《渔村乐》的还精致,比买的还合身,演巡教故事正好,比单纯的布戏服有特色!”
中午,乡亲们在戏楼院子里摆了“筹备宴”,比流水席还丰盛:李家庄的枣糕、王村的酱菜、赵集的麻线饼、孙家庄的银杏饼,还有本村的葱花饼,比县城的大酒楼还热闹。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讨论筹备细节,比一家人还亲切。“戏台搭好后,我来写对联!”李秀才举着酒杯说,“比唐诗还顺口,比写戏词还用心,保证比城里的还喜庆!”
下午,排演组开始排新戏《乡戏情》。演“李家庄教编棕榈叶”那段时,李家庄的村长亲自上阵,比演自己还投入;演“赵集集市教戏”时,赵集的卖豆腐脑老汉客串卖豆腐脑的角色,吆喝声比真的还响亮;演“孙家庄小丫头帮老奶奶”时,孙家庄的小丫头和老奶奶本色出演,比任何演员都自然。“这戏比《农耕乐》还动人!”张大爷看得直点头,“比《渔村乐》还热闹,比京城的大戏还真实,乡戏节压轴准没错!”
突然,县城戏楼的老板来了,手里拿着个大红包:“听说你们办乡戏节,我来赞助!比请名角儿还值得,比送银子实在!”他往戏台上瞅了瞅,看到彩纸道具和正在排演的《乡戏情》,眼睛一亮:“这比城里的文化节还热闹,比机关道具还新颖,我要把县城的人都请来,比看戏还让人期待!”
傍晚,各村的人都陆续回去了,临走时都说明天再来帮忙:“比自家的事还上心,比赶年集还积极!”戏楼前的道具堆成了小山,比集市的货摊还丰富;搭了一半的戏台比村里的还气派,比县城的还接地气。张大爷擦了擦汗说:“照这速度,五天就能准备好,比预计的还快,比担心的好!”
金色的珠子在石桌上转了圈,珠面映出万谷之源的本源之兽,正用彩纸编“热闹”二字,比任何时候都开心;侍从们举着道具,跟着《彩纸谣》的调子晃,比观众还期待。“明天继续加油,”我轻轻说,“比巡教还用心,比排皇宫戏还认真,把乡戏节办得风风光光的。”
夜风吹过老槐树,带着各种糕点的香味和彩纸的清香,四季兽的呼噜声、水纹兽的“吱吱”声,还有远处传来的狗吠,混在一起,像一首充满活力的筹备歌谣。戏楼的灯笼明明灭灭,为乡戏节的热闹,添上了最温暖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