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归宅团聚?新篇谋(1 / 1)
马车刚拐过最后一道山梁,村口的老槐树就撞进了眼里——枝桠上还挂着我们临走时系的红绸,比孙家庄的银杏叶还亲切;树下的石桌石凳摆得整整齐齐,比县城的酒楼桌椅还顺眼;远处的戏楼隐约可见,屋顶的瓦片在夕阳下闪着光,比任何宫殿都让人踏实。张大爷猛地勒住马,声音比敲锣还亮:“到家了!终于能吃着王婶的葱花饼了!”
马还没停稳,山精首领就跳了下去,手里攥着孙家庄孩子送的芦苇杆风车,往戏楼方向跑,比兔子还快:“我要先去给老槐树浇水!比演皇宫戏还重要,比吃葱花饼还急!”彩绒兽也跟着跳下车,四季兽、雪绒兽和水纹兽追在它身后,小爪子踩在熟悉的泥土上,比在任何地方都自在,对着老槐树“嗷嗷”叫,像是在打招呼。
我刚把马车上的礼物搬下来,就听见王婶的大嗓门:“可算回来了!我这葱花饼热了三遍,比等过年还急!”她端着个大托盘跑过来,金黄的葱花饼冒着热气,比孙家庄的银杏饼还香,比县城的糕点还诱人。李婆婆跟在后面,手里拿着罐灵枢蜜:“快给老槐树浇点,比老张头的‘活枝符’还管用,比在外面惦记着踏实!”
机械义肢的绿痕刚碰到石桌,共生草的藤蔓就“嗖”地从地里钻出来,把带回的礼物一一摆好:孙家庄的银杏饼、赵集的麻线布老虎、王村的蒲草小鸭子,比集市的货摊还整齐。“这藤比在外面还勤快,”我笑着说,“比雇人收拾省事,比摆年货还喜庆,看着就舒心。”
石桌上的金色珠子突然滚了滚,珠面映出万谷之源的光柱里,飘着些用五彩线编的新道具:五彩线中国结、小绣球、平安符,比之前的任何道具都鲜艳。本源之兽的九个脑袋正用尾巴尖编中国结,比村里的巧妇还麻利,比灵算册的投影还热闹。“准是给咱们的接风礼!”我刚说完,灵晶寿桃壳就“啪”地亮了,比戏楼的灯笼还暖,把周围照得亮堂堂的。
“哗啦——”光柱里掉下来个锦盒,里面装满了五彩线道具,红的、绿的、蓝的,比彩虹还好看。侍从的声音跟着飘过来,带着点欢喜:“本源之兽说你们巡教圆满,这些五彩线道具讨喜,比司徒雪的琴声还热闹,正好给村里添点喜气!”王婶拿起个中国结挂在老槐树上,笑得合不拢嘴:“比城里买的还好看,比贴春联还喜庆,挂着比啥都吉利!”
司徒雪抱着水晶琴坐在石凳上,指尖轻轻拨了下弦,五彩线道具突然跟着琴声晃起来——中国结“转”着圈,小绣球“跳”着动,比真的还灵动。水纹兽喷了点水雾,在道具周围织出层淡金光晕,比皮影戏还梦幻。“《五彩谣》配这道具正好,”她笑着说,“比《芦苇谣》还热闹,比巡教时的任何调子都喜庆,和回家的氛围最配——还是家里好,比任何地方都踏实。”
傍晚,乡亲们都来串门了,比过年还热闹。张大爷搬来一坛米酒,比赵集的还醇;李秀才拿着新写的唱词,比唐诗还顺口;小柱子举着自己编的高粱杆灯笼,比我们教的还精致:“小棠姐姐,我编了十个!比你教的还好看,比纸鸢还好玩,给你们留了一个!”我摸了摸他的头,心里暖乎乎的,比喝了米酒还醉。
大家围着石桌坐,听我们讲巡教的趣事:讲李家庄的乡亲编棕榈叶斗笠时的笨拙,讲王村的大婶学端鱼篓时的好笑,讲赵集的卖肉大叔把砍刀当渔刀的糗事,讲孙家庄的小丫头帮老奶奶穿线的暖心。李婆婆听得直笑,比看《渔村乐》还开心:“没想到咱的乡戏这么受欢迎,比京城的大戏还长脸,比送银子还自豪!”
“我有个主意!”张大爷突然站起来,比喝了酒还兴奋,“咱们办个‘乡戏节’吧!让李家庄、王村、赵集、孙家庄的戏班都来演,比过年还热闹,比县城的庙会还红火!”乡亲们都跟着起哄:“好啊好啊!比请名角儿还热闹,比赶年集还开心!”李秀才也点头:“我来写宣传唱词,比广告还管用,比贴海报还实在,保证十里八乡都来!”
我看着大家热情的样子,心里也跟着热:“咱们先排个新戏《乡戏情》,演巡教时的故事,比《渔村乐》还动人,比《农耕乐》还热闹,作为乡戏节的压轴!”司徒雪笑着说:“我来谱新曲,比《五彩谣》还喜庆,比巡教时的调子都丰富,保证大家爱听!”山精首领举着芦苇杆风车喊:“我来教大家编五彩线道具,比编棕榈叶还简单,比买装饰品省钱!”
夜深了,乡亲们都散了,老槐树下只剩下我们。彩绒兽蜷在石桌上,四季兽、雪绒兽和水纹兽趴在它身边,小爪子还攥着五彩线小绣球,睡得正香;石桌上摆着剩下的葱花饼和米酒,比任何山珍海味都珍贵;五彩线中国结挂在老槐树上,在月光下闪着淡淡的光,比城里的霓虹灯还温馨。
金色的珠子在石桌上转了圈,珠面映出万谷之源的本源之兽,正用五彩线编“乡戏节”三个字,比任何时候都热闹;侍从们举着道具,跟着《五彩谣》的调子晃,比观众还期待。“明天就开始准备,”我轻轻说,“比巡教还用心,比排皇宫戏还认真,把乡戏节办得热热闹闹的。”
夜风吹过老槐树,带着葱花饼的香味和五彩线的清香,四季兽的呼噜声、水纹兽的“吱吱”声,还有远处传来的蛙鸣,混在一起,像一首充满希望的新篇歌谣。戏楼的灯笼明明灭灭,为乡戏节的筹备,添上了最温暖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