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百家合练?戏韵融(1 / 1)
天刚蒙蒙亮,戏楼前的空地上就飘起了此起彼伏的唱腔。孙家庄的老人们穿着粗布粮姓戏服,握着麦壳粮囤模型反复调整“开仓放粮”的手势,专注得像是在守护自家过冬的口粮;李家庄的采茶姑娘们提着竹篾茶篮,踩着《茶姓谣》的调子练习轻盈的碎步,裙摆扫过地面的声响比茶园里的虫鸣还清脆;王村的晒粮汉子们扛着麦秆扬场机模型,琢磨着“扬场”时手臂摆动的弧度,比晒新麦时还要较真。今日是《百家乐》框架搭好后的第一次全村合练,比乡戏节的联排还要郑重,每个人脸上都透着股期待又紧张的劲儿。
“都先按村站好!孙家庄粮姓组在东,李家庄茶姓组在西,别跟赶集似的扎堆!”我站在戏台边喊,机械义肢上的绿痕轻轻碰了碰台角的木片姓氏牌。眨眼间,共生草的藤蔓从地里窜出来,在地上织出四个淡绿色的圈,每个圈里都写着村名,比画好的记号还清楚,“跟着圈站,比看牌子还直观,省得待会儿合练时乱了阵脚!”
张大爷正蹲在地上给赵集的货郎调整“叫卖”的姿势:“腰再弯点,手得像真提着重担子,别跟拎空篮子似的——对,就是这样,比上次排《集市乐》自然多了!”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赵集的糖炒栗子,“练累了就吃颗,甜滋滋的解乏,比硬邦邦的干粮强多了!”货郎接过栗子,咬得“咯吱”响,脸上的笑容比糖葫芦还甜。
彩绒兽蜷在戏台侧方的草垛上,被周围的热闹吓得直往我怀里钻;四季兽和雪绒兽忙着递道具,小爪子抓着彩纸糖葫芦往演员手里送,比戏班最勤快的杂役还利索;水纹兽喷了点水雾,在戏台前织出层淡蓝光晕,把地上的圈照得更亮,比灯笼还暖,还添了几分梦幻感。山精首领穿着迷你百家戏服,攥着木片人偶在各组间穿梭:“别紧张!就当是在自家村里演,比给自家人看还自在!”这话逗得众人都笑了,原本紧绷的气氛瞬间松快下来。
石桌上的金色珠子突然滚了滚,珠面映出万谷之源的光柱里,飘着些用彩绸做的新道具:彩绸衔接带、百家团圆旗、小铃铛串,比木片道具更鲜艳。本源之兽的九个脑袋正用尾巴尖把彩绸带系在光柱上,风一吹“哗啦”响,比真的绸带还灵动,比灵算册的投影还热闹。“准是给合练衔接用的道具!”我刚说完,灵晶寿桃壳“啪”地亮了,暖光洒满戏台,比戏楼的灯笼还亮堂。
“哗啦——”光柱里掉下来个布包,里面装满了彩绸道具,摸起来软乎乎的,比棉花还舒服。侍从的声音跟着飘过来,满是欢喜:“本源之兽说合练得让衔接更顺,这些彩绸带比木片人偶还贴题,比司徒雪的琴声还能串起各村的戏,合练时用正好,也能让《百家乐》更连贯!”李家庄的采茶姑娘拿起条彩绸带系在茶篮上,笑着说:“这比城里的红绸还好看,系在篮子上,跳起来时飘着真好看,比单纯的道具亮眼多了!”
上午的合练从各村单独排练开始。司徒雪抱着水晶琴坐在戏台中央,指尖一弹,《粮姓谣》的调子就飘了出来。孙家庄的老人们跟着调子走台,麦壳粮囤模型在手里转得稳稳的,比在村里排练时还整齐;接着是李家庄的茶姓组,姑娘们踩着《茶姓谣》的节奏转圈,竹篾茶篮跟着动作轻晃,比蝴蝶飞舞还灵动。台下的乡亲们看得入了迷,掌声比赶集时的吆喝还响亮:“比单独演一个村的戏还好看!比名角儿的戏还接地气!”
合练到一半,出了个小插曲——王村的晒粮老汉忘动作了,站在台上急得满脸通红:“这‘扬场’的动作比记晒粮的诀窍还难,我是不是拖后腿了?”孙家庄的老村长赶紧跑过去,小声教他:“先抬臂,再往下甩,就像扬自家的新麦那样,你平时晒粮多利索,这会儿就怎么来!”老汉跟着学了两遍,慢慢找回了感觉,下台后拉着老村长的手直道谢:“多亏你,比我儿子还有耐心!”
中午,乡亲们在戏楼院子里摆了“合练宴”,比框架宴还丰盛——炖鸡、蒸鱼、炒花生,还有王婶烙的葱花饼、赵集的糖炒栗子、孙家庄的红薯干,满满一桌子,比县城的大酒楼还热闹。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合练的趣事,比一家人过年还亲切。“下午重点练‘百家团圆’的压轴片段,”我举着碗说,“把各村的戏串起来,比单独演还热闹,比《四季乐》的压轴还镇场!”众人听了,都兴奋得直点头,比自己要上台还开心。
下午的压轴排练比预想的还顺利。司徒雪弹起新编的《团圆谣》,调子比各村的歌谣还欢快;各村演员举着自己的道具,跟着彩绸带的指引往戏台中央走,孙家庄的粮囤、李家庄的茶篮、王村的扬场机、赵集的货郎车凑在一起,比赶集还热闹;小孩子们举着百家团圆旗在戏台周围跑,小铃铛串跟着“叮铃”响,比过年的鞭炮还喜庆。水纹兽喷了点水雾,在戏台上方织出层淡金光晕,彩绸带在光晕里飘着,比皮影戏还梦幻。台下的掌声比上午更响,连县城来的货郎都拍红了手:“这戏要是演给城里人看,肯定比城里的大戏还火!”
傍晚,合练结束了,大家都累得满头大汗,却比任何时候都兴奋。李秀才拿着框架图说:“再合练两次,就能正式演出了!比《四季乐》还精彩,比任何乡戏都完整,保准能火遍十里八乡!”我点头说:“明天继续合练,重点打磨衔接的细节,比今天还用心,争取早点把《百家乐》排好!”
金色的珠子在石桌上转了圈,珠面映出万谷之源的本源之兽,正用彩绸道具搭“百家团圆戏台”,比我们的戏楼还热闹;侍从们举着道具,跟着《团圆谣》的调子晃,比观众还期待。“今天太圆满了,”我轻声说,“比任何一次合练都踏实,比赚大钱还满足,《百家乐》离演出越来越近了!”张大爷甩着马鞭检查马车,准备送各村戏班回家,笑着说:“等排好《百家乐》,咱们就去各村巡演,比乡戏节还热闹,比教戏时还开心!”
夜风吹过老槐树,带着糖炒栗子的甜香和饭菜的香味,四季兽的呼噜声、水纹兽的“吱吱”声,还有远处传来的欢笑声,混在一起,像一首充满希望的百家合练歌谣。戏楼的灯笼明明灭灭,为《百家乐》的合练,也为即将到来的正式演出,添上了最温暖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