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灵途守护者 > 第448章 王村采姓?麦香长

第448章 王村采姓?麦香长(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天还未破晓,戏楼前的马车便裹着薄雾启程。车厢内,麦秆制成的粮姓牌码得齐整,烫金故事记录本覆着蓝布套,司徒雪的水晶琴垫着软绒布,最叫人心暖的是王婶刚烙的葱花饼,三层粗布包裹下热气氤氲,麦香混着饼香,勾得人肚里馋虫直冒,比城里早点摊的烟火气更诱人。此番前往王村采集粮姓故事,可是《百家乐》里最接地气的篇章,筹备之用心,远超排演《晒粮乐》,众人心中的期待,比盼着秋收晒粮还要炽热。

“驾!再快些!这会儿王村的晒粮场怕是早堆满新麦了,去晚了可就听不上老人们讲的粮姓旧事!”张大爷甩动马鞭,枣红马撒开四蹄疾驰,车轮碾过沾着麦壳的路面,“咯吱”声如同儿时打谷机的轰鸣,满是亲切的乡野气息。我掀开窗帘,远处王村的晒粮场在晨光中泛着金光,宛如铺了一层碎金,比上次来教戏时更显热闹:“瞧这晒粮场,比春播时节还要兴旺,看着就让人心里踏实,今儿定能采到好故事!”

彩绒兽蜷在我脚边,被窗外飘来的麦香引得直耸鼻子;四季兽与雪绒兽挤在车窗边,小爪子扒着玻璃,兴奋劲儿比瞧见灵晶砂还足;水纹兽轻喷水雾,在车窗上织出一层淡金色光晕,将晒粮场衬得愈发明亮温暖,仿佛笼着一层诗意的纱帐。山精首领身着迷你采姓戏服,手中攥着麦秆扬场机模型,在车厢里来回踱步,神情比专业采风先生还要紧张:“待会儿听故事可得仔细记着,王村的粮姓家族史,那可比账本金贵,比演皇宫大戏还重要!”

石桌上的金色珠子突然轻轻滚动,珠面映出万谷之源的光柱中,漂浮着用麦壳编织的新道具:麦壳粮姓牌、迷你粮囤、布制麦粒,件件透着乡野质朴,比麦秆道具更接地气。本源之兽的九个脑袋正用尾巴尖将麦壳粮姓牌摆成整齐的一排,模样比真正的姓氏牌还要周正,比灵算册投影更加鲜活生动。“准是给采粮姓准备的记录道具!”我话音刚落,灵晶寿桃壳“啪”地亮起,暖光洒满车厢,映得众人眉眼含笑。

“哗啦——”光柱中坠落一个布包,内里装满麦壳道具,摸起来粗糙却轻盈,比麦秆还要轻巧。侍从的声音随之飘来,满是欣喜:“本源之兽说采粮姓得用麦壳道具,这些物件比麦秆粮姓牌更应景,沾着麦香,用来记录故事再合适不过,也能给《百家乐》添几分麦田间的烟火气!”张大爷从车窗外探进头,拿起一个迷你粮囤端详:“这小玩意儿比我家的粮囤精致多了,比城里的铜摆件有趣,演粮姓戏能用,记故事时摆着也是个亮眼的装饰,实用得很!”

马车刚驶入王村,便被热情的乡亲们团团围住——村长高举着刚扬好的新麦,笑容比乡戏节时还要灿烂;晒粮的大婶们提着竹篮,里面装满炒麦粒,那股热络劲儿,比走亲戚还要贴心;小孩子们围着马车又跑又叫,有的伸手摸彩绒兽的软毛,有的争抢山精手中的模型,热闹得堪比看杂耍。“可把你们盼来了!”村长大笑着迎上来,往我手里塞了把炒麦粒,“尝尝,这可比城里的糖豆香多了,实实在在的好东西!”

上午,我们在晒粮场旁的老槐树下搭起采集场地,将麦壳道具摆在最显眼处,这些带着麦香的物件,比任何装饰都更吸引人。老粮农们围坐成圈,有的抱着旧粮囤,有的握着晒粮耙,讲起故事来滔滔不绝,比说自家家事还要投入。李秀才握着麦壳粮姓牌,笔尖蘸满墨汁,神情比撰写《麦香谣》时还要专注:“您慢慢讲,每个细节都别落下,这可比记庄稼收成还得仔细!”

一位老爷爷说起粮姓家族的往事,民国饥荒年间,粮家毅然开仓放粮,全村人靠着那些麦子熬过难关,这份恩情比官府的救济还要及时。说到动情处,老爷爷抹了抹眼角:“那时候的麦子,金贵得很,吃在嘴里,比蜜还甜!”山精首领赶忙递上一块葱花饼,轻声安慰:“您的故事满是麦香,我们一定编成好戏,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往事!”

司徒雪抱着水晶琴坐在晒粮场边,指尖轻拨琴弦,琴声清越如溪,与晒粮场的风声交织相融,奏出比任何曲子都动人的旋律;水纹兽轻喷水雾,在半空织就淡金色光晕,麦壳道具在光晕中轻轻摇晃,灵动得仿佛活过来一般,比皮影戏还要梦幻。“这曲子就叫《粮姓谣》吧,”她眉眼含笑,“比《姓氏谣》更沾麦香,比《麦香谣》还要温暖,配您的故事再合适不过!”

中午,乡亲们在晒粮场旁摆开“粮姓宴”,菜肴之丰盛,不输县城大酒楼——麦仁粥、炒麦粒、麦秆饼,还有鲜香的炖鸡肉,每道菜都裹着浓郁麦香,滋味比山珍海味还要诱人。众人围坐一堂,边吃边聊,气氛比一家人还要融洽。“下午带你们去体验扬场,”村长举着碗,笑得爽朗,“光听故事不过瘾,亲手试试才记得牢,保准比看晒粮戏还有趣!”我笑着点头:“求之不得!这可比听故事还让人期待,比教编晒粮耙还要开心!”

下午,我们跟着老粮农学扬场。新麦在阳光下泛着金光,扬起晒粮耙的瞬间,麦粒与麦壳分离,那场景比玩沙子还要有趣。老粮农耐心指点:“手腕要灵活,用力得比撒种子还轻,动作得快,比赶麻雀还要麻利——对,就是这样!”我学着扬起几下,虽说动作生涩,但满心欢喜,投入劲儿比演晒粮戏时更足。

傍晚,采风结束,我们的麻袋里装满故事,沉甸甸的,比来时重了许多。乡亲们热情相送,新晒的麦子、麦壳道具、手工扬场耙,件件都是心意,比金银还要珍贵。村长紧紧拉着我的手:“以后常来,就当走亲戚,比送银子还实在!”我郑重承诺:“等《百家乐》排好了,第一个来给你们演,保管比教编道具还积极!”

马车缓缓驶离王村,晒粮场的麦香依旧萦绕鼻尖,比远处的蛙鸣还要清晰。彩绒兽蜷在我身边沉沉睡去,四季兽、雪绒兽和水纹兽趴在它背上,小爪子还紧紧攥着乡亲们送的迷你粮囤。车厢角落的金色珠子微微发亮,珠面映出万谷之源的本源之兽,正用麦壳道具搭建“粮姓戏台”,热闹非凡;侍从们举着道具,随着《粮姓谣》的旋律轻轻摇晃,眼中满是期待。

“今天真是收获满满,”我轻声感叹,“比去李家庄采姓还要踏实,这份满足,比赚大钱还要珍贵,《百家乐》的粮姓片段素材总算齐了!”张大爷甩动马鞭,笑着说:“下次去赵集采集市姓故事,保准比今儿还热闹,比采粮姓还要有趣!”夜风吹过马车,裹挟着麦香与葱花饼的甜味,四季兽的呼噜声、水纹兽的轻响,还有远处传来的歌声,交织成一首温暖的粮姓歌谣。马车的灯笼明明灭灭,为《百家乐》的筹备,也为下一次的采风之旅,添上了最温暖的光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