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赴京途遥?宫声近(1 / 1)
鸡叫头遍,晨雾如浓稠墨汁般笼罩大地时,三辆马车已在朦胧中严阵以待。张大爷紧紧攥着枣红马的缰绳,掌心渗出的汗水,将缰绳浸得油光发亮。这匹由知府特意调拨的官用骏马,体格比府城借来的那匹壮硕一倍有余,性子却极为暴烈,不停在原地刨蹄,喷吐的鼻息间满是焦躁不安。车厢内,绣着金线麦穗的戏服平整铺展在柔软棉絮之上,云锦披帛精心收纳于樟木箱中,麦壳粮囤外层层包裹着厚实帆布,就连竹篾茶篮的银边都细心贴上保护膜,整趟行装的华贵程度,相较前往府城时堪称天壤之别。
“都再仔细检查一遍!戏服别压出褶皱,道具千万小心别磕碰!”我刚把彩绒兽抱进中间那辆马车,便见李秀才气喘吁吁地举着锦盒飞奔而来。盒中,京城荐函被红绸层层缠绕,他神色紧张地说道:“可算找到了!比丢了祖传账本还让人着急!”王婶紧随其后,手中提着的食盒缝隙间,袅袅蒸汽裹挟着葱花饼的诱人香气飘散而出:“路上饿了垫垫肚子,热乎的可比城里的冷点心强,暖暖身子正好。”
“驾!”随着张大爷一声吆喝,马鞭在空中甩出清脆声响,马车轱辘碾过青石板,发出沉闷的“咯吱”声,比在府城石板路上的声音更为沉实厚重。晨雾浓重得好似化不开的粥,水纹兽趴在车窗边,呼出的水雾在玻璃上凝结成淡金色光晕,将窗外摇曳的树影晕染得宛如水墨画卷;彩绒兽蜷缩在我怀中,耳朵紧紧贴在毛茸茸的背上,不再像初次进城时那般瑟瑟发抖,反倒不时伸出爪子扒拉车窗;四季兽和雪绒兽挤在布帘旁,小爪子扒着缝隙向外张望,忽见田埂上跃动的野兔,兴奋得“吱吱”直叫,那激动劲儿,比瞧见珍贵的灵晶砂更甚。
山精首领身着绣有“京城”二字的迷你戏服,手持迷你皇宫模型,在车厢内来回踱步:“过了前面的官道,路就宽敞平坦多了!比去府城的路好走,不用担心道具被颠坏!”话音未落,马车突然剧烈颠簸,“咯噔”一声,货郎眼疾手快,赶忙扶住险些倾倒的彩纸糖葫芦:“放心!粘得比我家货摊的招牌还牢固!”司徒雪见状,轻拨水晶琴弦,悠扬的《京城谣》旋律与车轮声交织,清脆悦耳更胜晨鸟啼鸣,仿佛将浓稠的晨雾都浸染得柔和起来。
约莫两个时辰过去,晨雾渐渐消散,前方传来潺潺流水声。一座石桥赫然出现在眼前,其宽度足足是府城石桥的三倍。桥面上,赶早集的商贩熙熙攘攘,瞧见马车上“百家乐赴京巡演”的红底金字海报,众人纷纷围拢过来。“这是要去京城给皇上演戏的戏班吧?我在府城见过你们的海报!”孙家庄的老村长探出头,高举着麦壳粮囤模型大声喊道:“没错!演完了可得给大伙带京城的糖回来!”人群瞬间热闹起来,一位卖菜大婶热情地往车里塞了一袋新鲜青菜:“路上煮着吃,可比干巴巴的饼子爽口!”张大爷满面笑容地连声道谢,赶着马车在人群中缓缓挪动,这番热闹景象,比赶年集还要红火。
刚过石桥,石桌上的金色珠子突然骨碌碌滚动起来。珠面映照出万谷之源的奇异景象:光柱之中,本源之兽的九个脑袋正用尾巴尖抛洒云锦碎片,那些碎片在空中奇妙地编织成“一路平安”四个大字,画面栩栩如生,比灵算册的投影更为鲜活灵动。“这是在为咱们保驾护航呢!”众人话音未落,灵晶寿桃壳“啪”地迸发出温暖光芒,刹那间,车厢被照得金光四溢,比灯笼还要明亮夺目。
“哗啦——”光柱中落下一个锦盒,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崭新的丝绸道具:柔软的丝绸坐垫、写有“宫演专用”的布牌、精致的迷你针线包,每一样都比云锦披帛更为实用。侍从的声音随之传来,满是欣喜:“本源之兽说路途遥远辛苦,这些坐垫比棉絮还要柔软,用来解乏再好不过,路上正好用得上!”采茶姑娘们赶忙拿起坐垫,小心翼翼地垫在装戏服的木箱上:“真是好东西!比硬木板舒服多了,戏服就不会被压皱了。”
中午时分,马车停靠在路边茶摊旁。王婶打开食盒,浓郁的葱花饼香味顿时飘散开来。茶摊老板闻香凑上前来,好奇地问道:“你们是去京城演《百家乐》的戏班吧?我侄子在府城看过,说比城里的大戏还要精彩!”张大爷热情地递上一块饼:“尝尝看!比城里的点心还香!”老板咬了一口,赞不绝口:“我要是年轻十岁,非得跟着你们去京城凑凑热闹!”司徒雪趁机教大家唱起新改编的谢幕词,歌声与茶摊的吆喝声相互交融,热闹非凡,比集市上的曲调更具韵味。
吃过午饭,正准备启程,张大爷突然发现最后一辆马车的轮子有些歪斜:“坏了!这轮子怕是碾到石头了!”汉子们闻讯纷纷围拢过来,手忙脚乱地开始卸道具。货郎蹲在轮子旁,满脸愁容地叹气道:“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可怎么修啊?比忘词还让人着急!”正当众人焦急万分之时,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竟是上午石桥上那位卖菜大婶,带着一位身着蓝布褂的木匠匆匆赶来:“我家男人是十里八乡手艺最好的木匠,修轮子对他来说,比补锅还容易!”
木匠二话不说,从工具箱中取出锤子、凿子,“叮叮当当”地敲打起来。张大爷赶忙递上一碗热茶:“真是麻烦您了!这份心意,比自家亲戚还贴心!”木匠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爽朗地笑道:“你们演的是咱老百姓的戏,我帮这点忙算得了什么?心里比看戏还痛快!”半个时辰后,轮子修好了,看上去比原来更加结实耐用。面对工钱,木匠连连摆手拒绝:“等你们从京城回来,给我留个前排座位就行!”张大爷满口答应,一股暖意涌上心头,比揣着个炭火盆还要温暖。
下午未时,马车重新踏上旅途。烈日高悬,田埂上的麦子在阳光下闪耀着金灿灿的光芒。司徒雪弹奏起新学的曲子,孙家庄的老人们轻声哼唱,李家庄的采茶姑娘们打着节拍,王村的晒粮汉子们跟着跺脚应和,货郎扯开嗓子放声吆喝:“百家戏,进皇宫,百姓故事记心中!”嘹亮的歌声传得老远,路过的牛车纷纷停下,赶车的老汉大声称赞:“唱得好!比说书先生讲得还精彩!”
经过整整三天的奔波,第五天傍晚,京城巍峨的城楼终于映入眼帘。青砖砌就的城墙高耸入云,足足比府城城墙高出三倍;城门口的石狮子威风凛凛,体型庞大,比村里的石碾子还要巨大;城门上方“京师”两个鎏金大字,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尽显威严气派,比府城的匾额不知华贵多少倍。宫里派来的太监早已在城门口等候,身着绣有龙纹的绸缎袍子,派头十足,比知府还要气派:“皇上已经在等候了!戏楼也布置妥当,比宫里的戏台还要热闹!”围观的行人越聚越多,一个小孩兴奋地追着马车跑:“我要去看戏!肯定比看杂耍还好玩!”
抵达皇宫外的戏楼前,众人皆被眼前的景象震撼。朱红大门上,“百家乐宫廷巡演”的鎏金匾额光彩夺目,尺寸比府城的大出一圈;两边柱子上,贴着李秀才新写的对联,墨迹未干,墨香四溢;戏楼前的空地上,整齐摆放着雕花木凳,做工精致,比府城的木凳精美十倍有余,每个凳子上还贴心地放着一块绣有“百家乐”字样的丝绸手帕,触感柔软,比城里的绸缎还要细腻。张大爷抚摸着戏楼的柱子,激动地喊道:“这气派劲儿,比城里的大酒楼还像样!咱们的戏可绝不能掉链子!”
众人忙着卸道具时,戏楼里走出一位身着锦缎长袍、留着山羊胡的先生,手中摇着折扇:“我是京城戏班班主,听闻你们的戏很接地气?”李秀才赶忙递上曲谱:“还请您多多指点,有您指导,比我们自己瞎琢磨强太多了!”班主仔细翻看曲谱,又打量了一番缝着金线的戏服,满意地点点头:“戏服精美细致,曲谱质朴实在,比京城的戏班更多了几分烟火气息!”司徒雪见状,即兴弹奏了一段新曲,班主闭上眼睛,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连声赞叹:“这调子既比江南昆曲更显亲切,又比北方梆子更添热闹,确实是难得的好曲子!”
傍晚时分,所有道具都布置妥当。“宫演专用”的丝绸布牌醒目地挂在道具堆旁,云锦披帛整齐地挂在通风的架子上,谢幕词端端正正地贴在后台木板上,此番准备工作,比在府城时更加细致周全。张大爷带领演员们在台上走了一遍流程,脚步沉稳有力:“明天这场演出,咱们一定能大放异彩!肯定比在府城的加演还要精彩!”这时,太监送来了丰盛的晚饭,有香气四溢的炖鸡、鲜嫩的蒸鱼,还有京城特色糕点,菜肴之丰盛,比府城的送行宴有过之而无不及。
众人围坐在一起享用晚餐,氛围融洽,亲如一家。“真没想到,连京城的戏班班主都夸赞咱们的戏!”采茶姑娘们满脸自豪地说道。货郎搓着双手,满怀期待:“明天演完,一定要去逛逛京城的集市!听说京城的糖葫芦比赵集的还要香甜!”我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心中满是温暖:“等演出结束,咱们好好在京城游玩一番,让百家故事在这繁华京城落地生根!”
石桌上的金色珠子缓缓转动,珠面再次映出万谷之源的奇幻画面:本源之兽正用丝绸道具搭建一座美轮美奂的“皇宫大戏台”,其华丽程度远超眼前所见;侍从们手持迷你针线包,随着《京城谣》的旋律轻轻摇晃,脸上的期待之情,比皇宫里的观众更甚。“明天,咱们定能让皇上喜欢上咱的乡戏!”张大爷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场演出,定会比在府城时更加风光,这份荣耀,也将比任何奖赏都更为珍贵!”
夜风吹过戏楼,裹挟着糕点的香甜与京城特有的烟火气息。四季兽轻柔的呼噜声、水纹兽欢快的“吱吱”声,与远处若隐若现的《京城谣》余韵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张温暖的网,将众人笼罩其中。戏楼的灯笼在夜色中明明灭灭,柔和的光芒不仅照亮了台上精心准备的道具,更照亮了明日充满希望的演出之路。那些缝制在戏服上的金线,在月光的照耀下闪烁生辉,恰似洒落一地的璀璨星光,只待明日在皇宫大戏台上绽放出最为耀眼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