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灵途守护者 > 第474章 山乡赴演?野趣浓

第474章 山乡赴演?野趣浓(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鸡叫头遍,晨雾还裹着小镇的炊烟时,三辆马车已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整装待发。张大爷牵着马缰绳,手心沁出的汗把缰绳润得发亮——这两匹马拉了一路,鬃毛上还沾着昨晚百家宴的麦壳,却依旧精神抖擞,蹄子在地上刨着,比在小镇时还躁。车厢里,稻草编的灯笼用麻绳串着挂在车梁上,麦穗花束裹在粗布兜里,连司徒雪的水晶琴都垫了层晒干的艾草,比去小镇时的行装多了几分山野气——毕竟山乡的路全是土坡,颠簸起来可比不得小镇的平路。

“都把东西扶稳咯!进山的路陡,别把稻草灯笼颠散了!”我刚把彩绒兽抱进中间的马车,就见李秀才举着新改的曲谱跑过来,纸页边角还沾着点饼渣:“可算把山乡的山歌调加进去了!比在小镇改的还顺,保准山乡的乡亲爱听!”王婶提着食盒跟在后面,蒸汽从盒缝里钻出来,混着红薯饼的甜香:“路上垫肚子,热乎的比冷干粮强,还能沾沾百家宴的喜气!”

“驾!”张大爷甩动马鞭,马车轱辘碾过带霜的土路,发出“咯吱”的声响,比在小镇的石板路沉实多了。晨雾浓得像化不开的粥,水纹兽趴在车窗边,喷出的水雾在玻璃上凝成淡蓝光晕,把外面的山影照得像水墨画;彩绒兽缩在我怀里,耳朵贴在毛茸茸的背上,却不再像刚出门时那样发抖,反倒时不时伸出爪子扒拉车窗;四季兽和雪绒兽挤在布帘边,小爪子扒着缝往外瞧,看见山坡上的野鸡,兴奋得“吱吱”叫,比瞧见灵晶砂还激动。

山精首领穿着绣着“山乡”二字的迷你戏服,举着木片做的山乡戏台模型在车厢里踱步:“过了前面的山坳,路就好走点了!山乡的乡亲最实在,咱演得越有野趣,他们越喜欢,比在小镇演还自在!”他刚说完,马车突然“咯噔”晃了一下,货郎赶紧伸手扶住稻草灯笼:“放心!绑得比我家货摊的招牌还牢!”司徒雪趁机拨响水晶琴,新编的《山乡谣》调子混着车轮声飘出去,比晨鸟的歌声还清亮,把雾都染得温柔了些。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雾渐渐散了,前方传来“哗哗”的流水声。一座石板桥横在山溪上,桥面上长满了青苔,比小镇的木桥窄了一半。刚上桥,就见个穿粗布褂子的樵夫挑着柴过来,看见马车上的巡演海报,立马停下脚步:“这是去山乡演《百家乐》的戏班吧?我侄子在小镇看过,说比赶山集还热闹!”张大爷赶紧勒住马:“是啊!大爷您是山乡人?”樵夫笑着点头:“我是去小镇卖柴的,正好给你们带路,山里的岔路多,比你们瞎找强!”有了樵夫带路,马车走得更顺了,比自己看路快多了。

刚过石板桥,石桌上的金色珠子突然“咕噜”滚了圈。珠面映出万谷之源的光柱里,本源之兽的九个脑袋正用尾巴尖编藤条,那些藤条在空中绕成“山乡平安”四个字,比灵算册的投影还带着股山野气。“这是怕咱在山里迷路呢!”话音刚落,灵晶寿桃壳“啪”地亮了,暖光把车厢照得像山坳里的暖阳,比灯笼还热乎。

“哗啦——”光柱里掉下来个藤筐,里面装满了用藤条做的新道具:藤条编的小篮子、野果串成的装饰、竹片刻的山乡姓氏牌,比稻草道具更有野趣。本源之兽的九个脑袋正用尾巴尖把藤条篮子挂在光柱上,风一吹“哗啦”响,比真的藤条篮子还灵动,比灵算册的投影还热闹。“准是给山乡演出准备的!”我刚说完,灵晶寿桃壳“啪”地亮了,暖光把车厢照得像丰收时节的山林,比灯笼还喜庆。

侍从的声音跟着飘过来,满是欢喜:“本源之兽说山乡演出得有野趣,这些藤条道具比稻草灯笼还贴地气,比司徒雪的琴声还能让乡亲们觉得亲切,演出时用正好!”孙家庄的老村长拿起藤条篮子,笑着说:“这玩意儿比城里的竹篮有意思,挂在戏台上,保准山乡乡亲喜欢,比金箔贴还实在!”

中午时分,马车到了山乡村口。村口的老松树下,早围了一群人,有背背篓的妇人,有扛锄头的汉子,还有光着脚丫的娃娃,看见马车,都涌了过来。“可算来了!”个汉子挤到前面,“我是山乡的里正,戏楼就搭在晒谷场,比咱乡的祠堂还宽敞!”张大爷跳下车,跟里正握了握手:“劳烦您了!咱这就去卸道具,争取下午就排练!”

山乡的戏楼果然搭在晒谷场,是用新砍的竹子搭的,屋檐下还挂着野果串,比小镇的旧祠堂新鲜多了。大伙忙着卸道具时,妇人们端着山泉水过来,娃娃们围着彩绒兽看,比赶山集时还热闹。司徒雪抱着水晶琴坐在竹凳上,指尖轻轻一拨,《山乡谣》的调子就飘了出来,比在小镇弹得更轻快,还加了点山乡的号子调。汉子们听了,都跟着哼起来,比单纯听琴有意思多了。

下午的排练从“货郎走四方”片段开始。赵集的货郎推着小推车,吆喝着山乡的方言:“野山楂,酸又甜,一文钱,买一串!”比在小镇的吆喝更有野趣,逗得围观的娃娃们直拍手;孙家庄的老人们扛着麦壳粮囤,走台时还加了个采野果的动作,比之前的表演更接地气;李家庄的采茶姑娘们,把野果串插在藤条篮子上,比插麦穗花更显山野味,看着就像刚从山里回来似的。

排练到一半,里正突然说:“咱山乡有个习俗,演完戏得一起跳‘山乡舞’,比单独谢幕热闹!”众人都高兴坏了,王婶笑着说:“那可得好好学,别辜负了乡亲们的心意,比吃啥山珍海味都强!”里正说着就教大家跳起来,脚步比城里的舞步简单,却更有活力,比排练戏还热闹。

傍晚,排练结束了,道具也都布置妥当了。藤条篮子挂在戏台两侧,野果串摆在台口,竹片姓氏牌贴在竹柱上,比在小镇的布置更有野趣。张大爷检查着道具,满意地说:“这样布置,比城里的戏台还亲切,山乡乡亲指定喜欢!”司徒雪弹起新编的山乡版《团圆谣》,调子比之前的更欢快,还加了点砍柴的节奏,众人跟着哼唱,比任何时候都开心。

晚上,里正领着大伙去他家吃饭。桌上摆着炖山鸡、炒野菜、烤红薯,还有山乡特有的野果酒,比在小镇的百家宴简单,却更显山野味。里正端着野果酒说:“明天的演出,咱山乡的人都盼着呢,比盼山货丰收还着急!”张大爷赶紧举杯:“我们一定好好演,不让乡亲们失望,比在京城演还用心!”饭桌上的气氛比一家人吃饭还热闹,比任何宴席都让人心里暖和。

金色的珠子在石桌上转了圈,珠面映出万谷之源的本源之兽,正用藤条道具搭“山乡戏楼”,比眼前的戏楼还热闹;侍从们举着竹片姓氏牌,跟着《团圆谣》的调子晃,比山乡的观众还期待。“明天的演出,定能让山乡乡亲喜欢!”我轻声说,“这种山野情,比在京城演出还珍贵,比任何荣耀都金贵!”张大爷喝了口野果酒,眼睛里闪着光:“等演完山乡,咱再去下一个地方,让更多乡亲们看到咱的《百家乐》!”

夜风吹过晒谷场,带着野果酒的香味和松针的气息,四季兽的呼噜声、水纹兽的“吱吱”声,还有远处传来的《团圆谣》余韵,混在一起织成了一张温暖的网。戏楼的藤条灯笼明明灭灭,照亮了台上的道具,也照亮了在山乡演出的路。那些藤条做的道具,在月光下闪着柔和的光,像撒了一地的山野希望,等着在山乡戏台上绽放最朴实的光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