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北孔株连三族、朱由检罢黜王田(1 / 2)
时间缓缓流逝,仅用五天左右的时间,衍圣公被抓的消息就飞一般的传向了大江南北,以至于有近六成的大明官员及读书人向朝廷发出了兹询公函,为衍圣公讨公道。
而位于文渊阁值公的温体仁,本来还乐呵呵的筹备着搞钱谦益的事情,但他还没筹备多久,就被这突如其来的漫天的公函给搞是一个头两个大了。
在看过这些公函后,他下意识就想闭门躲祸。
可他想躲此事,但他却是无论如何也躲不掉,因为他乃是当今内阁的首辅,皇帝治下的第一经国大臣!
“来人,去请毕阁老等到本阁这里议事。”
虽然自知是躲不过这件事,但温体仁却也仍旧是没忘记摆架子,直接就命中书舍人去将众多阁员给喊来。
“是。”
前来递信的中书舍人,是被他吓的连头也不敢抬,转身就去办温体仁交代的事情了。
内阁的速度是很快的,仅用半个时辰不到,毕自严、李标、王永光、钱龙锡、成基命、周延儒、何如宠等人就齐聚在了一起。
“温阁老,这是……”
“毕阁老稍安,本阁特招诸位来此,不是为商讨裁撤或治军之事,乃是为讨论我朝眼下最大之事!”
见人都到的差不多了,温体仁也没去在意李邦华为何会不在现场,反而是将手中的各府代表公函拿了出来。
随着公函被一一摆到他们的座位茶案上,这在场的诸多内阁大臣便就互相审视了一眼。
“如此多的兹询,诸位是何看法?”
看了眼他们,温体仁就头疼的叹了口气,他能感觉到,这件事肯定又是张书缘鼓动皇帝做的,如若不然,皇帝干嘛好端端的跑去山东?还将衍圣公给抓了?
说实在的,这在场的众人都知道,他温体仁是在说什么事情,但对于这件事他们是却不敢随便发表意见,毕竟这衍圣公一案,可是牵扯到了全天下的学子,一个处理不好自己就会被那唾沫星子给淹死!
“唉,为今之计,此事我等就只做留中处理吧。”
看了眼更为详细的兹询,王永光就语气含蓄的道出了答案。
“嗯,你们几位呢?毕阁老的意思如何?”
收回看向王永光的目光,温体仁就看向了毕自严与那几位东林党人。
“此事,下官建议还是先行兹询圣意再做决断为好,毕竟这圣公一案事关圣驾……”
听到温体仁的不断追问,钱龙锡这个“张党之人”就给出了答案。
没错,自从己巳大战结束之后,他是和张书缘越走越近了,没用多时他就被东林群贤给抛弃了,并将他跟张书缘联系到了一起。
“嗯…,此事本阁与钱大人的意见一同,此案涉及颇广,还是先兹询过陛下再做处理为好。”
毕自严,虽是个无党之人,但他却也不敢在这桩案子上随意出言。
随着这几位老臣相继有了抉择,成基命、周延儒、何如宠三人也很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不过,在这三人的答案之中,温体仁却是听出了一股维护之意。
“好,既然如此,那这公函本阁便做留中处置,待询问过圣意再做决断。至于各地府衙的回复…就以固守二字应答如何?”
“嗯,如此便好,免得朝国徒增变数。”
“嗯,既已如此,那诸位就与本阁来讲讲今年上半年的理政结果吧……”
内阁的处置是没毛病的,对于各地的兹询,他内阁是既不能选择廷议、又不能选择封还奏本,更无法施行票拟之权对此案下结论。
因为,若他们选择了廷议,那势必会引起全天下的大讨论,进而将皇帝给架到火上去烤,搞不好闹到最后,那衍圣公府就算是没罪,也会被皇帝给按上各种罪名,而这直接就会造成社会的大撕裂,其后果远不是他们这些人可以抗住的。
而至于选择封还奏本,这虽然是可以让他们甩锅不担责任,但其后果却也无疑是做了火上浇油之事,搞不好还没等事情处理完,他们就被皇帝给撸下台了。
……
温体仁那边在忙着处理各地的兹询奏本及各项公务,而张书缘这边则是忙着核准衍圣公府的各项罪证并进行审问。
这一说起他衍圣公府的罪证,那简直不要太多,仅曹化淳麾下的掌刑属官,就整理出了七大本他衍圣公在山东各地的枉法罪证,其中包括不限于有放纵家仆、强娶民女、私放高利、兼并土地、压迫府衙私放路引等证据。
而方正化则是在他府内,搜查出了一千三百多万两的赃银往来账单,以及六百五十三万两的现银赃款,还有折合有近五百万两的各色精美金器、画作、玉石、瓷器等物。
除了这些以外,他还搜查出了一座暗室,里面除了供奉着一些不能被公开祭祀的牌位外,还有着大量的来往书信及黑灰地产地契,其信件往来之广,那是遍布了整个大江南北!
此外方正化更是搜出了他与朱常洵等藩王的来往信件,这可没把朱由检给气坏了!
照此,这基本上就可以说,他孔家是拥有着比朝廷还要殷实的基层网络,只要他孔家愿意做皇帝,这整不好还真会有不少人来推举他!
至于方正化搜出的地产田契,那更是恐怖,除了在明面上的两千大倾的土地外,他孔府还通过自置庄田、兼并土地等手段,间接或直接的拥有了五千倾田产,房屋、商铺、酒楼等大小产业,更是有整整一千余所分布在大江南北!
看着那诸多的罪证,孔贞运、张书缘以及朱由检一家人是被惊的头皮发麻,下意识就想去问问那孔胤植究竟是想要干什么了!
可无论张书缘与孔贞运是如何审,那孔胤植就是不直面回答,反而是一个劲的称有人栽赃陷害,自己要面见圣驾与孔圣雕像自证。
听到他的言论,张书缘便就再也没了耐心,既然他不说,那有的是人说。
于是,张书缘也不废话,直接就将他关了禁闭,带着孔贞运就去找其余北孔族人分别谈心了。
这俗话说的好,大难临头各自飞,放在寻常时,这孔府众人还是铁板一块的,但放在眼下他们却是慌乱了阵脚,无数族人为了活命,那是什么话也敢说!
当然,在张书缘等人侦办此案的过程中,无数朝廷官员也是纷纷来奏问询,更有各地学子社团书写华丽的辞藻来向朱由检和张书缘施压。
在面对这诸多的奏本时,朱由检简直是快被这群读书人给气笑了,那一个两个的是极尽所能的在为衍圣公说好话,什么诸如“圣公于国有德啊”“圣公乃贤能之辈啊。”总之,除了在朝的官员有所收敛外,其余在野的读书人那是毫不留余地的向衍圣公谄媚。
“呵呵,好啊,好一个衍圣公!看过这些之后,朕还不知这大明朝是姓朱还是姓孔了……”
看了几本奏疏后,朱由检是不自觉的发着冷笑,眼中的冷冽是丝毫不曾遮掩,让衙内的一众官吏是胆寒不已。
“陛下息怒,这…这士人娇惯,又对此案真相不知,有所骄狂也…也在情理之中。”
瞧着朱由检是如此愤怒,身为山东左布政使的刘荣嗣就赶忙站出来言语,生怕被朱由检算总账。
“情理之中?呵呵,好一个情理之中啊!”
“老臣恳请陛下息怒,这天下儒生如此骄狂,此乃也是实行了圣人之言,臣还请陛下勿要气恼以免使我朝国损失贤良。”
就在朱由检恼怒的准备要问刘荣嗣的罪时,孙承宗这位老儒将就站了出来。
而他之所以出现在此,一是因为平叛结束,二是因为衍圣公一案。
“嗯,爱卿…言之有理。”
听到这话,朱由检这才收起了讥笑。
没办法,这天下终究还是要靠这繁多儒生来治理的。
“嗯,孙爱卿,你乃我朝之四朝国柱,又是我兵部尚书,对于此次山东府的叛乱及军队混乱一案可有话说?”
见孙承宗让自己息怒,朱由检下意识就将怒意对准了他。
“臣…臣有罪,还请陛下责罚。”
见皇帝把怒火对准了自己,孙承宗也不能再继续为儒生说话了,转而就老实的闭起了嘴。
说实在的,若非他在此知道案情,那他肯定是要站出来为衍圣公一案说上一二的,因为他也是儒生出身,天然就和孔府有着因果。
没错,天下儒生都自认是圣人弟子,而圣人后裔又是长达千年的文道之首,而若是在不知案情的情况下,他们是一定会在第一时间为孔家出来站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