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处理遗毒(2 / 2)
有说圣府不应如此,亦有说此案决断太过潦草,总之主打一个为儒家站台。
可对于他们的言辞,朱由检也早有准备,当即就让轮替的司礼太监王之心,拿出了此案的调查总结,并一一发到了他们手上。
“都给朕好好看看,这…就是我衍圣公府的所作所为,也是卿等引以为豪之所!”
朱由检坐于皇位之上,声音不大,但语气却很是愤怒。
“陛下息怒,这孔逆实乃恶行不断,妄为圣人之后,而我皇严明刚正,实乃朝国之幸!臣以为陛下对此案处理的甚好!若不如此,那我天下人心岂不断送?”
说这话的人,自然是当朝第一舔狗温体仁。
而他之所以敢第一个跳出来喝彩,一是因为这案子被定性了,二是因为他要舔朱由检。
“陛下圣明,此案实乃我朝第一大案,若非陛下干预,只怕这孔贼之行径将会影响我朝无尽之学子啊。不过,臣有一言,这古人云,事有两面。这孔贼虽是圣人之裔,但其却远代表不了圣人,况且圣人一族于我华夏又有滔天之功德。故此臣李标斗胆请奏,恳请陛下勿要以此杜绝圣人之裔,反可另立贤良,扶正儒心。”
见这案子定性了,以李标为首的东林当人也不傻,旋即就跪拜喝彩了,只不过,在他们起身后,就开始言说孔夫子的德行了,打算以此来让朱由检另选人才延续圣府了。
“陛下,李阁此话有疑,依微臣之见,孔贼是代表不了圣人没错,但圣人也未曾标榜己身如何,我等后辈之所以尊其圣名,不是为了感念其后裔再出圣人,而乃是为了其德行、思想、以圣人之论践行我辈之人德行。”
“而我华夏时至如今,儒道百盛,理念思想犹如繁星之浩瀚,学子如云遍布我大明各地,故此,臣以为这衍生公一职不应再续。这缘由有二。”
“一乃圣人之思想已遍布各地,践行者更是如繁星之浩,以成我华夏之骨血,所以我朝或可不再设立此职推行。”
“二乃是这衍圣公一职已传五百七十六载,但其所累,大多时是出于无波之状,只在动荡时大放异彩。当然,臣也不是在说圣府无功,不过与其之功相比,其府之弊更是夺目。”
“我众所周知,其府自宋仁宗册封以来,其后人便时常更弦改章,金人来了,它更弦易帜,元蒙来了它依然如此,而如此不践圣人之行的后裔,还有何脸面承袭圣人之德?”
“故此,臣恳请陛下裁撤衍生一职!”
这一长串话,不是对朱由检说的,而是他要配合着那些实证来堵那些士大夫的。
果然,随着这番话一出,殿中的文官集团就没话说了。
“嗯,张爱卿所言甚是,如此之裔岂能再续?若是再续,那我朝又将圣人置于何地?”
见众人没话说了,朱由检便语气缓和的开口定性了。
“陛下圣言,此府之弊的确如此。”
温体仁是个会审时度势的主,他旋即就走出来赞同了。
“启奏陛下,既然这圣府不续,那我朝又该如何推行圣人之德?况且,这圣人后裔熟读经章,才华横溢,俊才优异者如云,若如此作罢,岂不是于我朝而言是一大损失?”
虽然找不到续位的道理依据,但这些士大夫还是有角度说的,这不身为礼部左右侍郎的盛以弘、钱谦益就跳了出来。
的确,对于眼下的儒家治国体系来说,他孔家的教导能力和子弟能力还是很好的,但这再不错也只是对于眼下而言,而对于未来则是一大阻碍。
因为,他儒家不倡导科技工业,反倒是大谈“仁义礼智信”的得性修养及思想逻辑。
“盛大人,您此话有误。依张某看来,这衍圣公续位与否和圣人之德并不相冲,诸位大人也都是熟读孔孟之经的才华横溢之辈,而我华夏行至于此,学习孔孟之士的云云学子那更是犹如繁星,难道这没了衍圣公府,我等就无法推行圣人之德,并挑选德行兼备者入朝?”
张书缘这话是直骂他们为人机。
因为,学习孔孟之论的人,又不是只有他孔府一家。
“够了,张爱卿所言甚是,我华夏之儒脉岂能是因一族而成?再者说,卿等身为孔圣之徒,难道会不去践行圣人之论?单靠那虚伪的衍圣公府推行圣人之论?”
“臣等绝无此意……”
朱由检这话算是点明了,若他们继续硬刚,那岂不是就真给自己贴上了“枉为圣人之徒”的标签了?
“既无此意,那这衍圣公一案就无须再论了。”
“是…,臣等遵旨。”
“温体仁何在。”
“臣在。”
“朕着你立选自我大明立朝以来的所有贤良之臣民,朕要为他们歌功颂德,让芸芸众生好好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圣人后裔!”
“臣遵旨!”
此话一出,温体仁旋即就躬身领旨了。
随着朱由检的定性,这殿内的文武百官也就静了下来。
细细一想也是,这皇帝和张书缘也没说错,圣人之所以是圣人,靠的并不是什么两嘴一碰的理论,而是靠着孔子他本人的践行与思想才成为了圣人!
而且,人皇帝又没说要罢黜儒术,这没一个衍圣公府管他们何事?且再说,人都已经死了,说再多也就成了无用功。
至此,这衍圣公一案就算是有了彻底的结论了。
解决完这件事,朱由检就开始过问起了其他方面的政务。
可他话还没说两句,就见到了兵部的会同馆郎中,在门外请求觐见了。
“启奏陛下,我山海关总督抵京,眼下正在宫外等待召见。”
朱由检回抬了下头,很快那会同馆的郎中就被放行了,而他在走进来后二话不说就跪地上奏了,袁可立等待召见之事。
一听袁可立到了,朱由检旋即就意识到了什么,旋即就宣布了退朝,并着其去通知袁可立进宫见驾的同时,又着内阁及六部到养心殿议政。
而张书缘,一听是这老将军来了,旋即就眉头一皱,这结合时间和那大陵城一事来看,瞬间他就暗道了一声不好,心中更直呼这老将军进京的不是时候。
没错,在历史上,皇太极就在这个时间段发起了大凌河之战!
而那一战直接就把大明的士气给打崩了,同时也让大明在辽东的军事行动陷入了战略被动。
因为,那一战,不但导致了大量将领的阵亡,同时还暴露了辽军的将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