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 第482章 布里藏着的娘

第482章 布里藏着的娘(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布面有股极淡的桂花香——是织坊里老人们爱用的香胰子味。

他突然想起半月前,周婶蹲在染缸旁揉着腰说这把老骨头,怕是要给织机当垫脚石咯,当时苏若雪塞给她半块桂花糖,她攥着糖纸笑出了眼泪。

青鸟。他没抬头,盯着篮底露出的素绸边角,去后巷找周婶,就说...织坊新到了批湖丝,要她来掌眼。

窗外传来鸽哨般的应和声,穿青布短打的身影从廊下闪过,靴跟敲得地砖当当响。

苏若雪蹲在他身侧,两人的影子在雪地上叠成一片。

她掀开蓝布的动作像在揭层薄霜,半匹素绸裹着寒气滚出来,边缘焦黑如被火舔过——和招娣那匹襁褓布烧痕的位置分毫不差。

布面凸起的经纬在雪光下泛着珍珠白,像春蚕结茧时最后吐的那口丝。

《归络调》。两人同时开口。

顾承砚喉结动了动。

他想起三日前在正厅,苏若雪也是这样,指尖沿着凸纹游走时,眼眶红得像浸了胭脂。

当时他说,她说不能查;现在他望着这匹布,突然懂了那些织娘们为什么宁肯烧了布,也不肯把心事说出口——有些话,说出来就碎了,织进布里,倒能多活几年。

去备马。他站起来,素绸被他小心收进怀里,我去七里塘。

苏若雪没拦他。

她望着他肩头落的雪,想起昨夜他翻苏母笔记到三更,烛火在织魂归络四个字上跳了又跳。

那页纸角被他捏得发皱,笔记里写:丝尽人去,线仍相牵,墨迹晕开,像滴没擦干的泪。

七里塘的风比城里更冷。

顾承砚牵着马穿过松林时,雪粒打在脸上像撒了把盐。

他数着第七棵老松树,树根旁的土比别处松些——招娣弥留时说阿娘在松树底下等我,原是真的。

他没动土。

解下外袍铺在雪地上,把那半匹焦边素绸轻轻覆在荒坟上。

素绸垂落的弧度,像母亲弯腰哄睡时的裙角。

最后他摸出枚空蚕茧,指尖摩挲着茧上细密的丝痕——这是苏母笔记里写的古礼,他在织坊库房翻了半宿,才找到二十年前老织工们留下的旧茧。

丝尽人去,线仍相牵。他对着荒坟低低念了句,茧子落进雪里时,惊起几只灰雀。

当夜风雨骤至。

顾承砚在保育社正厅守了整宿,听着瓦片上的雨声像千台织机同时开动。

天快亮时,他合了合眼,梦见招娣站在织机前笑,手里的梭子闪着光,织出的不是绸子,是根红线,一头系着荒坟,一头系着保育社门口的竹篮。

第二日清晨,青鸟撞开房门时,发梢还滴着雨水:少东家!

七里塘的坟...

顾承砚没等他说完,抓了件外衣就往外跑。

松树下的荒坟前,泥土微陷,焦边素绸不见了,只留一道浅痕,弯弯曲曲从坟头延伸到林外,像梭子在布面上走过的路。

他蹲下身,指尖沿着那道痕轻轻划。

雨痕里混着极细的丝絮,在阳光下泛着淡金——是顾苏织坊新染的秋香色。

三日后的苏州河泛着浑浊的黄。

洗衣妇阿秀捶打被单时,突然觉得掌心发麻。

粗布背面的水痕慢慢显形,先是歪歪扭扭的线条,接着是棵松树,树下画了个圈——像极了她小时候,阿娘在灶灰上画给她看的家的位置。

布角还缀着朵梅花,针脚歪得能硌手。

阿秀盯着那朵花笑了——她知道,这是哪个小丫头趁阿娘织网时偷偷绣的。

她把粗布叠好塞进竹篮,这是要给茶馆跑堂的李哥的——上个月李哥说,有个陈阿嫂总来问有没有带记号的布。

陈阿嫂来取布那天,怀里的小福仔正啃着糖人。

她展开粗布时,眼泪啪嗒啪嗒掉在布面上,把松树的轮廓都晕开了。

当天傍晚,她就带着小福仔去了七里塘。

回来时包袱皮上多了块新布片,绣着个字,墨色还没干透,摸上去潮潮的,像刚从织机上揭下来。

当晚,顾承砚立在保育社天台。

远处弄堂口的织机灯星星点点,像撒了把碎金子在黑布上。

苏若雪的声音从身后飘来,带着夜露的凉:她们不是在等我们安顿生死,是在教我们怎么活着送别。

他转身时,看见她手里捧着块蓝布——是保育社寄布角木箱里刚收的,布角绣着朵野菊,针脚比上个月王阿婆的更细了些。

明日该清点库房了。苏若雪摸了摸布角,上个月新收的湖丝,也不知够不够织娘们用。

顾承砚望着满城机灯,忽然听见远处传来咔嗒咔嗒的织机声。

那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密,像无数根线在夜色里穿梭,把整座城缝成了块暖烘烘的布。

他伸手接住飘到眼前的雪,掌心里的雪化了,露出点极细的丝絮——和七里塘坟前的丝絮,是同一种颜色。

保育社库房的木门在风里吱呀作响,门后堆着的布包投下长长的影子,像无数双合着的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