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 第529章 听谣的人,才是织网的

第529章 听谣的人,才是织网的(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今日单说《蚕神娘娘斗铁魔》!老艺人拍响醒木,惊得梁上麻雀扑棱棱乱飞。

顾承砚的指节抵着竹帘缝隙,能看见台下人脖子都梗得笔直——他要的就是这个。

那铁魔生着铁爪子、铁牙齿,见蚕房就烧,见织机就砸——老艺人甩着水袖,嗓音陡然拔高,偏那蚕神娘娘不慌不忙,把指尖往嘴里一咬,血珠子滴在桑树上,滴一颗,抽一缕银丝;滴两颗,结一团银网——

前排搬运工拍着桌子喝彩,茶盏震得跳起来。

顾承砚看见角落里两个穿灰布衫的男人缩了缩脖子,他认得那是清源队的眼线——他们记本子的手速再快,也抄不走台上的抑扬顿挫,抄不走台下此起彼伏的声里藏着的同仇敌忾。

蚕娘化丝成网,缚其手脚不得动弹!老艺人最后一嗓子喊得茶棚顶的瓦都颤,满堂彩声炸得房梁落灰。

顾承砚摸出五块银元压在茶盘下,竹帘掀起时带起一阵风,吹得老艺人的银须乱颤:明日加段百姓每人吐一缕,缠它三年不得行

老艺人眯眼瞧他,皱纹里浸着笑:顾先生这是要教百姓织网啊?

是百姓自己会织。顾承砚转身时,看见那两个灰布衫正往门外溜,鞋跟在青石板上敲得噼啪响。

次日午后,苏若雪在客栈二楼窗边理《谣踪》,墨笔突然停在半空。

楼下传来脆生生的童音,像一串银铃铛滚过青石板:蚕娘不哭不喊叫,千家万户悄悄绕;一夜缠它九百圈,铁魔醒来动不了!她扒着木窗往下看,七八个小囡小囝围坐在酱园门口,用树枝在地上画着歪歪扭扭的网,扎红绒绳的那个正踮着脚领唱,辫梢的红头绳晃得人心尖发颤。

有挑着菜担的阿伯停住脚,眯眼笑:这不是昨儿说书的段子?

阿爹阿爹,你也来唱!扎蓝布巾的小男娃拽着他裤脚,百姓每人吐一缕——

缠它三年不得行!阿伯粗着嗓子接后半句,菜筐里的青菜都跟着颤。

苏若雪的指尖轻轻抚过《谣踪》封皮,那里还留着今早沾的蓝草汁,突然想起顾承砚昨夜在油灯下说的话:当抵抗变成茶余饭后的谈资、孩童游戏的口诀,它就从命令变成了本能。

她转身抓起搭在椅背上的月白外衫,跑下楼时木楼梯作响。

穿灰布衫的男人正缩在街角记本子,笔尖在纸上戳出好几个洞——苏若雪认得那是清源队的人,可此刻他抬头时,正撞上七八个孩童仰着的小脸,童音裹着蝉鸣劈头盖脸砸下来:铁魔醒来动不了——动不了!

男人攥紧本子踉跄后退,撞翻了路边的酸梅汤摊。

苏若雪站在廊下望着这一幕,忽然笑了——那不是指令传达,是情绪共振。

当从顾承砚的策划本里,从她记录的《谣踪》中,变成百姓自己的故事、孩童自己的歌谣,那些特务再怎么抓人、烧本子,也烧不尽已经活在千万人舌尖上的火种。

当夜,顾承砚立在太湖堤岸。

晚风卷着水汽扑在脸上,远处渔火像撒在黑绸上的金箔。

青鸟的影子被月光拉得老长,腰间铜哨还挂着半截绳结:顾先生,三艘船还在芦苇荡里候着,技工名单我都背熟了,天亮就能——

不必了。顾承砚打断他。

他望着湖面粼粼波光,想起白天在茶馆看见的搬运工,想起客栈楼下唱童谣的孩童,想起染坊里偷偷把口诀刻在织布机上的老匠头,敌人要抓首领、毁厂房、抢机器,可他们现在连个像样的目标都找不到。

可清源队...

他们抓得完说书人,抓得完所有阿爹阿娘吗?顾承砚转身,月光落在他眉骨上,你见过春蚕结茧吗?

不是一只蚕吐丝,是千万只蚕同时动,织成一张谁也撕不烂的网。

现在我们没有首领,只有不肯忘调的母亲,和愿意为孩子唱完第一句的父亲。

青鸟沉默片刻,伸手摸向腰间铜哨,又慢慢放下。

他望着顾承砚被风吹起的衣摆,突然明白为何这三年来顾承砚总说真正的商道是让别人替你走——此刻的民间,早已成了一张会自己生长的网。

那《谣踪》...

收起来吧。顾承砚望向东南方,那里的云层正慢慢堆厚,等需要的时候,它自会从千万人嘴里重新长出来。

风掠过堤岸,带起几片柳叶。

苏若雪抱着布包从身后走来,月光落在她怀里的《谣踪》上,封皮二字被磨得发亮。

她递过个油纸包,里面是刚烤的桂花糕,还带着灶膛的余温:茶馆的王阿婆硬塞的,说给编歌谣的先生补补

顾承砚接过,咬了一口,甜香混着桂花香在齿间散开。

他望着太湖对岸忽明忽暗的灯火,听见远处传来模糊的童谣声,像一根细细的线,串起了渔火、星光,还有所有不肯沉睡的人心。

云层越积越厚,有雨丝飘在脸上,带着山那边的潮气。

苏若雪拉紧外衫,抬头看天:要变天了。

顾承砚望着暗沉的夜空,轻声道:那就让它下吧。他伸手接住一滴雨,水珠在掌心滚了滚,像颗未成形的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