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 第530章 母亲哼的调,比炮火还响

第530章 母亲哼的调,比炮火还响(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好,阿砚叔知道了。顾承砚把小娃抱起来,转身对跟上来的青鸟道,去码头调二十个搬运工,带铁锹来染坊。

青鸟应了一声,转身时被雨帘裹住,只余青布衫角一闪。

苏若雪递来斗笠,竹篾上的雨珠顺着帽檐淌成线,落在顾承砚肩头:我去喊学堂的先生,让孩子们去河埠头捡碎石——暗渠堵上需要填石。

若雪。顾承砚抓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雨丝传来,你记得那年在染坊,赵伯舟说靛蓝要浸透,人心要捂热

苏若雪笑了,雨水顺着她的发梢滴在两人交握的手上,现在人心早捂得发烫了。

染坊的青砖墙在雨里泛着冷光,顾承砚带着小娃绕到后墙,手电光扫过潮湿的墙根,果然见青砖缝里塞着半块油布——掀开时,炸药的硫磺味混着雨水的腥气扑面而来。

阿爷说,小娃指着墙脚的苔藓,暗渠口在老银杏树下,去年我偷摘白果,掉进去过。

顾承砚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老银杏的树根拱起一片土,露出个半人高的洞。

雨越下越大,他摸出怀表看了眼,离天亮还有两个时辰——足够。

当搬运工们扛着铁锹冲进染坊时,顾承砚正踩着泥坑,把炸药包一个个往外掏。

赵伯舟从染房里跑出来,靛蓝围裙上沾着染料,见他浑身湿透,急得直跺脚:顾小爷这是做什么!

您金贵身子——

赵伯,顾承砚把最后一个炸药包扔给青鸟,您教我的浸蓝要耐心,我可没忘。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现在要浸的不是蓝草,是人心——得让日本人知道,他们炸得掉染缸,炸不掉我们浸了上百年的靛蓝魂。

远处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是苏若雪带着人来了。

学堂的先生举着油伞,孩子们提着竹篮,里面装着从河埠头捡来的碎石;卖菜的阿伯挑着两筐生石灰,说堵暗渠得用这个;连茶棚的老艺人都来了,灰布长褂外罩着草席,怀里还抱着三弦。

顾先生!老艺人把三弦往石桌上一放,我给大伙鼓鼓劲!他拨动琴弦,雨声里突然炸开清亮的调子:蚕娘织网不怕雨,铁魔炸渠白费力——

百姓填石堵暗渠,靛蓝染透青墙皮!孩子们举着竹篮跟着唱,碎石哗啦啦倒进暗渠,溅起的泥水落在他们脸上,倒像开了朵泥花。

赵伯舟突然抹了把脸,转身冲进染房,再出来时怀里抱着个漆盒——是顾氏祖传的《染经》,封皮上的铜扣被他擦得发亮。当年顾家老太爷说,染经在,靛蓝在他掀开盒盖,雨水滴在泛黄的纸页上,现在我算明白,经不在纸上,在人心。

顾承砚望着人群,雨水顺着斗笠边缘淌成帘子。

搬运工的号子、孩子们的童谣、老艺人的三弦,混着铁锹铲土的声响,在雨幕里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

他想起三年前在顾家祠堂烧《茧火谣》时的火光,想起苏若雪在染坊窗下记童谣的墨香,想起码头上老匠头刻在船板上的织法——原来所谓传承,从来不是守着一本旧书,而是让每一代人都成为新的执笔人。

天快亮时,暗渠终于堵上了。

赵伯舟的小孙子举着个蓝布包跑过来,里面是晒干的蓝草:阿爷说,等雨停了,我们就染新布,布上要织铁魔炸不垮的纹样!

苏若雪蹲下身,替他系好布包的绳结,发梢的雨水滴在蓝草上,染出一点更深的靛青。她摸摸小娃的头,等布染好了,阿姊给你做个蓝布书包,上面绣只蚕宝宝。

顾承砚站在染坊的高台上,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

雨停了,青砖墙被洗得发亮,墙根的暗渠处堆着新填的碎石,像道歪歪扭扭的防线。

远处传来汽笛的长鸣,是长江口的日舰在移动——可那又如何?

他低头看表,指针指向五点三刻。

再过三个小时,日军的先头部队就要进入上海。

但此刻染坊里,老艺人们开始收拾三弦,搬运工们擦着铁锹上的泥,孩子们蹲在墙根画格子,脆生生的童音又飘了起来:十匹锦缎送边关,护我山河万万年——

苏若雪走到他身边,怀里的《谣踪》被她用油布裹得严实。要变天了。她轻声说。

顾承砚望着染坊外逐渐热闹的街景:米行的伙计开始卸粮,茶馆的阿婆支起茶棚,卖糖画的师傅在熬糖稀——生活的齿轮从未停止转动,只是换了副更坚韧的模样。

那就让它变。他说,但你看——他指向街角画格子的孩子们,指向染坊里整理织机的老匠头,指向茶棚下擦桌子的阿婆,天变了,人心没变。

他们会把歌谣唱给孙子听,把织法传给徒弟,把靛蓝染进每一匹布。他转头看向苏若雪,眼里有光在闪,若雪,我们要做的,从来不是守住什么,而是让这些东西活成上海的血脉。

苏若雪笑了,雨过天晴的阳光正落在她发间,把《谣踪》封皮上的二字照得发亮。

她轻轻抚过那两个字,像是在抚摸某种活物的脊背:现在,它们终于有了自己的脚。

远处传来第一声枪响,清脆得像爆豆。

顾承砚拉着苏若雪的手走下高台,青鸟从后面跟上,腰间的铜哨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但他没有吹响。

因为不需要了。

当护我山河的童谣从千万个喉咙里升起,当织机的声响盖过炮火,当蓝布上的纹样变成无声的宣言,所谓抵抗,早已从策划本里的蓝图,变成了这片土地上最原始、最蓬勃的生命力。

他们走向染坊深处,那里有老匠头正在调试改良织机,有学徒们在背新编的染布口诀,有孩子们举着蓝草跑来跑去,把春天的颜色撒得满地都是。

而在更远处,整个上海的街巷里,无数个这样的场景正在同时上演。

那是比任何商战、任何谋略都更强大的力量——它来自人间烟火,来自母亲哼的调,来自父亲教的歌,来自每一个不肯低头的普通人。

它叫传承,也叫希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