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 第531章 父亲教的第一句,就是反击

第531章 父亲教的第一句,就是反击(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顾承砚是在染坊的织机声里接到顾家老宅的急信的。

信是老管家亲自送来的,青布信封上压着父亲顾明远的朱砂印,墨迹未干,带着墨汁混着檀香的气味:申时三刻,祠堂见。

他望着窗外被雨水洗得透亮的青砖墙,墙根新填的碎石在阳光下泛着青白,像道倔强的疤。

三日前暗渠炸染坊的危机刚过,日本人的枪子儿还在闸北响,父亲突然召他回老宅,必是为了顾家绸庄的生死局——这两个月,日商大和株式会社联合租界买办,用低价洋绸冲击市场,顾家的订单被截了七成,连老主顾瑞蚨祥都转了口风,说洋布耐洗,百姓图实惠。

苏若雪替他理了理月白杭绸衫的领口,指尖在盘扣上顿了顿:要我陪你去么?

不用。顾承砚扣好最后一粒盘扣,目光扫过她怀里新收的《谣踪》增补本,封皮上的字被雨水浸过,晕开一片蓝,倒像块染坏的布料,父亲召我去祠堂,该是要教我顾家的规矩

他说时,喉结动了动。

三年前刚穿越来时,原主因赌坊闹事被父亲关在祠堂跪了整夜,顾明远站在廊下骂他不成器顾家的绸庄是织出来的,不是赌出来的。

那时他望着祠堂里供着的顾氏历代织匠牌位,牌位上的名字被香灰蒙着,像团模糊的影子——如今再看,那些影子该要活过来了。

顾家老宅的门槛还是老样子,被岁月磨得发亮。

顾承砚跨进去时,正撞见二房的堂兄顾承泽从偏厅出来,金丝眼镜后的眼睛眯成一条缝:三弟弟倒是勤快,往日这时候该在百乐门听戏呢。

他没接话。

顾承泽上个月刚把自家布庄盘给了大和株式会社,拿了笔可观的现银,现在见人就说识时务者为俊杰。

顾承砚记得三天前暗渠危机时,这堂兄还派了个伙计来,说染坊炸了也好,省得和洋布较劲——此刻他望着顾承泽油光水滑的西装,突然想起赵伯舟说的话:靛蓝要染透,得把布在染缸里泡七七四十九天,急不得。

祠堂的门虚掩着,檀香混着潮湿的木料味涌出来。

顾明远背着手站在供桌前,银灰长衫下摆垂在青砖上,发间的银丝比三个月前又多了几缕。

供桌上摆着个漆盒,盒盖掀开,露出块褪色的蓝布——是顾家第一代织匠用土靛染的百子千孙被面,边角磨得发白,却还留着靛蓝特有的清苦香气。

知道我为何叫你来看这个?顾明远的声音像老榆木,沉得发闷。

顾承砚走上前,指尖轻轻碰了碰蓝布:太爷爷说过,这是顾家第一匹能经得起重洗的靛蓝布。

那时候染坊穷,买不起好靛,他就带着伙计去野地里采蓝草,晒半干,堆在土窑里沤——

顾明远打断他,太爷爷教我的第一句,是被人踩进泥里的布,要自己爬起来,再踩回去

顾承砚猛地抬头。

老人转身,目光像把淬了水的刀:三个月前,大和的人来谈,说要帮顾家开分厂,条件是把织机改良权交给他们。

我没应。

三天后,他们的布就堆在十六铺码头,比顾家便宜三成,说是机器织的,成本低他指了指供桌上的蓝布,你当他们真图那点利润?

他们要的是让顾家的织法断在我们这代——没了织法,绸庄就是空壳,到时候他们再用半价收,连骨头带肉吞下去。

顾承砚喉头发紧。

他早查过大和的底细:表面是商社,背后牵着日本军部,这两年在上海收购了七家纺织厂,设备全运去了东北。

顾家绸庄若倒了,不单是块招牌没了,更是断了江南一带二十多家染坊、上百户蚕农的生路。

那父亲要如何反击?他问。

顾明远没答话,从怀里摸出张纸,拍在供桌上。

是份《上海绸布行同业公会章程草案》,最末一页签着荣氏纱厂福新面粉大生纺织的名字,墨迹未干。

你上个月让苏姑娘整理的《江南染织工价表》,我给荣老板看了。老人的声音轻了些,顾家这小子,倒比我们这些老东西会算人心账他指了指章程里统一采购蓝草联合定价的条款,大和的布是便宜,可他们的靛蓝用的是化学染料,晒半年就褪成灰白。

我们联合二十家老字号,出三年不褪的保证书,再让染坊的学徒去茶馆说书——就说顾家的靛蓝,是拿蓝草喂大的,日本人的药水染,喂不活人心

顾承砚突然想起三日前雨里的场景:孩子们跳格子念护我山河,老艺人唱蚕娘织网不怕雨。

原来父亲早把这些看进了眼里。

还有。顾明远从袖中取出个铜钥匙,后宅地窖里,有太爷爷藏的二十担野靛种。

你带赵伯舟去挑,选最壮的苗子,分给青浦、松江的蚕农——要让他们知道,种顾家的蓝草,比种稻子多三成利。他顿了顿,又补了句,给苏姑娘也留两包,她不是爱把蓝草绣在兜肚上?

让她教学堂的女娃们种,往后每个孩子的兜肚,都是顾家的活招牌。

顾承砚接过钥匙,掌心被铜锈硌得生疼。

他突然想起原主记忆里的父亲:总板着脸,连过年都只说多学点织法。

此刻再看老人眼角的皱纹,突然懂了那些没说出口的话——顾家的反击,从来不是靠一人一计,而是把根须扎进泥土里,让每片叶子、每粒种子都成为武器。

阿爹。他轻声唤了句,这是穿越后第一次用原主的称呼,您以前总说我不成器

顾明远别过脸,望着供桌上的蓝布:三年前你在祠堂跪到后半夜,我站在廊下,听你对着太爷爷的牌位背《浸蓝诀》——背错了两句,又从头来。他声音发哑,那时候我就知道,我家阿砚,醒了。

祠堂外传来脚步声,是苏若雪。

她捧着个蓝布包,里面是赵伯舟刚晒好的新靛:顾伯伯,染坊的学徒说,新靛的色头比往年更亮。

顾明远接过靛包,凑到鼻前闻了闻,突然笑了:像,真像。他指了指苏若雪怀里的《谣踪》,你太奶奶当年也爱记这些,说织法要活,得靠嘴传心记

顾承砚望着父亲和苏若雪说话的侧影,阳光从雕花窗棂漏进来,在老人肩头洒下一片金斑。

他想起三日前雨里的孩子们,想起码头上扛铁锹的搬运工,想起茶棚里弹三弦的老艺人——原来所谓传承,从来不是守着块旧布、一本旧谱,而是父亲教他的,是把根扎进泥土,让每一代人都能在风雨里挺直腰杆,再踩回去。

阿砚。顾明远突然转头,眼里有他从未见过的锋芒,明日去同业公会,把章程念给那些老东西听。

要是有人犹豫——他指了指供桌上的蓝布,顾家的靛蓝,能染透三百年的青砖墙,就能染透日本人的阴谋

顾承砚点头,指尖轻轻抚过章程上的签名。

窗外传来染坊方向的织机声,咔嗒咔嗒,像极了心跳。

被人踩进泥里的布,要自己爬起来,再踩回去。

而这一次,他们踩回去的,不单是块布,是一个民族的魂。

###第532章父亲教的第一句,就是反击

顾承砚是在染坊后巷的青石板上,看见那封旧信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