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萧何献计“朝堂整风”,净化环境(1 / 2)
刘邦盯着那份红叉名单,手指在“礼部尚书”四个字上点了两下,像是戳一个快熟的包子,力道不大,却带着点说不清的意味。
他没说话,把简报往案上一扔,“啪”的一声轻响,惊得烛火晃了半秒。夜风从窗缝钻进来,吹得光影在他脸上跳动,那道旧疤也跟着忽明忽暗,像藏了什么说不出口的心事。
萧何推门进来时,正撞见这一幕。
“还在看?”他走近,手里捧着一卷竹简,边角都磨出了毛边,一看就是熬了夜赶出来的。
“刚看完。”刘邦抬眼,语气懒洋洋的,“你这《整风十策》写得比奏折还厚,我差点以为你要让我早朝念经。”
萧何咧嘴一笑:“不写细点,到时候有人拿‘祖制’砸我脸,我连个挡的盾都没有。”
“行吧。”刘邦坐直了些,“说重点,三查三惩到底咋搞?”
“查账目——所有六品以上官员近三年收支拉一遍,差额超三成的先约谈;查门客——每人名下登记在册的幕僚、亲随不得超过五人,多出来的算‘影子编制’,按贪腐论处;查出入——宫门进出记录全留档,谁半夜溜去别家喝酒打牌,系统自动记一笔。”
刘邦听着,慢慢点头:“听着不像整风,倒像给朝廷装了个监控APP。”
“差不多。”萧何坦然,“现在不是讲情面的时候。您前脚追加嫁妆,后脚就有人偷偷删账本,再不管,以后您发个红包都得被中间商抽成。”
刘邦笑了:“还是你狠。那就干吧,但得有个说法,不能让人觉得我在秋后算账。”
“我已经拟好了诏书标题。”萧何从怀里抽出一页纸,“叫《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务行为、提升行政效能的若干意见》。”
刘邦一愣:“这名字能念完不喘气?”
“能。”萧何认真道,“而且百官听了会腿软——听起来太正式,说明不是说着玩的。”
“行。”刘邦站起身,“那就发下去,先拿两个小鱼小虾开刀,立个规矩。”
“已经安排好了。”萧何语气平静,“户部那个侍郎的外甥,昨天销毁自家账册被街坊举报,证据齐全。今天早上就被停职了,罪名是‘妨碍审计公正’。”
“哦?”刘邦挑眉,“这么快就动手了?”
“越快越好。”萧何压低声音,“有些人就等着看我们是不是雷声大雨点小。现在抓一个,震慑一片,比杀鸡儆猴还管用。”
刘邦沉默片刻,忽然问:“那几个进过‘回家计划’预算模型的IP,查到源头了吗?”
“查到了。”萧何递上一份密件,“确实是户部内网,登录设备是礼部尚书的副手专用终端。但他本人坚称不知情,说是下属擅自操作。”
“呵呵。”刘邦冷笑,“锅甩得挺顺溜啊。”
“要不要动他?”
“不动。”刘邦摆手,“让他继续演。我们现在要的是秩序,不是混乱。先把制度立起来,再一个个请他们对号入座。”
正说着,张良和韩信一前一后进了屋。
“听说要动真格的了?”张良手里拿着数据板,“我把法理漏洞过了一遍,三查三惩没问题,唯一风险是‘查门客’这条容易被人说侵犯私权。”
“私权?”刘邦嗤笑,“他雇十个门客帮他收黑钱,还指望我说他有隐私?”
“话不能这么说。”张良摇头,“咱们得显得讲道理。建议加个补充条款:凡主动申报超额门客并清退者,可免于追责。”
“高啊。”刘邦竖起大拇指,“这是给人递梯子下台,谁不下来就是不想下来。”
韩信插话:“禁军那边我也调了。东华门今晚换防,新来的全是沛县老弟兄,周勃带的队。万一有人闹事,随时能控场。”
“好。”刘邦点头,“记住,不动刀,只换人。谁敢带头闹,直接调去修长城,美其名曰‘支援边疆建设’。”
几人正说着,夏侯婴在外通报:“陛下,礼部尚书求见,说有要事禀报。”
刘邦看了眼萧何,后者微微颔首。
“让他进来。”
礼部尚书一进门就拱手:“陛下,臣听闻朝廷将推行新政,特来表个态——坚决拥护,全力配合!”
刘邦懒洋洋靠在椅背上:“哦?那你家那俩没登记的师爷,打算啥时候注销?”
对方脸一僵:“这……臣回去就办!绝无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