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龙渊长夜与染血界碑(1 / 2)
燕京的深秋,天空是洗练过的高远湛蓝。故宫的红墙金瓦在午后的阳光下,沉淀着千年的厚重与威严。
国家文物局《国宝会说话》的拍摄现场,气氛庄重而投入。
小田穿着一身素雅的米白色旗袍,长发挽成精致的发髻,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修长的脖颈。
她站在展柜前,聚光灯柔和地笼罩着她,映得她肌肤如玉,眼神专注而温柔。她正对着镜头,娓娓讲述着一尊商周时期青铜方鼎的故事,声音清越,带着对古老文明的敬畏与热爱。
“……鼎,国之重器,象征着权力与秩序。这尊方鼎上斑驳的纹饰,是岁月刻下的勋章,它曾见证过王朝的兴衰,也必将见证我们民族复兴的荣光……”她的讲述自然流畅,情感真挚,仿佛与那沉默的青铜器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
导演在监视器后满意地点头。杨思琪和梨子在不远处安静地看着,眼中满是欣赏。
休息间隙,田夕薇走到场边,接过助理递来的保温杯,小口喝着温水润喉。就在这时,她放在包里的手机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动着“墨墨”的名字。
她立刻走到安静的角落接通,声音带着工作后的微微沙哑,却掩不住雀跃:“喂?墨墨?开完会啦?”
电话那头,陈羽墨的声音透过电波传来,沉稳依旧,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即将远行的匆忙:“嗯,刚结束。”
“乖乖,我这边有个紧急项目,需要立刻动身去西北一趟,归期……暂时不定。”
田夕薇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小梨涡短暂地消失了一瞬,随即又被理解和担忧取代。
西北龙渊基地,她知道那意味着与世隔绝,意味着艰苦卓绝的攻关。她没有追问具体是什么项目,只是轻声叮嘱:
“好,我知道了。你自己一定要注意安全,按时吃饭,别熬太晚……还有,西北冷,多带点厚衣服。”
“放心,我会的。”陈羽墨的声音柔和下来,“你拍摄也要注意身体,别太累。等我回来。”
“嗯!”田夕薇用力点头,仿佛他能看见,“等你。”
简短的对话,承载着彼此无需多言的牵挂。挂断电话,田夕薇深吸一口气,将那份不舍压回心底,脸上重新扬起明媚的笑容,快步走回拍摄区,再次投入那份唤醒千年文明的工作中。
当田夕薇在故宫的红墙下讲述历史时,陈羽墨乘坐的军用专机已经降落在西北戈壁深处某个绝对保密的机场。
刺骨的寒风卷起砂砾,抽打在脸上。几辆涂着沙漠迷彩的猛士越野车早已等候多时,将他接上,驶向龙渊基地。
基地内部,灯火通明,地下机库被高强度照明灯照得亮如白昼。空气中弥漫着航空燃油、金属和电子设备特有的混合气味,充满了紧张而亢奋的工业力量感。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机库中央那架线条流畅、充满未来科幻感的飞行器上。
玄女!
南天门计划的核心空天战机原型机!此刻,它庞大的身躯静静地停放在特制的支撑架上,如同蛰伏的银色巨鹰。
然而,最关键的心脏部位——那台代表着人类动力巅峰的小型化聚变引擎,却尚未完成最后的安装集成。杨维和他的团队,正围在引擎舱和旁边密密麻麻的控制台前,眉头紧锁,气氛凝重。
“陈院士!”看到陈羽墨大步流星地走进来,杨维立刻迎了上来,脸上带着明显的焦虑和疲惫,
“您可算来了!引擎主体和能量传输管路的硬连接已经完成,但是核心控制单元与引擎的软接口调试……遇到了大麻烦!”
他指着旁边巨大屏幕上瀑布般滚动的复杂参数和不断闪烁的红色报错框:
“能量流在临界转换节点出现了无法预测的湍流振荡,控制系统无法精准匹配引擎输出功率的瞬间跃迁。我们尝试了所有已知的算法模型和物理阻尼方案,都无法稳定下来!强行启动,后果不堪设想!”
杨维的声音带着挫败感。为了这一刻,整个团队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心血,眼看最后一步,却被卡在了这里。
陈羽墨没有说话,他走到主控台前,目光扫过那些疯狂跳动的数据和报错信息。屏幕的冷光映在他沉静的侧脸上。他没有立刻发表意见,而是陷入了绝对的专注。
意识深处,那片浩瀚无垠的维度信息库瞬间被激活。无数关于高能等离子体约束、极端条件下能量场控制、非线性系统稳定性的理论、模型、乃至超越当前人类认知的解决方案碎片,如同宇宙星河般在他思维中流淌、碰撞、筛选。
烛龙冰冷而高效的信息流辅助着他进行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计算和推演。他需要找到一个在现有材料、工艺和理论基础下,能够被理解和实现的解决方案。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机库里只剩下设备运转的低鸣和团队成员压抑的呼吸声。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目光灼灼地盯着那个站在主控台前、仿佛与冰冷数据融为一体的年轻身影。他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不知过了多久,陈羽墨深邃的眼眸中,骤然闪过一丝明悟的光芒。
他猛地抬起头,指向屏幕上几处关键的能量流谱图和一个复杂的耦合参数矩阵,声音清晰而沉稳:
“问题出在这里!湍流振荡的根源并非单一控制失效,而是能量场拓扑结构与现有控制算法在超高能级下的‘相位迟滞’叠加效应。常规的阻尼和反馈无法解决这种维度层面的失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