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唯才是举,唯贤是用!(1 / 2)
这些人,或因出身寒微,或因性情耿介,或因触怒权贵,皆被主流官场和学术圈排斥在外。
他们如同散落在角落里的明珠,蒙尘已久。而姜淮和清流书院,成了他们唯一可能发光的地方。
书院的正堂,如今被临时充作讲堂。没有名贵的紫檀桌椅,只有粗糙的木凳;没有精美的文房四宝,只有普通的笔墨。但站在前面的“先生”们,眼中却闪烁着久违的光彩。
钱文奎讲解漕运,引用的不是经义,而是他亲自丈量过的河道、询问过的千百船工的血泪。
周崇明教授算学,不仅教如何计算,更教如何从纷繁的账目中,看出贪腐的蛛丝马迹。
赵破虏虽不授课,却负责带领学生们进行最简单的体能训练,他挂在嘴边的话是:“没有强健的体魄,如何扛得起天下的重担?”
柳如则开始整理医案,准备开设简单的医理课程,在她看来,“为民请命者,当知民生疾苦,身体发肤之痛。”
姜淮看着这一切。这里没有摇头晃脑的之乎者也,没有钻营取巧的八股文章,有的只是经世致用的学问,是直面现实的勇气,是心怀天下的担当。
他知道,他找到了一条全新的路。一条不依靠传统大儒,而是依靠这些被主流抛弃的“异类”,来培养真正“清流”的路。
然而,挑战也随之而来。
这一日,几位衣着光鲜的士子,簇拥着一位本地颇有名望的致仕官员来到书院门外,指着里面“不伦不类”的教学场景,大声讥讽:
“真是斯文扫地!让一个屡试不第的秀才讲经济?让一个粗鄙武夫教体魄?甚至还有女子抛头露面?姜大人这清流书院,我看是‘下流书院’才对!”
“正是!如此办学,岂能培养出国家栋梁?不过是聚集了一群乌合之众!”
嘲讽之声尖锐刺耳,引得周围路人纷纷侧目。书院内的一些学生,脸上也露出了羞赧和动摇之色。
姜淮闻声走出,他并未动怒,只是平静地看着那位致仕官员,朗声道:
“张大人,敢问何为栋梁?是只会吟风弄月、皓首穷经,却于国于民无半点益处的禄蠹?
还是如钱先生般,虽无进士功名,却深知漕运利弊,可为国家省百万帑银的干才?是如周博士般,坚守操守,不与之同流合污的君子?
还是如赵壮士般,曾为国流血、至今心怀天下的义士?”
他每问一句,便向前一步,目光灼灼,逼得那官员面红耳赤,连连后退。
“本官创办此书院的初衷,便是要打破门户之见,唯才是举,唯贤是用!若按张大人标准,在座诸位先生,或许皆非‘栋梁’。
但在本官眼中,在他们自己心中,在将来他们教出的、能为民请命、为国分忧的学生心中,他们,皆是真正的栋梁!”
他转身,面向所有聚集过来的学生和先生,声音斩钉截铁,传遍整个院落:
“清流书院,不教人如何做官,只教人如何做人!不授人钻营之道,只传人经世之学!他人之谤,于我何加焉?!”
“今日他人笑我辈是乌合之众,他日,且看我辈如何涤荡这天下浊流!”
话音落下,院内先是寂静,随即,以钱文奎、周崇明为首,所有先生和学生,都挺直了脊梁,眼中燃烧着不屈的火焰。
那些前来挑衅的士子,在这股凛然正气面前,竟哑口无言,灰溜溜地散去。
清流书院的根基,就在这质疑与嘲讽中,在被主流抛弃的“异类”们的坚守中,一点点变得坚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