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真是自取其辱!(1 / 2)
起初,顾家的仆役出来驱赶过几次,见姜淮身份尊贵却毫不动怒,只是坚持在此“露天教学”,也只好无奈回报。
顾青岩始终没有露面。竹心斋内寂静无声,仿佛空无一人。
消息很快传开,江南官场和世家圈子将此引为笑谈。
“姜淮是疯魔了不成?竟想用这等市井手段逼迫顾老就范?”
“顾老何等清高,岂会理会这等哗众取宠之辈?真是自取其辱!”
连书院内部的先生和学生,也开始感到彷徨与羞愧。在当世文宗门前班门弄斧,如同乞丐在富豪门前炫耀残羹剩饭。
唯有姜淮,每日准时来到草棚,或听课,或讲授,神情一如既往的平静。他似乎在等待,又似乎在证明。
直到第七日黄昏,骤雨忽至。
草棚简陋,雨水很快浸湿了地面,打湿了学生的衣衫。讲学的周崇明声音有些发抖,却依旧坚持在黑板上演算。学生们蜷缩着,冻得嘴唇发紫,却没有一人离开。
就在这时,那扇紧闭了七日的竹门,“吱呀”一声,缓缓开启。
一位青衣小童撑着伞,引着一位清癯老者走了出来。老者须发皆白,面容古拙,眼神却清澈锐利如少年,正是顾青岩。
他没有看姜淮,也没有看那些狼狈的学生,目光直接落在被雨水打湿、却依旧字迹清晰的黑板上,上面是周崇明演算的,关于如何重新清丈田亩、增加朝廷税收的复杂公式。
顾青岩默默看了许久,又转向旁边一块木板,上面贴着学生们今日在附近村庄调查到的,关于土地兼并、佃户困苦的实录。
雨水顺着草棚边缘流淌,天地间只剩下雨声和老者沉稳的呼吸声。
终于,顾青岩缓缓抬起头,目光第一次落在姜淮身上,开口,声音不大,却压过了雨声:
“你之所为,是真心为国育才,还是……沽名钓誉?”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姜淮上前一步,躬身一礼,雨水顺着他脸颊滑落:“回顾老,晚辈不敢妄言为国。只是亲眼所见,江南膏腴之地,百姓却食不果腹;
庙堂衮衮诸公,多为世家代言。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晚辈能力有限,唯愿开此书院,为寒门子弟开一扇窗,为这天下,留一线清明之机。是沽名钓誉,还是真心实意,请顾老亲眼鉴之。”
他指了指在雨中瑟瑟发抖,却依旧目光坚定的学生们:“他们,便是晚辈的答案。”
顾青岩的目光再次扫过那些年轻而执拗的面庞,扫过黑板上那些与风月无关、却与社稷息息相关的学问,扫过这简陋到极致的“课堂”。
良久,他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中带着一种复杂的情绪,有无奈,有赞赏,更有一种沉寂多年后被重新点燃的火光。
“明日,”他转身,走向竹门,只留下三个字,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开中门。”
小童愣了一下,随即高声应道:“是!老爷明日开中门迎客!”
竹门再次关上。
草棚内外,一片寂静。随即,不知是谁先发出了一声压抑的欢呼,紧接着,所有学生和先生都激动得热泪盈眶,相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