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永为成例(1 / 2)
皇帝看着殿下神色各异的群臣,又望向宫门外那隐约传来的。
如同闷雷般的“姜青天”呼声,他缓缓坐回了龙椅,脸上露出一丝复杂难明的神色。
他明白了。
姜淮,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他羽翼庇护的孤臣。
他已在江南江北,用铁与血,用新政与民心,铸就了属于自己的根基和力量。
这股力量,强大到足以让满朝公卿战栗,也足以让他这个皇帝,不得不重新审视彼此的关系。
“众卿,”皇帝的声音恢复了平静,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释然,“都听到了吗?”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那些面如死灰的反对者:
“这就是民意。朕,不能逆天意,更不能拂民心。”
“姜淮之事,朕自有圣裁。退朝。”
皇帝拂袖而去,留下满殿神色恍惚的文武。
这场由姜淮在江北点燃的烽火,最终在千里之外的京城,以这样一种石破天惊的方式,决出了胜负。
姜淮没有亲临,但他的意志,他代表的滚滚洪流,已经碾压了一切反对的声音。
帝国的风暴,终于清晰地分出了胜负。
旧的利益集团,在民意的惊涛骇浪和皇帝的最终表态前,土崩瓦解。
而姜淮,这位掀起风暴的人,已然站在了时代的潮头,成为了一个连皇帝都无法轻易撼动的庞然大物。
他知道,江北的鲜血没有白流。通往最终目标的道路,已在他脚下,铺就了一半。
而剩下的路,将通向那至高无上的权力巅峰,以及……他与皇帝之间,那微妙的、崭新的关系。
……
宫门外的万民呼声如同退潮般缓缓散去,金銮殿上的硝烟却并未就此沉寂,而是沉淀为一种更深刻、更微妙的紧张。
皇帝那句“自有圣裁”,如同一片浓重的阴云,笼罩在帝国上空,无人能窥见云层后的雷霆或霁月。
数月过去,圣裁未至,而一道新的旨意却先到了江南,不是给姜淮,而是给靖安侯。
旨意内容平淡无奇,不过是表彰其稳定漕运之功,着其回京述职,另有任用。
明升暗降,调虎离山。
旨意抵达时,姜淮正与顾青岩在清流书院的后山亭中对弈。顾青岩的身体经过调养已无大碍,但眉宇间添了几分看透世事的沧桑。
“陛下的棋,开始落了。”顾青岩拈起一枚黑子,轻轻放在棋盘一角,看似无关紧要,却隐隐切断了白棋一条大龙的去路。
姜淮看着棋盘,没有立刻落子。他明白,调走靖安侯,等于剪除了他在军方最直接、最有力的臂助。
皇帝不再需要借助朝堂的争吵来制衡他,而是开始亲自出手,悄无声息地削弱他的力量。
“老师以为,陛下接下来,会如何?”姜淮平静地问。
顾青岩沉吟片刻:“或明升你入阁,给予虚名,剥夺实权;或寻一错处,哪怕微小,借题发挥,徐徐图之。陛下……终究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