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 > 第432章 永为成例

第432章 永为成例(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姜淮点了点头。他早已不是那个仅凭一腔热血行事的愣头青。

江北的血与火,京城的民意浪潮,让他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手中力量的边界,也让他看懂了皇权逻辑的冰冷内核,可用之,亦可弃之;可纵之,亦可收之。

“学生的棋,还未下完。”姜淮终于落下一子,这一子并非应对顾青岩的切断,而是落在了另一个看似遥远的位置,隐隐自成格局。

不久后,姜淮主动上了一份《陈情表》。

这份表文,辞恳意切,只字不提自身功绩,反而深刻“反省”了自己在江南江北“行事操切,有违中和”,致使“物议沸腾,上劳圣虑”。

他恳请皇帝“念臣一片赤诚,许臣暂卸总督之任,专司两江新政梳理及清流书院讲学之事,以安民心,以全臣节”。

以退为进,自削权柄。

这道奏疏,再次让朝野愕然。谁都看得出,姜淮这是主动交出了最惹人忌惮的军政大权,将自己局限在“新政”与“书院”这两件看似不那么敏感的事务上。

皇帝接到奏疏,在养心殿内沉默了整整一个时辰。最终,朱笔批下两个字:

“准奏。”

同时,加封姜淮为太子太师,赐金帛无数,以示荣宠。

一收一放,帝王心术,淋漓尽致。

权力的交接平静得近乎诡异。姜淮坦然交出了总督印信和王命旗牌,搬出了戒备森严的总督行辕,重新回到了清流书院那间简朴的书房。

表面上看,风暴似乎平息了。姜淮权势大减,重新变回了一个“教书先生”。

然而,只有极少数明眼人才能看到水面下的暗流。

卸任后的姜淮,将全部精力投入了两件事:

第一,将江南江北新政制度化。他联合顾青岩、钱文奎等核心幕僚,将漕运新章、盐政改制、税赋厘定。

劝学新令等一系列措施,细化成可供长期执行的律令条文,编纂成《两江新例》,上奏朝廷,请求“着为令甲,永为成例”。

这等于将他改革的成果,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即便他本人不在其位,其政亦能延续。

第二,深耕清流书院。他不再仅仅将书院视为培养寒门学子的地方,更将其打造为一个新政思想的策源地和干部储备库。

书院增设“律例科”、“经济科”、“舆地科”,所学皆与实务紧密结合。

优秀的毕业生,不再仅仅盯着科举,而是通过各种渠道,被输送到两江乃至其他行省的各级衙门中,担任书吏、幕僚等基层职务。

这些年轻人,深受姜淮思想影响,如同一颗颗种子,撒向帝国的肌体,悄然生长。

姜淮不再需要亲自持刀,因为他已经开始铸造新的规则,并培养执行规则的人。

这一日,新任的江南总督(皇帝心腹)前来书院“拜会”姜淮。对方言语客气,却难掩试探之意。

姜淮只是在书院的书库接待了他,指着满架子的《两江新例》和学生们整理的各地民情实录,淡然道:

“姜某如今不过一老儒,终日与这些故纸堆为伴。两江之事,自有朝廷法度与新任总督秉持,姜某不敢置喙。”

新任总督看着书库中那些埋头整理文书、眼神清亮而坚定的年轻学子,又看着那编纂严谨、体系完备的《两江新例》,忽然明白了什么。

姜淮交出的,是调兵遣将的虎符;但他留下的,是运行天下的规则和信奉这规则的人心。

这远比虎符,更加可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