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带着基地闯三国 > 第322章 大燕王朝(七)

第322章 大燕王朝(七)(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永宁十八年冬,杨承佑因病在洛阳太极殿驾崩,享年五十六岁。太子杨景琰继位,改元“永熙”,尊杨承佑为“孝宗仁皇帝”。

杨景琰继位后,首要任务是巩固边疆与深化民生改革。永熙元年春,漠北的乃蛮部落崛起,联合突厥残余势力,组成三万骑兵袭扰并州边境。杨景琰命镇北将军杨昭文率领两万骑兵驰援,同时派遣使者前往乃蛮部落,许以互市优惠与草场使用权,劝说其归顺。杨昭文抵达边境后,采用“诱敌深入”战术,将乃蛮军队引入预设埋伏圈,一举击溃;使者则成功劝说乃蛮部落首领归降,杨景琰下令在漠北增设“乃蛮都护府”,管辖乃蛮部落与周边势力,漠北边境再度稳定。

在民生方面,杨景琰推出“养老革新政策”:将各州郡养老院的覆盖范围扩大至县一级,为年满六十的老人提供免费食宿与医疗服务;同时设立“孝亲奖励制度”,对赡养老人的家庭,免除其一人的徭役,鼓励百姓孝亲敬老。这一政策推行后,大燕的养老体系更加完善,百姓的幸福感显着提升。

科技与文化领域,杨景琰继续推动创新。永熙三年,他下令在崇文馆设立“航海研究院”,组织工匠改进船舶设计,打造可远航的“楼船”,配备指南针与防水船舱,为日后海上贸易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邀请天竺、波斯、大秦的学者在洛阳举办“世界学术交流会”,探讨天文、数学、医学等领域的知识,促进中外科技文化融合。

永熙五年,大燕的海上贸易取得突破——航海研究院打造的楼船成功抵达南洋的爪哇国,与当地建立贸易关系,中原的丝绸、瓷器换取南洋的香料、象牙与宝石。杨景琰下令在广州、泉州设立“市舶司”,管理海上贸易,征收关税,海上贸易逐渐成为大燕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

永熙十年,大燕王朝的发展达到新的高峰:人口突破四千五百万,垦田面积达五千五百万亩,海上贸易与陆上丝绸之路并行,成为连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枢纽;科技领域,航海技术、天文观测、医学研究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文化方面,儒、释、道三教融合发展,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洛阳成为世界文化中心之一。

杨景琰在洛阳举行建国一百五十周年庆典,各国使者纷纷前来祝贺,其中包括南洋、欧洲、非洲的二十多个国家的代表,呈现出“万国来朝”的盛景。庆典之上,大燕军队展示了最新的航海战船与骑兵装备,艺人表演了融合中外风格的歌舞,各国使者献上珍贵礼物,表达对大燕的敬意。

庆典结束后,杨景琰前往太祖陵祭拜,在陵前说道:“太祖爷爷,孙儿没有辜负您的期望,大燕的盛世得以延续,百姓安居乐业,中外友好往来。您生前的愿望,已在历代先帝与臣民的努力下实现,大燕的江山,定会永远稳固。”

陵前的石碑历经百余年风雨,“朕这一生,不求流芳百世,但求天下百姓,再无战乱之苦”的字迹依旧清晰。它见证了大燕王朝从边陲郡府崛起为世界强国的辉煌历程,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帝王对“以民为本”理念的坚守,也见证了中华儿女在乱世中拼搏、在盛世中奋进的精神。

此后,大燕王朝又历经十余代帝王,虽偶有边疆冲突与内部调整,但“以民为本”“开放包容”的治国理念始终未变。太祖杨帆开创的基业,如同参天大树,根系深扎于百姓之中,历经数百年风雨而不倒,成为中国历史上存续时间最长、影响力最深远的王朝之一。

数千年后,当后世之人翻开《大燕通史》,读到杨帆在玄菟郡起兵、杨昭业推广水力鼓风炉、杨承佑普及双季稻、杨景琰发展海上贸易的故事时,依然会为这个王朝的繁荣强盛所震撼,为那些为国家发展、百姓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帝王与臣子所感动。大燕王朝的历史,不仅是一段王朝兴衰的记录,更是一部中华民族追求和平、繁荣、进步的史诗,它永远铭刻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永宁二年春,洛阳崇文馆火器研究院内,工匠们正围着一台新造的“突火枪”进行试验。杨明轩亲自到场视察,研究院掌院沈括手持图纸上前汇报:“陛下,此突火枪以精铁打造枪管,内置火药与弹丸,点火后弹丸可喷射百步之外,击穿铁甲。经多次试验,其射程与威力均远超传统弓箭,若批量生产装备军队,必将大幅提升我燕军战斗力。”

杨明轩示意工匠进行演示,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弹丸瞬间击穿百步外的铁甲靶,嵌入后方土墙。他上前查看弹痕,不禁赞叹:“沈卿,此器威力惊人!朕命你即刻扩大生产,优先装备西域与北方边境军队,同时组建‘火器营’,选拔精锐士兵专项训练,务必在一年内形成战斗力。”

沈括领命后,立即从全国抽调熟练工匠,在洛阳、长安设立两大火器工坊,采用水力鼓风炉冶炼精铁,标准化生产突火枪部件。为解决火药储存与运输问题,工坊还研发出密封油纸包装,防止火药受潮。永宁三年冬,首批五千支突火枪交付军队,西域大将军杨明宇率先组建火器营,经过三个月训练,部队已能熟练运用突火枪进行阵地防御与冲锋作战。

然而,火器研发的同时,北方边疆传来新的危机。永宁四年秋,漠北的克烈部落联合乃蛮残余势力,组建四万骑兵,趁大燕更换年号、边境兵力调整之际,袭扰并州、凉州边境,攻破三座边城,劫掠人口数千。消息传到洛阳,杨明轩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镇北将军秦琼奏道:“陛下,克烈部落首领脱里野心勃勃,此次来袭虽声势浩大,但缺乏攻城器械,且不擅持久战。臣愿率领三万大军,携带新装备的突火枪,前往边境迎敌。同时,可命乃蛮都护府的部落出兵牵制,形成两面夹击之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