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带着基地闯三国 > 第322章 大燕王朝(七)

第322章 大燕王朝(七)(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兵部尚书马周补充道:“陛下,此次叛乱暴露出边境防御的漏洞。臣建议在并州、凉州边境修建‘烽火台-驿道’联防体系,每隔三十里设立一座烽火台,发现敌情即刻传讯;同时加固边城城墙,增设炮台,部署突火墙,形成纵深防御。此外,可派遣使者前往克烈部落周边的塔塔尔部落,许以贸易优惠,劝说其出兵协助,孤立克烈部落。”

杨明轩采纳两人建议,命秦琼率军出征,又派遣使者前往塔塔尔部落。秦琼抵达边境后,并未急于进攻,而是先加固边城防御,部署火器营在城墙之上。克烈部落大军抵达城下后,脱里下令骑兵冲锋,却被城上的突火枪密集射击,骑兵纷纷倒地,死伤惨重。脱里见状,只得下令撤军,转而劫掠周边村落。秦琼趁机率领大军与塔塔尔部落军队汇合,追击克烈部落,在漠北的斡难河畔展开决战。

战斗中,秦琼命火器营列阵在前,轮番射击,克烈部落骑兵冲锋受阻;随后骑兵部队从两翼包抄,一举击溃克烈军队。脱里率领残部逃往西方,克烈部落从此衰落。经此一役,突火枪的威力得到充分验证,杨明轩下令在全国军队中推广,同时加快烽火台与驿道的修建,北方边境防御体系更加完善。

民生改革方面,永宁五年,杨明轩推出“农业革新政策”。他下令在江南、荆湖地区推广“稻鱼共生”模式,利用稻田养鱼,鱼粪为稻田施肥,既提高粮食产量,又增加百姓收入;同时在北方干旱地区推广“耐旱麦种”,此麦种由农科所培育,可在缺水环境下生长,亩产较传统麦种提升两成。为确保政策落地,杨明轩派遣农官前往各地,指导百姓种植,发放种子与农具补贴。

同年冬,杨明轩还关注到流民问题。当时因部分地区遭遇旱灾,出现少量流民。他下令在各州郡设立“流民安置营”,为流民提供免费食宿与种子,引导他们前往荒地开垦,给予三年免税政策。同时,命地方官员核查豪强隐匿的土地,将多余土地分配给流民,有效缓解了流民问题,稳定了社会秩序。

随着国家治理的深入,杨明轩开始着手皇位传承的准备。此时他已年过三十,长子杨承煜年满十五,次子杨承烨十三岁,三子杨承昊十一岁。杨承煜沉稳好学,跟随杨明轩处理朝政,对律法与民生事务颇有见解;杨承烨勇猛果敢,跟随杨明宇在西域历练,熟悉军事与边疆治理;杨承昊聪慧机敏,对科技与贸易兴趣浓厚,曾协助杨明哲改进航海技术。

为考察三位皇子的能力,杨明轩命杨承煜负责修订《大燕民律》,完善民事纠纷处理条款;杨承烨负责训练西域火器营,提升边疆军队的火器作战能力;杨承昊负责改进海上贸易的“市舶司管理制度”,规范关税征收与商船登记。杨承煜修订民律时,新增“邻里互助条款”“财产继承细则”,简化民事案件审理流程,得到百姓广泛认可;杨承烨训练火器营时,创新“火器-骑兵协同战术”,提升军队的综合作战能力;杨承昊则建立“商船信用评级体系”,根据商船的贸易记录与信誉,给予不同的关税优惠,促进了海上贸易的规范化发展。

经过两年考察,杨明轩在永宁七年春召集众臣,宣布立长子杨承煜为太子,封杨承烨为“西域骠骑将军”,协助杨明宇镇守西域;封杨承昊为“市舶司副使”,协助杨明哲管理海上贸易。杨明轩对三位皇子叮嘱道:“大燕的盛世是太祖与历代先帝打拼而来,你们要牢记‘以民为本’的遗训,无论身处何职,都要以百姓福祉为重,以国家稳定为先,切勿因权力争斗而损害王朝根基。”三位皇子跪地谢恩,立誓守护大燕江山。

文化交流方面,永宁八年,杨明轩迎来了中外交流的新高峰。此时,郑和率领的船队已第三次出使西洋,抵达了阿拉伯半岛的麦加与东非的索马里,与当地建立了贸易关系。郑和返回时,随行的有东非、阿拉伯半岛十余个国家的使者,他们带来了长颈鹿、斑马等珍奇动物与香料、象牙等物产,向大燕表示臣服。

杨明轩在洛阳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宴请各国使者,与他们签订《友好通商条约》,开放更多港口与商路。同时,他下令在洛阳修建“万国馆”,展示各国的物产与文化,供百姓参观,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同年冬,欧洲的意大利使者也到访洛阳,带来了欧洲的绘画、雕塑作品与天文仪器,杨明轩与他们签订贸易协议,中原的丝绸、瓷器通过欧洲使者传入欧洲,欧洲的文化艺术也开始影响中原,中外文化交流迈入新阶段。

永宁十年,大燕王朝迎来建国一百八十周年。此时的大燕,人口突破五千五百万,垦田面积达六千五百万亩,粮食产量充足,国库充盈;科技领域,火器、航海、农业技术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军事方面,军队装备精良,边疆稳定;中外交流频繁,海上贸易与陆上丝绸之路繁荣,洛阳成为世界文化与经济中心之一。

杨明轩在洛阳举行盛大庆典,各国使者齐聚一堂,庆典持续十日。期间,大燕军队展示了最新的火器装备与战术,艺人表演了融合中西方风格的歌舞,各国使者献上珍贵礼物,呈现出一派万国来朝的盛景。庆典结束后,杨明轩与太子杨承煜一同前往太祖陵祭拜。

在太祖陵前,杨明轩抚摸着陵前石碑上“朕这一生,不求流芳百世,但求天下百姓,再无战乱之苦”的刻字,对杨承煜说道:“承煜,太祖的愿望,是历代先帝奋斗的目标。如今大燕国泰民安,中外友好,但你要记住,盛世之下更需居安思危,唯有不断革新、心系百姓,才能让大燕的江山永远稳固。”杨承煜躬身答道:“儿臣定当牢记太祖遗训与父皇教诲,守护好这太平盛世,让大燕的荣光传承下去。”

永宁十二年,杨明轩在继续深化改革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南方的交州因气候湿热,爆发了小规模的瘟疫,杨明轩立即命太医前往诊治,推广防疫措施,很快控制了疫情。西域方面,大食帝国虽未再发动大规模攻势,但仍在暗中拉拢西域小国,杨明轩命杨明宇加强西域防御,加大对西域的经济援助,确保西域稳定。

在杨明轩的治理下,大燕王朝继续保持着繁荣稳定的局面,科技不断进步,民生持续改善,中外交流频繁,边疆安定,朝着更加辉煌的未来迈进,太祖杨帆“天下百姓再无战乱之苦”的愿望,在一代又一代帝王的努力下,得以长久延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