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脉象(1 / 2)
第208章脉象
毕老爷见马仙洪微微皱眉,便就说道:“我只是未雨绸缪,想要提前跟教主您说得更明白些。”
“但……现在看您真不在意,那我也就放心了,自然是可以……有话直说了。”
马仙洪听后,先是稍微思虑了一瞬,随后便就点了点头。之后,他便一改身子,不再倚靠在床头,转改为盘膝而坐的姿势。最后,他好生拾掇了一下自己的衣衫,便就对着等待着的毕渊说道:
“明白了,毕老爷,您请说吧。”
毕渊点了点头,随后便就说道:“教主,我呢,按照咱们异人圈儿的评价标准,只不过是个性格、才能都不出众的平庸之辈。几十年过去,如今更是成了个‘早衰’的糟老头子。”
“但……这,或许对我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毕竟惊才艳艳者往往更需‘雕琢’,而那也意味着危险……”
“而一辈子‘庸碌无为’的过往,也并非是什么不可接受的耻辱,只要人‘适应’了,接受起来也很快。”
“但……许是为了打发无聊,我这人虽平庸,却是十分喜欢待在那些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身边。”
“原因无他,那样的年轻人所经历的、所遇到的事,比话本、小说还要精彩。就像是看电影一样,看到他们精彩的生活,能让我找寻到十分的乐趣。”
说到这里时,毕渊便就情不自禁地顿了顿,似乎是想到了什么过去的事。好一会儿后,才停止了追忆,轻叹两声,继续道:
“教主,我虽然不知道您的跟脚出身在哪里,但是……既然您能学会八奇技,又可以制那修身炉,盘整下整个碧游村,那便可知您的天姿、背景不凡。换句话说,您就是我所认为的那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听到毕老爷对自己的评价,马仙洪挑了挑眉毛,但只是几息后,便就伸伸手,压下了那稍微一丁点儿的,因夸赞而来的自得,示意对方继续说下去。
毕渊见后,便笑着托了托自己的眼镜,随后就继续说道:“而像您这样的年轻人,本就十分稀少。而我能与之交缘的,算您在内的,也只有三位。”
“其他两位,如今都已经找寻到了自己的‘路途’,并高歌猛进着,而今……在我眼里,想必您也快了。”
马仙洪皱了皱眉,问道:“踏上路途是您觉得,我仍旧还未出发么、停在原地么”
马村长说这话时,虽面露不虞之色,但毕渊也看得出来,这份不满不是针对做出评价的他,而是马仙洪自己……
所以,毕渊听后,也是忍不住笑了笑:“或许这话听起来有些贬损教主您了,但在昨天之前,我是以为您已经迈出了一大步的。”
“甚至……在您将哪都通赢下之后,我甚至以为您已经逼近了,您想到达的终点。”
“但是……两次给您把脉后,我就发现了问题——我对您的评价有误……”
“您或许,还停留在原地也说不定。”
而见马仙洪面露不解之色,毕渊不知为何,又想到了自己在启蒙生涯中遇见的两个好‘徒儿’。这位异人界的名师笑着摸了摸自己的灰白胡子,便就说道:“您知道……北齐高家么”
“北齐高家毕老爷你是说史书上那个……”
听到毕渊的话,马仙洪闻言一愣,随后便就出口问道。当然,也或许是这个家族太过有名气,马村长在提及的时候,莫名其妙地有些不适。
他总觉得,毕老爷没来由地提及这个疯人家族,并不是一个什么‘好开头’。
毕渊也是干脆地点了点头作为回应,随后就将自己此前给马仙洪诊脉后,扔在桌子上的金针一一收了回来,边收边说道:“既知道就好,免得我一会儿还要多介绍。”
说罢,毕老爷又话锋一转,问道:“教主,我这一们传的是【鬼门十三针】。当然了,异人江湖、草莽中人喜好快言快语,嫌恶话多,更爱叫我这手段为【鬼门针】。”
“而……顾名思义,这针法的创立目的,乃是欲将人从鬼门关拉回,不用多说,是一门治病救人的活计。说道这【鬼门针】的个中手段……我也曾做过执炉者,给您的黑偶转技之时,您也是了解的。”
“那么,以您的见识来看,我这门‘手艺’,如何”
马仙洪听后,略微思虑了一番,把鬼门针的手段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又与自家姐姐那曜星社中收集的医家秘籍所录手段比较了一番。
随后,他便就答道:“您这门【鬼门针】没甚架子,好上手,易传技。但是此中本领若想深研,也可成就一代宗师,称得上开山之学。”
毕渊听后,也是笑了笑,随后点头说道:“不愧是教主,虽也没见我施过几次手段,却眼力不凡,把关键处说了出来。”
“但您也太过高赞了。我这【鬼门针】就和江湖上的【太祖长拳】一般,入门极易,没甚深度,却又可一直迭炼下去。或许,造了这法门的祖师本就是如此设计的。”
说到这里,毕渊毕老爷并未因自家法门的大路货色而露怯,反而是颇为自豪地说道:“既然能治病救人,我【鬼门针】自然也是医家、是大夫。”
“其他医道法门传承中,无论是寻常医家、还是秘传流派,一代弟子也不过三、五人,想培养出王子仲那种级别的国手,怕是几代都出不来一个。”
“但我【鬼门针】一代便能传上上百人,国手大国手运气好每代都能有一个。”
“别瞧我这【鬼门针】如今是衰弱了些,但论江湖行医之人的数量,我这一脉千年下来绝对是一等一的——更别提还出过孙思邈这样的人物。”
说到这里时,毕老爷又拿起桌子上的一盏凉茶,送入口中润了润喉,随后一饮而下,继续道:
“我说这些倒不是为了吹自家跟脚,而是为了说另一件事——我这一脉师承久远,因为下限颇高、针灸治急,是每代都有不少人在宫中当太医的,宫廷之秘晓得不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