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鹰酱历史教材如何介绍华夏古代人物?仅仅有6位被编入其中(2 / 2)
鹰酱国又是否对华夏历史进行了客观公正的介绍?
【当然,别看内容不多,其实浓缩的内容都是重点。】
【比方说,在介绍2000多年前的华夏古代史时,鹰酱国这本教材曾将古华夏与古印度进行对比,以此分析为何四大文明古国只有华夏延续了下来。】
【还有,介绍华夏儒家文化的时候,讲述了华夏传统文化对于周边国家的影响。】【在介绍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时,着重将郑和与欧洲的哥伦布、麦哲伦进行了对比。】【讲述不同文化背景下,他们都是如何探索和发现新世界的。】
“这般对比分析之法,着实有趣。”
历朝历代的史官们眼中纷纷闪过诧异之色。
在他们看来,鹰酱国介绍历史的这种方式,新奇得很。
将古华夏与古印度对比,探寻文明延续之因。把郑和与哥伦布、麦哲伦相较,讲述探索新世界之举。
或许,他们在撰写史书之际,也能借鉴此等妙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历史》一书中,还着重介绍了华夏历史上6位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
【很显然,在鹰酱国人的眼中,这6位历史人物,是对华夏,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
【在鹰酱国教育者眼中,他们就是华夏历史重要的代名词。】【那么,这是哪6位华夏人物呢?】
瞧见这一幕。
历朝历代那熙熙攘攘的古人们,精神头瞬间提了起来。
目光愈发专注地凝向天弯光幕。
对于田间地头、市井巷陌的寻常百姓来说,不过是单纯怀揣着好奇。想知道究竟是哪六位华夏儿郎能入鹰酱国的“法眼”。
可对那些端坐龙椅、执掌天下的历代帝王而言。好奇之外,心底还悄然攀上一抹期待。
他们自认开疆拓土、革弊兴新,功绩如日月昭昭。早该在华夏历史的丹青卷轴上泼墨留痕。
是能搅动风云、影响千秋的传奇人物。
这六位入选的华夏人里,理当有他们的一席之地。【第一位:孔子。】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华夏古代读书人称为“至圣先师”,是古代读书人的老祖宗。】
【尤其是孔子的儒学思想,几乎影响了华夏封建社会2000余年。】
【他的“仁爱”、“礼治”、“中庸”等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华夏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
【而在鹰酱国的历史教材中,也给孔子预留了一个崇高的位置,成为第一位被重点介绍的华夏人。】
......春秋战国位面。
孔子瞧见自己竟成了首位入选鹰酱国历史教材的华夏之人。眸中掠过一抹惊诧。
这等情形,着实是他未曾预料到的。
惊诧过后,他心中对“鹰酱国人究竟会怎样介绍他的思想”一事,涌起了极大的好奇。鹰酱国人当真能精准领悟他的思想精髓吗?
按常理而言,东西方文化差异犹如鸿沟天堑。他本该笃定鹰酱国人难以做到这般。
但孔子忽地想起后世大国博弈之道。
既然是对手,也应该研究对手的思想与文化。
再者说,博采众长也是一个大国发展的通天大道。或许鹰酱国也有能读懂他思想之人。
与此同时。
历朝历代诸多古人,尤其是那些笃信儒学的儒生们,对于孔子入选一事,没有丝毫震惊与意外。
儒学在华夏古代,作为官方正统思想,屹立数千年之久。
其对华夏的影响力,早已如细雨润物,渗透到华夏古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而孔子作为儒学开山鼻祖、华夏圣贤,在华夏的影响力与地位,自是不言而喻。
是以,在这些古人眼中,孔子成为首位被鹰酱国着重介绍的华夏人,乃是情理之中之事。
【在《世界历史》这本教材中,集中以孔子的个人经历为线索,详细讲述了他的生平事迹和思想的形成。】
【同时,还结合他周游列国的经历,描述了孔子思想的传播。】【其实,鹰酱国历史教材对于孔子的推崇,是国外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在华夏之外,孔子不仅是在鹰酱国,而是世界范围内都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比如,西方国家评选的世界100大伟人,孔子位列第五。】
【在西方人眼中,孔子是和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人齐名的伟大的哲学家。】弹幕滑过:
一说实在的,孔子在西方社会影响力不小。西方的心灵鸡汤常冠‘Cofucisays(子曰)’,在他们看来,孔子的话颇具道理。
一不少西方名人崇拜孔子,像伏尔泰,书房挂孔子画像,推崇其思想,还著书赞赏。
一高卢鸡国魁奈称《论语》能胜希腊七贤,鹰酱国爱默生赞孔子是‘哲学家中的华盛顿”一托马斯·杰斐逊、约翰·亚当斯等鹰酱国总统,也公开表示受过儒家思想影响。
春秋战国位面。
孔子望着天弯光幕,面上又现惊色。
他着实未曾料到,自己在西方国家竟有这般大的影响力,能获如此多的推崇。在束方大地,他一心推行仁道,周游列国却屡屡碰壁。
而今知晓自己在遥远的西方,也能得到这般认可,心中感慨万千。他暗自思忖,自己所倡导的仁爱、礼义之道。
或许真的有着跨越地域、跨越文化的普世价值。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心中信念。
觉得自己的学说若能被更多人接纳,于世间定是大有裨益。而另一边。
历朝历代众多儒家读书人,皆挺直了胸膛,脸上满是自豪之色。。
【不过,虽然很推崇孔子,但其实对于大洋彼岸的鹰酱国人来说,他们并不能很好地去理
解孔子的思想。】
【这本教材认为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这一点倒是没错。】
【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同样在这本书中,孔子变成了“立法者”的化身,更明确地说就是法律的制定者。】
【鹰酱国人将他塑造成了一位“法学先知”,想当然地认为孔子是我国古代法律的启蒙者。】
【今天,在鹰酱国最高法院的门楣的最中心位置,有三个人的雕像,被称为“三圣像”。】
【这三个人分别是:“古希腊立法先贤”梭伦、“犹泰教创始人”摩西,以及“华夏至圣先师”风子。】
弹幕滑过:
一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该不会等多少年过去,孔子真就成他们西方文化之一了吧?
—到时候不会说儒家兴起于美利“坚吧?
—我有点好奇,他们是怎么就认了一个东方人当圣一人?
一回复:鹰酱国那边觉得,孔子所构建的理论框架,能确保整个社会形成一套可长久维持。
稳定发展的‘有序规则’,在他们看来,‘秩序’就等同于‘法则’,所以把孔子视作了“法学先驱”。
回复:可不只是这个说法,鹰酱国那本教材还着重强调过,孔子曾在鲁国出任‘司寇’一职,拿鹰酱国的情况来对比,这个职位就类似鹰酱国的司法部长,基于此,他们便认定孔子属于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