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为何国人越来越喜欢明朝?虽然明朝并非太好,但他有趣啊!(2 / 2)
而朱元璋的脸色,则是再次沉了下去。
“咱一手打下的大明江山,岂是‘有趣’二字所能概括?”他眉头紧锁,语气中透着不满:
“若说最有气节、最有风骨,咱还认了。”
“可这‘有趣’··什么意思?是拿咱的江山当笑话看吗?”而在大明另一个位面之中。
朱祁镇正半躺在瓦刺的毡帐中。怀中美姬轻笑,酒气微醺。
抬头望见天幕标题,顿时哈哈大笑:“有趣?有趣!说的就是朕啊!”“我在瓦刺,吃得香睡得稳,哪有紫禁城那般烦心?”
他一脸得意,举杯对天:
“若论有趣,谁比得过朕这一遭?”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明朝?】
【因为,他有趣,他好玩!】【是不是觉得这个回答非常的意外?但是你没听错,他就是好玩。】【明朝本身,其实并没有那么优秀。】
【你看啊,地盘也不大,皇帝的平均水平也就那样。】
【无论是东厂锦衣卫、土豪劣绅,还是官员腐败、派系斗争、科捐杂税、闭关锁国·..】【这些你所知道的封建王朝的糟粕,哪个都不缺。】
大明永乐位面。明朝位面。
朱棣脸色阴沉,眼神中透着一丝不满。
“地盘不大?平均水平一般?是谁敢给朕算平均数?”“是谁,又敢把太”祖一并拉下来平摊?”
在他心中,太祖朱元璋绝对是千古无双,白手起家,一统江山,世所罕见。而他永乐一朝,开疆拓土,迁都北平,文治武功皆载青史,岂容人轻言带过?
下方,朱高炽忙不迭开口:“父皇与太”祖皇帝功盖万世,天人之姿,儿臣等凡俗,自是拖了后腿。”
朱棣冷哼一声,未作回应,但目光已是寒如霜雪。“天幕这般论大明,是非不分,居心叵测!”
“如此妄语,朕看,其心可诛!”
【但同时,相较于汉朝皇帝爱干架,唐朝天子沉迷修仙炼丹,宋朝官家也大多性格比较软弱不同。】
【明朝的这十几位老板可以说是一人一个样,基本他都不带重复的。】【像始皇帝那样雄才大略的,有!比如朱元璋。】
【像刘邦那样没事儿喜欢咔嚓功臣的,有!还是朱元璋。】大汉高祖位面。
初建大汉,刘邦正设宴庆功,群臣齐聚,觥筹交错,其乐融融。
但是那段关于“咔嚓功臣”的内容一出来。
刘邦愣住了:“嗯?”
韩信、萧何、张良等人也一脸懵:“这···”一时间,原本热闹非凡的宴席,气氛骤然一滞。
吕雉在一旁使尽浑身解数,试图挽回气氛,但笑声再传递至坐席深处。
一种无形的隔阂,仿佛自天幕投下,将君臣之间切割得分外清晰。
明面上仍是言笑晏晏,杯盏交错,心底却不约而同升起了一声叹息:“唉。”
大明洪武位面。
朱元璋初听前几句,心中还颇感欣慰,嘴角隐隐带笑。“雄才大略”这四字,听着便顺耳。
可下一句“咔功臣”,顿时让他眉头一挑,脸色阴沉如墨。杀功臣?这是哪门子的戏词!
这种话暗地里传也就罢了。
如今被堂而皇之挂上天幕,岂不是要让后人唾骂于青史?他冷哼一声,怒意暗涌:
“昭告天下,咱自登基以来,诛伐奸佞,绝非滥杀功臣!”
一旁的朱标听罢,却悄悄低头,轻声念道:“无缘无故···那若是,欲加之罪呢?”这句话极轻,却足以引天子一怒。
所幸朱元璋正怒在心头,未曾听见,否则必定震怒当场。毕竟,有些事心照不宣,万万不能说出口。
【像李世民那样喜欢自己上马掏刀砍人的,有明成祖朱棣。】
【像汉代文景之治那样精于内政,发展经济的,有!譬如朱高炽、朱瞻基。】大明永乐位面。
朱棣凝视,听到那句“如李世民一般”的评价。脸上终于有了几分缓和之色。
这回总算不是先捧后踩,没提什么“平均水平”,也没把他和谁一锅端。
而那位唐太宗,一直是他心中的典范。
同为藩王起兵、同样收拾烂摊子、同样御驾亲征、文武兼修。朱棣早年便立志,要做能与李世民比肩的皇帝。
当听到朱高炽与文景之治相提并论,他面色舒展:“还算争气,没辱朕的血脉。”
下方,朱高炽猛然跪地:“父皇,儿臣定不负重托!”
朱棣瞥他一眼,虽未言语,但眼中隐隐多了几分满意。在这父子之间,短暂流淌出一丝温情。
【像北宋徽钦二帝那样被狄人俘虏的,也有!朱祁镇嘛!】
【但是你别说,你还真别说,他还没有亡国,就问你徽钦二帝气不气?】
北宋位面。
金国牢狱深处,徽钦二帝望着天幕中那句“没亡国”的调侃,顿时气血上涌。徽宗手一抖,墨竹折断,钦宗则是脸色铁青,嘴唇直哆嗦。
此言非刀,却胜似利刃,直刺心肺。
“同样被俘,为何他能归来,我们却成了笑柄?”他们无力辩驳,只能沉默。
从宫阙龙床跌入敌营囚牢,昔日天子,如今不过是戏台小丑而已...
大明英宗位面。
瓦刺营帐之中,朱祁镇依旧醉眼迷离,笑得合不拢嘴。
他搂着瓦刺美姬,脚步虚浮地绕着营火转圈,衣襟半解,毫无皇帝架子。
看着天幕上微钦二帝满脸铁青的模样,朱祁镇得意扬扬,语带醉意却掩不住轻蔑:“朕虽也被俘,可大明还在,龙椅还热着呢。”
说罢,他仰头灌下一口烈酒,笑声传出军帐老远。
【像天王苻坚那样心慈手软被反杀的,有景泰帝朱祁钰。】【像唐玄宗那样年轻时候霸气,老了以后开始发昏的,有朱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