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磁场重构(2 / 2)
会议室里,再次变得鸦雀无声。但这一次,不再是悲观,而是一种被点燃的,破釜沉舟的决绝。
“杜工,你说得对!”老张猛地抬起头,眼睛通红,“是我糊涂了!我们连原子弹都能算出来,还怕你这个小小的线圈?不就是精度吗?设备不行,我们上人工!用最古老,也最可靠的办法,一点一点地磨!”
“没错!我们可以设计一套激光辅助校准系统,一边绕,一边测量,实时补偿误差!”
“我们可以先造出高精度的模具,再把线材一圈一圈地嵌进去!”
“办法总比困难多!”
整个团队的斗志,被彻底激发了。他们不再抱怨困难,而是开始疯狂地进行头脑风暴,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看着眼前这群被点燃了热血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杜宇泽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这支队伍,已经拥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灵魂。
当然,光有精神是不够的。他早已在系统中,为他们准备好了真正的“金手指”。
【高精度柔性材料激光成型系统】、【三维空间激光动态追踪与补偿技术】……这些兑换出来却一直没机会拿出来的技术,此刻都化作了杜宇泽口中的“一些不成熟的小建议”,在恰当的时机,“启发”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会议一直开到第二天凌晨。
当最终的制造方案被敲定时,所有人都已经筋疲力尽,但他们的眼神里,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光芒。
他们制定了一个堪称疯狂的计划:兵分两路,一路负责将新合成的高温超导材料,拉制成合格的线材;另一路,则负责设计和制造一套全新的、集成了激光校准和实时补偿功能的“超高精度绕线平台”。
“轩辕-II”的龙骨,开始进入锻造阶段。
而杜宇泽,则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同样至关重要的部分——反应堆的“皮肤”。
磁场线圈的制造,是一项极其耗时耗力的精密工程。在老张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地打造那台“超高精度绕线平台”的同时,杜宇泽并没有闲着。
他将注意力,转移到了“轩辕-II”的另一个核心部件——第一壁。
第一壁,是真空室最内层,直接面对亿度高温等离子体的材料。它就像是反应堆的“皮肤”,承受着最严酷的考验。
在“轩辕-II”这种小型化、高功率密度的设计中,第一壁面临的挑战,比“轩辕”时期要大得多。
“体积缩小了十倍,意味着功率密度,也就是单位面积上承受的能量和中子轰击,至少要提升一个数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