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第一壁再进化(1 / 2)
在项目组的另一次技术会议上,杜宇泽指着屏幕上的模拟数据,表情严肃。
“我们为‘轩辕’研发的钨基复合材料,虽然性能优异,但面对‘轩辕-II’的运行环境,它的寿命会急剧缩短。根据模拟,在高功率运行下,最多十个小时,它的表面就会因为强烈的中子辐照而产生大量的微裂纹,导致材料脆化,甚至剥落。”
“一旦第一壁材料剥落,产生的杂质粒子就会污染等离子体,导致反应终止。更严重的,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破裂,造成灾难性后果。”
陈博士点了点头,补充道:“宇泽说得没错。我们测算过,‘轩辕-II’稳定运行时,第一壁材料表面承受的中子通量,几乎和我们用来做材料辐照实验的靶心相当了。没有任何一种已知的金属材料,能长时间承受这种强度的轰击而不产生损伤。”
会议室里,刚刚因为超导材料突破而带来的喜悦,又被这盆冷水浇得差不多了。
一个难题刚被解决,一个更棘手的难题又摆在了面前。
“难道,我们还要再研发一种全新的,比现在的钨基材料强十倍的合金?”有人小声嘀咕道,“这……这比搞高温超导还难吧?”
“硬扛,是扛不住的。”杜宇泽摇了摇头,“我们必须换一种思路。”
他切换了PPT,屏幕上出现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陌生的词汇。
【自修复陶瓷】
“自修复?”陈博士愣了一下,“宇泽,你的意思是,让材料自己愈合损伤?”
“没错。”杜宇泽点了点头,“既然损伤无法避免,那我们就让材料学会‘自我疗伤’。就像我们的皮肤,划破了,会自己长好一样。”
这个概念,听起来就像是天方夜谭,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
“这……这可能吗?陶瓷是脆性材料,裂了就是裂了,怎么可能自己长好?”
“是啊,这听起来更像是生物学,而不是材料学。”
杜宇泽没有理会大家的议论,他继续讲解自己的“构想”。
“我的想法是,在制备陶瓷材料的过程中,将一种特殊的‘修复剂’,封装在无数个直径只有几微米的微型胶囊里,然后将这些微胶囊,像芝麻一样,均匀地分布在陶瓷的基体中。”
他在白板上画了一个示意图。
“当第一壁材料因为中子轰击或者热应力,产生微裂纹时,这些裂纹在扩展的过程中,必然会撕裂它遇到的微胶囊。”
“胶囊破裂,里面封装的修复剂就会因为毛细作用,自动流入裂纹中。这种修复剂,遇到陶瓷基体后,会发生快速的化学反应,固化,从而将裂纹‘粘合’起来,阻止它进一步扩展。”
“如此一来,材料内部的损伤,在它刚刚萌生的阶段,就被消除了。整个第一壁,就拥有了一种动态的、持续的自我修复能力。”
听完杜宇泽的讲解,整个会议室,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这个脑洞大开,却又在理论上似乎完全可行的构想,惊得说不出话来。
他们看着杜宇泽,感觉像在看一个外星人。
用微胶囊技术,赋予无机材料以“生命”的特征。这种想法,太超前,太惊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