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此事已万无一失!(2 / 2)
他娘的简直欺人太甚!这口气他实在咽不下去,一定要找机会还回去,让朱煐也尝尝这种滋味,否则他心中的愤懑难以平息,这辈子都不会安心,永远都会记得这份羞辱,走到哪里都忘不了,这个仇一定要报,而且要加倍奉还,让他知道得罪自己的下场,让他后悔莫及。
要不是父皇支持朱煐,本王怎么可能受这种气....
这个想法在他脑海中反复出现,让他感到既无奈又愤怒,觉得自己的遭遇很不公平,凭什么朱煐就能得到父皇的青睐,而自己却要受这种委屈,这口气实在咽不下去,一定要讨个说法,要问个明白,要弄清楚到底为什么。
一本大明律如何真的能让朱棣乖乖坐大牢?就算是朱棣站着让他们抓,应天府府尹也不敢动手啊。
可惜在对峙的过程中引出了老朱,老朱开口站在了朱煐那一边,那就毫无办法了,只能认栽,这种无奈让人很是憋屈,有火也没处发,只能默默忍受,打落牙齿和血吞,那种滋味实在不好受,至今难忘,每次想起都觉得心里堵得慌,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气管,呼吸不畅。
而之后发生的事情更是让朱棣一阵火大,心里的怒火越烧越旺,这股火气一直憋在心里,找不到宣泄的出口,让他感到十分烦躁,看什么都不顺眼,动不动就想发脾气,身边的人都不敢轻易靠近,生怕触了霉头,惹来无妄之灾,搞得大家都很紧张,气氛很是压抑。
朱煐这厮把自己给整进了大牢里,一连蹲了几天大牢,出来之后自己都未曾想要将对方如何,遥想当时朱棣感觉自己的心胸简直不要太宽广!他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大度了,这种大度实在难得,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应该得到对方的感激才是,对方应该感恩戴德才对,应该主动来投诚,为自己效力,这才是正确的做法,是明智的选择。
哪怕是被人坑了坐了大牢丢了脸面,可自己却并不曾过多计较,反而伸出了橄榄枝想要化解彼此之间的恩怨,这种姿态已经放得足够低了,给了对方天大的面子,按理说对方应该感激涕零才对,应该立刻投诚过来,成为自己的助力,共同成就大业,这才是明智的选择,是双赢的局面,对大家都有好处。
本王还在朝堂上替他说话!这份胸襟应该得到回报才对,结果却事与愿违,对方根本不领情,反而变本加厉地羞辱自己,这让他如何能不生气,如何能不记恨,这口气实在咽不下去,一定要让对方付出代价,让他知道得罪自己的下场,让他后悔莫及,永远记住这个教训。
结果这家伙,居然一点都不给面子,甚至在封侯庆功宴上自己亲自提着礼物去拜访,却是直接被拒之门外,连大门都没给进!这简直就是把自己的脸面扔在地上用力踩,这种羞辱实在难以忍受,让他至今耿耿于怀,每次想起都觉得脸上无光,像是被人当众打了一巴掌,火辣辣地疼,想起来就难受,心里像针扎一样,一阵阵刺痛,难以平息。
简直是奇耻大辱!这份羞辱他永远都忘不了,一定要让朱煐付出代价,否则难消心头之恨,这个念头在他心中根深蒂固,无论如何都要实现,不惜一切代价,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报仇,这个决心谁也不能动摇,哪怕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不行,这个仇非报不可。
每每想到这些日子以来的经历,朱棣都气得身子发抖,这辈子所有的脸面仿佛都在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丢尽了!这让他如何能够甘心,这个仇一定要报,否则他寝食难安,永远无法释怀,会成为他一生的心病,永远无法痊愈,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份屈辱,这种日子他过够了,再也不想继续下去了,必须尽快解决。
朱允炆也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在朱煐身上吃的亏,心里的怨气同样不小,这些不愉快的经历让他很是窝火,觉得自己的好意被当成了驴肝肺,对方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无视自己的尊贵身份,这让他感到非常难堪,面子上很是过不去,心里很不是滋味,像是吃了苍蝇一样恶心,难以释怀。
自己礼贤下士虚心招揽,放下身份主动示好,结果被人家拒之门外,一点情面都不讲,这种遭遇让他很是难堪,面子上很是过不去,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践踏,这是他所不能忍的,必须要让对方付出代价,挽回自己的尊严,否则以后还怎么在朝中立足,怎么服众,怎么树立威信。
想想过往的种种,两人的眼中都闪过了一抹不约而同的意味,那是下定决心要复仇的坚决,这种决心无比坚定,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就等着时机到来,然后一举出手,彻底将对手打倒,让他永无翻身之日,这样才能解心头之恨,才能让他们重新抬起头来,重振声威。
"看来此事已是万无一失,不会再出什么差错了。
"
朱棣眉头舒展开来笑着说道,语气中带着一种释然,多日的担忧终于可以放下了,心里头觉得踏实了许多,不再那么焦虑了,可以安心地实施计划了,不再有任何顾虑,可以放手去干了,这次一定要成功,不能再有任何闪失,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那就动手?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免得夜长梦多。
"
朱允炆也露出了笑容,那是一种即将报仇的快意,这种期待让他心情愉悦,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心中充满了期待,恨不得立刻就能行动,马上就看到结果,看到对方倒霉的样子,那将是多么大快人心,多么令人振奋,多么解气。
朱棣点了点头,朱允炆的想法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事实上在当日消息第一次传来的时候朱棣就已经想要出手了。
只是出于保守考虑一直等了这么多天,如今彻底调查清楚,已经到了出手的最佳时机!这个时机不能再错过了,必须牢牢抓住,一举成功,不给对方任何喘息的机会,要打得他措手不及,毫无还手之力,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确保计划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只是朱棣和朱允炆万万没有想到,朱煐的背后站着的是老朱!
这个事实他们完全不知情,这个疏忽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是他们始料未及的,将会彻底改变事情的走向,让他们的计划功亏一篑,所有的努力都白费,还会惹来更大的麻烦,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想挽回都难了,这才是最可怕的。
他府上的这几个下人那全都是蒋瓛一手安排进去的锦衣卫佼佼者,原本是为了暗中保护朱煐的安全,如今却是彻底混淆了朱棣的视线,让他们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这个误会将会导致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结果。
事情的发展会完全超出他们的掌控,朝着他们无法预料的方向发展,最终会让他们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后悔莫及,想挽回都来不及了,这才是最可怕的,是他们绝对没有想到的,完全被蒙在鼓里。
........
大明九月底的天气依旧非常炎热,太阳火辣辣地照射着广阔的大地,空气中弥漫着灼人的热浪,让人感觉像是待在蒸笼里一样,浑身上下都不舒服,连呼吸都带着热气,衣服黏在身上,很是难受,动一动就是一身汗,整个人都懒洋洋的,不想动弹,只想找个阴凉的地方歇着。
朱煐此刻对于朱允炆和朱棣的打算一无所知,他完全没有察觉到即将到来的危险,依旧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该做什么还做什么,表现得十分从容,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切都在掌控之中,该吃吃该喝喝,和往常一样,日子过得很是惬意,悠闲自在,乐得清闲。
事实上哪怕他知道了,他也不会采取任何动作,因为这正是他所想要达到的结果,他精心布置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这个计划已经酝酿了很久,就等着对方上钩,他好顺利实施自己的计划,完成最终的目标,达成自己的心愿,得到想要的东西,这才是他真正的目的,是他一切行动的出发点,是他所有算计的最终指向。
他做了这么多的操作,为的不就是让老朱最终知晓自己索贿受贿而且数额巨大,引得老朱一怒之下直接把自己给解决了吗?这就是他的全部计划,这个计划环环相扣,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确保万无一失,不会出现任何意外,一切都在按照他的设想进行,没有偏离轨道,这让他很是满意,觉得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近了,胜利在望。
寻常人的人生为的只是好好活着,但朱煐不同,他有自己的打算,这个打算与常人截然不同,一般人根本无法理解,觉得他这种行为十分古怪,甚至有些不可思议,但他自己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个目标很明确,是他穿越以来一直追求的东西,是他活着的意义。
他是一个穿越者,穿越到大明的唯一目的就是完成那个'为家国天下被君主所杀'的天命任务,这个目标一直指引着他的所有行动,这个使命让他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他必须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哪怕这条路充满荆棘,布满陷阱,他也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直到达成目标,完成使命,这才是他存在的意义,是他活着的价值,是他一切努力的最终归宿。
朱煐在此前早就已经做好了万无一失的布置,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很周全,不留任何破绽,确保计划能够顺利实施,不会出现任何意外,一切都按照他预设的轨道运行,不会有偏差,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这让他很有信心,觉得胜利在望,目标即将实现,心中充满了期待。
一方面在明面上索贿受贿,向胡老三等商贾索贿一百多万两银子,这等数字的受贿额度对于最讨厌贪污受贿之事的老朱而言显然是不可触犯的逆鳞,可以想象到时候老朱知晓了这一番行为之后会是何等的愤怒,那怒火一定是难以平息的,这种结果正是他想要的,求之不得,梦寐以求,就等着这一刻的到来,到时候一切就都结束了,他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可以功成身退了。
一怒之下,咱可不就直接被老朱给咔嚓了脑袋吗?这正是他期待的结果,这个结局在他看来很是完美,能够顺利完成任务,达成自己的目标,获得最终的奖励,实现自己的愿望,得到想要的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是他一切努力的意义所在,是他所有算计的最终目的。
当然,这另一方面自然就是用这些钱去生产水泥和玻璃了,嗯...咱反正是提前说了,要这一百多万两银子为的就是做买卖,而做的就是这暗中的水泥和玻璃的买卖。这一点他问心无愧,这个解释合情合理,他确实没有私吞这些钱,而是用在了正途上,是为了更大的目标,是为了长远的发展,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计划,这个理由很充分,他自己是相信的,坚信不疑。
不过你们不信可就不怪我了吧?他早就预料到别人不会相信他的说法,这个反应在他的意料之中,正是他计划的一部分,他需要的就是这种误会,越深越好,越难以澄清越好,这样他的计划才能顺利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才是关键所在,是他精心设计的环节,是他所有布置的核心。
朱煐心里头对于自己的计划还是有几分自信的,为了保密,他甚至没有用府上的下人去操办水泥和玻璃的生产生意,而是直接从外面招募了三个不起眼的小角色,让李二管账而且不用向自己汇报,如此一来除了拿钱之外,没有任何的其他接触,谁能查出自己要这些钱是为了拿去生产水泥?这个安排可谓是天衣无缝,很难被人识破,他对此很有信心,觉得不会出什么差错,一切尽在掌握,稳操胜券,胜利在望,目标即将达成。
以常人的思维来看,在自己的这番操作下,任谁也不可能相信胡老三送上来的这些钱是被自己给拿去做买卖了的。这一点他很有把握,这种自信源于周密的计划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知道人们会怎么想,会如何判断,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一切都在预料之中,这让他很安心,觉得计划天衣无缝,万无一失,胜利在望。
谁家做买卖本钱要几十万上百万两银子?这不是扯淡吗?正常人都不会相信的,这个道理显而易见,所以他根本不担心会被人看穿,反而希望别人这么想,这样他的计划才能顺利推进,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才是最重要的,是他一切行动的最终指向,是他所有努力的归宿。
朱煐哼着轻松的小曲就出了门,至于那些钱他就直接赤裸裸地放在了书房里,只是简单上了个锁,就像是生怕别人察觉不到一般....这刻意的安排正是他计划的一部分,这个举动看似随意实则精心设计,就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好让事情顺利发展,按照他预设的剧本进行,一步步走向高潮,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步棋走得很妙,他很是得意,觉得自己真是个天才。
感受着大明的酷暑天气,听着耳边不断响起的蝉鸣声,朱煐的心情好极了,仿佛已经看到了成功的曙光,这种期待让他步履轻快,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不再有任何压力,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可以自由呼吸了,连空气都甜美了许多,这种感觉很好,让他很是享受,乐在其中。
很快咱就要完成天命任务了,到时候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朱煐已经想到完成任务之后自己获得奖励之后的无忧无虑的日子了,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让他非常向往,这种期待支撑着他继续前行,给他带来了无穷的动力,让他能够坚持下去,直到最后的胜利,直到达成目标,实现心愿,那将是多么美好的未来,是他梦寐以求的结局,是他一切努力的最终回报。
相较于返回现世长生不死而言,在大明别说是当个大臣侯爷了,就算是当皇帝也没有半点意思啊。他对此看得很透彻,这个认知让他能够坚定不移地执行自己的计划,不受任何外界的诱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会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个决心很坚定,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动摇,矢志不渝。
......
炙热的太阳烘烤着整个京城,灼人的阳光晒得朱雀大街上的行人都变少了,大家都躲在自己的家里避暑,街道上显得格外空旷,只有少数几个不得不外出的人匆匆走过,不想在烈日下多待一刻,生怕被晒坏了,中暑倒下,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街上很安静,只有知了在不知疲倦地叫着,声音此起彼伏。
阳光照在皇宫一座座大殿的屋顶的琉璃瓦上,熠熠生辉,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这些光芒刺得人睁不开眼睛,不敢直视,只能眯着眼睛匆匆一瞥,感受那皇家建筑的宏伟气势,体会那皇家的威严,心中充满敬畏之情,不敢有丝毫怠慢,走路都放轻了脚步,生怕惊扰了这份庄严。
宫内的宫道上铺着的是一块块金砖,这些砖块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庄重,给人一种肃穆的感觉,仿佛在诉说着皇家的威严,让人不敢轻易靠近,只能远远地仰望,心中充满敬畏,走路都放轻了脚步,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打破了这份庄重,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这些金砖可不是寻常的砖块,这制作工艺及其考究,每一块金砖的尺寸规格都是有严格标准的,而且都是纯手工打造,费时费力,这种工艺非常人所能想象,凝聚了无数工匠的心血和智慧,是技艺的巅峰之作,代表着最高的水平,不是寻常人家能够拥有的,很是珍贵,价值连城,非同一般。
可以说,这玩意儿就是这个时代最强的奢侈品,真正的顶级奢侈品不是工业品而往往是手工制品,这一点毋庸置疑,这些金砖的价值非同一般,代表着最高水平的工艺,是皇权的象征,是至高无上的体现,是身份的象征,寻常人连看一眼的机会都没有,只能想象,在梦里见到,望尘莫及。
御书房的左边是一处半废弃的大殿,这处大殿本来是用来留给老朱小憩用的,建造之初考虑得很周到,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力求完美,体现着皇家的气派,彰显着天家的威严,不容丝毫马虎,处处彰显着皇家的气度,很是讲究,用料也十分考究,非同一般。
在御书房批阅奏章到深夜的话就能在这个大殿里头睡觉,当时想的是挺好,只是老朱嫌麻烦,最后干脆直接把床给搬到了御书房里头,这里也就闲置了下来,渐渐被人遗忘,很少有人会来到这里,显得十分冷清,缺少人气,显得空荡荡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很是寂静,只有风吹过的声音,显得格外幽静。
按理说皇宫内的大殿都该有人日常打扫,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皇宫太大太大了,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人手来做这些事情,这个现实问题很难解决,只能有所取舍,优先打理重要的场所,那些不常用的就只能暂时放一放,等有空再说,实在顾不过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只能将就,凑合着用。
这入宫的人可不能随意就裁员的说法,入宫的人,只要你不死那就是一辈子都在宫里头,因此在招人的时候就要考虑往后数十年的开销用度,必须精打细算,这个规矩一直延续着,不能轻易改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影响宫内的正常运转,打乱原有的秩序,带来麻烦,所以必须谨慎,不能随意增减人手,要严格控制。
老朱向来节俭,大明哪儿哪儿都是用钱的地方,他不希望把无用的钱花在这些地方,能省则省,这种节俭已经成了习惯,刻在了他的骨子里,影响着每一个决定,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要考虑开销,能省一点是一点,绝不浪费,这是他的原则,是他作为皇帝的坚守。
在老朱的心里头,大明的强大,百姓能吃饱饭比什么都重要,这是他的执政理念,这个理念指导着他的每一个决策,是他处理国事的根本原则,始终不曾动摇,是他作为皇帝的坚守,是他对天下的责任,是他毕生的追求,这个目标很明确,是他一切行动的出发点,是他所有努力的最终目的。
老朱他不是一个大公无私的帝王,但在老朱有限的小农思想里,大明是自家的大明,那么百姓就是自家的百姓,那能让百姓饿死吗?这种想法很朴实,带着浓厚的个人情感,虽然不够宏大,但却很真实,反映着他的本性,体现着他的仁慈,是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是他作为皇帝的责任,这个责任他很看重,不敢有丝毫懈怠,时刻放在心上。
跟着咱老朱家混,三天饿九顿?这能行?这绝对不行,这个原则他很坚持,绝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一定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吃饱穿暖,安居乐业,这样才能天下太平,江山稳固,社稷长安,传承万代,这个信念很坚定,是他作为皇帝的底线,不容触碰。
所以宫里头的人手相较于很多朝代而言都是少的,这不住的偏殿自然也就逐渐废弃了,最多就是一年让人来打扫个一两次,保持基本的整洁,这种安排已经成了惯例,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不再觉得奇怪,反而认为是理所当然,本该如此,没什么大不了的,都很理解,没有人提出异议,都默默接受。
不过这几日这处原本废弃的大殿老朱却是频频光顾,来得特别勤快,这个反常的举动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但没人敢多问什么,只能暗自猜测,心里琢磨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秘密,但谁也不敢说出口,只能把疑问埋在心底,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视而不见。
他倒是没有喊人把这大殿给打扫出来,而是和蒋瓛,蒋瓛带着锦衣卫经常避着旁人入内,行动很是隐秘,这种神秘的行为让人很是好奇,但又不敢过多打听,生怕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只能把疑问埋在心底,装作没看见,该干嘛干嘛,很是谨慎,不敢多嘴,生怕惹祸上身。
谁也不知道,这处大殿里实际上已经被蒋瓛暗中送入了一批工匠,这些工匠正在秘密进行着什么工作,这个秘密保守得很严密,除了极少数人之外,没有人知道里面到底在做什么,显得十分神秘,仿佛隐藏着天大的秘密,不容外人知晓,连宫里的其他人都被蒙在鼓里,一无所知,只能胡乱猜测,议论纷纷。
大明有着专属皇家的匠作部门少府监,这个机构专门为皇家服务,负责宫廷的各种工艺制作,满足皇家的各种需求,地位十分特殊,直接听命于皇帝本人,不受其他部门管辖,有着很大的自主权,很是独立,是皇帝的直接下属机构,只听皇帝一个人的命令。
工部负责的是朝廷的匠作生产,而这少府监就是皇家的私产,专门用来听从皇家安排,日常的话就是给皇家制作一些手工艺品,满足宫廷的需要,这个机构的地位很特殊,直接为皇帝服务,不受其他部门管辖,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可以独立运作,不受干涉,很是自由,只听皇帝一个人的命令,别人指挥不动。
老朱今天又来到了这处废弃的偏殿,脸上的表情很是严肃,这种严肃的表情预示着什么重要的事情,让人不禁屏息凝神,不敢大声说话,连走路都放轻了脚步,生怕打扰到他,惹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气氛很凝重,仿佛空气都凝固了,时间也停滞了。
老朱身边跟着的是蒋瓛,他面前站着的是一个干瘦带着山羊胡子的中年男子,这个人看起来很是精干,一举一动都透着专业,一看就是经验丰富的老匠人,手艺应该十分了得,不是寻常人物,有着丰富的经验,是行业里的佼佼者,很受尊敬,是少府监的顶尖人才,非同一般。
金威是少府监的大匠,手下带着几十个匠人徒弟,以他的地位和手艺已经可以称得上是站在匠人阶层的顶端了,在行业内很有声望,这种声望是他多年努力的结果,是用无数个日夜的辛勤换来的,实至名归,无人能及,受到同行的尊敬,走到哪里都被人高看一眼,很有面子,是匠人中的翘楚,数一数二。
士农工商,工匠的地位虽然比商人要高上一些可终究是贱籍,这个身份限制了他的发展,这种限制很难突破,是他一生的遗憾,无法改变,只能接受现实,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到最好,用自己的手艺赢得尊重,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是时代的局限,个人的力量难以改变。
所谓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同样,顶级工匠都是给帝王服务的,是专属于皇帝的私人物品,这一点他很清楚,这个认知让他很安心,能够专心钻研自己的手艺,不为外界所扰,心无旁骛地追求技艺的极致,不断提升自己,精益求精,这让他很满足,觉得人生有价值,有意义。
金威在少府监待了三十年了,十五岁就入了少府监,他天赋不凡再加上本就是世代工匠世家出身,很快就崭露头角,展现出过人的才能,这种才能让他脱颖而出,得到了上级的赏识,前途一片光明,让人羡慕,觉得他很有出息,是个人才,很有潜力,将来必成大器,不可限量。
八年前金威更是成为了梦寐以求的大匠,这个成就让他很是自豪,这个地位是他多年努力的回报,代表着他手艺的最高水准,无人能及,在少府监内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受到众人的尊敬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