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常平仓废议!(1 / 2)
第一场经义考完,考场号舍内短暂地恢复了人声。
考生们有的抓紧时间啃着干粮,有的闭目养神,抓紧时间回复才气。
短暂的歇息过后,钟声再次响起。
所有喧哗戛然而止。
众人齐齐抬头,望向半空。
乡试第二场,策论来了!
先行浮现的是策论题的背景:
“本朝沿前代旧制设“常平仓”,意在“丰年籴谷,歉年粜谷”,平抑粮价、赈济百姓。
然近年常平仓积弊丛生:丰年时官府压价购粮,农户不愿售粮致仓廪空虚;歉年时粮价飞涨,官府却因仓粮不足、官吏克扣,难以及时赈济,百姓多有怨言。
朝堂之上,或有议“废常平仓,任民间粮商自主调节”者,或有议“强化官管,增派官吏督管仓粮”者,莫衷一是。”
背景介绍完毕,具体的考题随之显现。
“常平仓本为‘利民之仓’,今却陷‘仓虚民困’之境。
诸生若为地方守吏,当如何革新常平仓之制,既解‘丰年籴不足、歉年粜无粮’之弊,又免‘官管扰民、商逐利伤民’之患?
需结合民生实际,详述革新之策,勿作空论。”
题目一出,刚刚平复下去的气氛,瞬间再次被点燃。
“这.....这怎么答?”
“废仓,有违圣人仁政之心;强管,又与民争利,徒增民怨。此乃两难之局啊!”
“是啊,朝堂诸公都争论不休,我等能有何良策?这不是为难人吗?”
许多考生看着这道题目,只觉得眼前一黑,刚刚因考完经义升起的一丝信心,荡然无存。
而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自强社的考生们,反应却截然不同。
黄观看着半空的考题,胸中一阵激荡。
革新之论!
这不正是琢之在创立交易监时,反复给大家讲解的东西吗!
什么是机制,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权责,什么是监督,什么是市场!
耳目一新的管理办法,关于如何平衡官府、商户与百姓利益的讨论,琢之在半亩园内不止给大家讲过一次。
更有交易监这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
想到琢之平日里理论,黄观原本有些纷乱的思绪,瞬间变得无比清晰。
不止是他。
陆恒、周芜、赵诚....几乎所有全程参与了交易监创立的自强社生员,此刻都是一般无二的反应。
他们看着这道让旁人束手无策的题目,只觉得无比亲切。
这哪里是考题,分明就是社首平日里给大家布置的课后作业啊!
玄字七十三号舍内。
卢璘看着考题,心中却想得更远。
常平仓之弊,由来已久。
朝堂在这个时候,在乡试抛出这个牵扯到国本民生的题目,绝非偶然。
北境战事压力日增,漕运又时常困顿,大夏的日子,怕是越来越不好过了。
所以才有广开言路,向天下读书人寻求破局之策。
也是在筛选真正能为国分忧的经世之才。
这道策论,可以有很多种解答方式。
但卢璘很清楚,朝廷想要的不是什么引经据典、辞藻华丽的空谈文章。
而是一份真正能落地执行,解决问题的策论。
怀着这份明悟,卢璘提笔,在纸上写下了破题之语。
“常平仓之弊在‘机制僵化’,非‘制度本身’。”
笔锋不停,承题紧随其后。
“常平仓之困,不在‘官管’或‘民管’之择,而在‘丰年购粮无激励、歉年发粮无章法、全程监督无实效’。
今议‘废仓’者,乃因噎废食;议‘增官’者,徒增民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