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我在明末打造地府,崇祯杀疯了! > 第51章 靠着别热施舍过活,你不亡国谁亡国?!

第51章 靠着别热施舍过活,你不亡国谁亡国?!(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倪元璐,是在场所有人中,唯一一个具有宏观财政视野,以及经济头脑的人才!

在原本的历史上,朱由检让倪元璐成为户部尚书之后,就在想如何改革财政问题。

当时有个叫蒋臣的户部主政,提出了重启宝钞,改革货币的办法,倪元璐那是极力推行。

并且,他还提出了,该如何推行宝钞,该如何保障宝钞的价值,以纸币代替银两。

但大明的宝钞很抽象,只发不收,且发着发着还滥发,最后导致通货膨胀,让大明宝钞彻底变成了废纸一堆。

倪元璐敏锐的意识到了大明的宝钞为何崩盘。

在上疏朱由检的提案中,表示,朝廷发行纸币的同时,也必须要在方方面面回收纸币,比如在正赋、关税、罚赎、税契、间架税等项目,反正就是,朝廷发的纸币,朝廷必须得认才行。

但纸币的发行,也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切推行,民间交易使用,全凭自愿。

一开始,民众还忧心忡忡,但时间长了,就自然而然乐意使用了,这样,纸币就可以广泛的流通起来。

总之,倪元璐是有一定经济头脑的,毕竟也是浙江人,家里有没有经商不知道,反正经济头脑是有的。

站在宏观角度来看,历史上,历朝历代都在寻求货币的定位。

华夏经历过玉石本位、铜本位、金本位。

但玉石与铜的稀缺性,就注定了它在内部的贸易量不足。

特别是到了元朝,元朝时期,开始了世界贸易,让铜彻底不足,于是乎,就开启了信用本位。

而这个所谓的信用本位,其实就是纸币。

纸币历经唐宋,到了元朝的时候,才首次尝试用纯纸币制度。

是的,老朱的大明宝钞不是首创,他也没那个脑子搞出纸币这种经济体。

他其实就是抄元朝时期的纯纸币制度。

当然,元朝也是借鉴宋金的‘会子’‘交钞’不谈。

而纸币这种形式,一旦遇到个没有经济头脑的,很容易崩盘。

不管是宋还是金还是元,最终都造成了通货膨胀,纸币变成废纸的情况。

他们都是因为一个共同的原因导致崩盘,便是没有准备金、只发不收、不分界,最终导致纸币极数贬值。

而到了大明时期,按理来说,有了前车之鉴,就应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可历史证明,大明就是不改,继续重复失败的老路,在哪跌倒,就在哪趴着,躺平摆烂,没有半点想要挣扎的意思。

以至于明朝中后期,以及往后的五六百年,就再也没有搞什么纸币,银与铜还是占据了主道。

或许有人会问,无非就是个货币种类而已,银铜顶多不方便,重一点,其余的又有什么关系?

银本位与铜本位,与信用本位又有什么区别?

这么说吧,区别大了去了。

特别是开启了全球贸易之后,掌握货币发行权,才有话语权。

而偏偏,华夏其实就是个贫银国家,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那个资格掌控白银。

铜其实也是一样,到了现代社会,华夏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精铜,都依赖进口。

不管是银还是铜,有人囤,坐等升值,只会让这玩意越来越少。

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末时期的朝廷与豪强。

朝廷穷的尿血,国库能跑耗子,而豪强恨不得把椅子都打造成金的、银的!

他们掌握着大量财富,却不让这财富流通,只是等着白银的价格变高,然后再收割,再囤钱。

这就是典型的破坏市场经济行为。

特别是张居正开启了银本位之后,那更是在经济崩溃的基础上加了一把火。

朝廷是需要让白银流通起来的,收钱的同时,也会发钱,不管是军饷还是别的什么,这一来一回,就让经济流通了。

只要能让经济流通,再大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但这个经济流通并不长久。

由于张居正开启了银本位体系,老百姓交税就需要用铜钱去兑换白银。

而这时候,谁掌握更多的白银,谁就能决定定价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