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传统势力的反弹(1 / 2)
保守势力的反弹,并非简单的意气之争,而是一场围绕国家发展道路、社会资源分配和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深层博弈。
他们敏锐地抓住了环境问题和社会失序的苗头,将其放大,试图扭转乾坤。
奏章如雪片般飞入内阁,言辞愈发激烈,且引经据典,颇具煽动力。一位以清流自诩的翰林学士在奏疏中痛心疾首地写道:
“陛下明鉴!臣近日偶过京西,但见昔日清幽之地,今为工坊所占。黑烟蔽日,浊流侵河,草木为之凋零,鸟兽因而绝迹。此岂非《尚书》所云‘洚水警予’之兆?天地有好生之德,如此暴殄天物,摧残地脉,恐非国家之福,乃招灾惹祸之端也!恳请陛下体察天心,暂缓工坊,还天地以清明!”
这番言论,将环境问题直接与“天谴”挂钩,极具震慑力。
而在士人聚集的酒楼茶馆,一些失意的老儒生和利益受损的旧式文人,更是议论纷纷:
“哼!什么灵气科技!不过是与民争利的幌子!如今可好,人心不古,个个钻营牟利。那工匠之子,略通些符文机巧,便敢目无尊长;那商贾之流,仗着几个臭钱,竟也想跻身士林?长幼无序,贵贱不分,圣人之道沦丧至此,实乃礼崩乐坏之象!”
“正是!且看那市井之间,如今流行何等靡靡之音?那戏文里,唱的尽是才子佳人私定终身,哪有半分忠孝节义?这都是受了那等追求新奇、不重德行的风气影响!”
这些言论在特定的圈子内引起共鸣,形成了一股质疑变革、怀念“旧日好时光”的暗流。甚至连一些低阶修士,也因为凡人凭借武器威胁到其地位,或对灵能污染不满,而隐隐站在了保守势力一边。
面对这股精心包装过的舆论攻势,周玄深知,简单的压制只会适得其反,必须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舆论斗争。
他亲自定下调子,一场意识形态的反击战悄然拉开序幕。
第一战线:掌控主流媒体,主动设置议题。
《大周公报》连续推出重磅系列评论文章。由周玄授意,几位文笔犀利、思想开明的御用笔杆子操刀的文章,如《论灵气科技与天道自然之和解》,并不否认问题,而是巧妙地将环保纳入“天道”范畴,指出“顺天应人”并非消极无为,而是要以智慧“赞天地之化育”,通过技术进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实现更高层次的“天人合一”。
文章列举灵科院正在研发的灵渣回收技术、净灵法阵等,描绘了一幅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