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盟誓已成!世袭勋门的动作?!(1 / 2)
许久之后,乌云终于开口:“依公公所言,朝廷大臣依旧未能全然信任我们,那皇帝心中究竟是何打算?”
他知道,官员的看法并不关键,唯有皇帝的态度,才是决定命运的根本。
王朝辅微微一笑,语气笃定:“万岁爷的心意,还需咱家多讲吗?若真不信你们,咱家会亲自来到此地?”
“陛下若存疑虑,岂会一次次赏下大批钱粮布匹,供你们度日安民?”
此话一出,乌云等人顿觉有理。数月来,朝廷使节不断前来安抚慰问,每次皆携带丰厚物资。
这般投入,绝非虚与委蛇所能支撑。乱世之中,每一两银子都极珍贵,若无诚意,断不会如此慷慨。
他们对大明境内的民生艰难,多少也有耳闻。
王朝辅此举,巧妙地将质疑推给朝臣,让皇帝显得宽厚仁信,置身争议之外。
其用意深远——既要维持控制,又要防止蒙古各部与文官集团私下结盟,酿成隐患。
虽为宿敌,但在当下局势中,大明与蒙古都面临着同一个威胁——那便是从白山黑水间崛起的建奴势力。
利益交汇之处,旧怨亦可暂搁一旁。
朱由校清楚,单凭一己之力,根本无法撼动那些根深蒂固、遍布天下数百年的士族与豪强。
唯有借助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才能让这些人真正心生忌惮。军队,便是最坚实的依靠。
蒙古各部反复不定,虽有一定战力,却不可全然信任。他绝不会将江山基业托付于这群游移不定的势力。
他的策略是既削弱其整体力量,又将其逐步纳入自己的阵营。这种手段,与满清对待蒙古的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公公所言极是,陛下待我们恩重如山,反倒是那些文臣,对我们依旧敌视,甚至比从前更为排斥。”
阿海来顺势接话,与王朝辅一搭一应,言语间激起众人共鸣,令场面更加真实可信。
在二人默契配合之下,蒙古诸首领纷纷点头,认可结盟之事。
他们心中明白,能被召至此地共商大事,必是大皇帝极为倚重之人。
这些时日以来,大皇帝并未食言,各部百姓再无冻饿而亡者,生活已然安稳。
于是众人暗下决心,此生追随大明,不再动摇。
听说皇帝正以侯爵之位招揽辽东三卫,他们作为最早归顺的一批,岂愿落在人后?
对于封爵之请,王朝辅毫不迟疑,当场应允。
不过是个名号罢了,赐予他们又有何妨?他相信,这正合陛下心意。
况且前朝亦有先例,凡有实力的蒙古部落来投,朝廷向来赏赐粮银,加封爵位以示恩宠。
使命达成,王朝辅心情畅快,举杯与众人同饮,权作庆贺。
他心中默念,万岁爷果然高瞻远瞩,这些蒙古人如今已被牢牢掌控。
此前从未接触过蒙古事务,王朝辅本有些忐忑。临行前,朱由校曾叮嘱于他:
“蒙古各部并非同心,只要寻得裂隙,洞察其所求,分化瓦解易如反掌。”
今日一见,果然如此。王朝辅对那位自幼侍奉的万岁爷,更添几分敬服。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立于象征朱由校权威的御旗之前,在掌印太监王朝辅的见证下,齐声立下血誓。
“今日既已盟誓,尔等部落便为一体,生死与共,永不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