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1(2 / 2)
简而言之,能够获得皇上的宴请,乃是无上的殊荣
然而,现在就有了这么一个机会,可以看到皇上的机会,就算不考虑其他的事情,单单是这一点,那些商人又怎能不激动又岂会不蠢蠢欲动,争夺那些名额
不久之后,从错愕中清醒过来的两人,隐约间,又嗅到了一丝丝不同寻常的味道,忍不住地对视了一眼,田弘遇和吴邦宰的脑海里,同时涌现了一个想法,难道其中有什么阴谋
提前透漏
乍一听,倒不会觉得什么,不会觉得有什么奇异之处,但仔细一想,联想到自己两人的出身,回味一下,就能意识到,这很不寻常。
尽管曾经是一名武将,扬州的一名武将,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成为了一名商人,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和吴邦宰一样,他田弘遇也是一名商人,只是不是那么纯粹而已。
吴邦宰代表着徽商,而他田弘遇,自然而然地,就代表着洞庭湖商帮。
犹如层层迷雾被揭开了一般,想到了这里,早就为之恍然了,两人又怎能还不明白
皇上这是想扶持徽商与洞庭湖商帮,从而好对抗山西晋商。
尽管有着八大奸商的前车之鉴,山西折损了最为具有影响力的其中八个,但晋商的优势依在,还是拥有着相当的实力,依然位列天下十大商帮之首。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之所以会成为皇上的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立即连根将其拔除,主要还在于,他们与建奴的渊源太深了,从努尔哈赤的“七大恨”时期,就有了勾结。
否则的话,若无这一缘由,若不是暗中勾结建奴,获得不义之财,晋商,又岂能位列天下十大商帮之首
尤其是,晋商并不是单纯地商贾,不单单是指与建奴的暗中勾结,向后者倒卖朝廷极为管控的物质,还有就是,带着私人武装的性质。
除去山西八大奸商之时,若不是朝廷掌握着铁证,若不是曹文诏率领一支军队悄悄潜入山西,若不是锦衣卫和东厂早就有了布置,可以一举捉拿那些奸商的高层,恐怕事情也不会有那么的顺利
若是堂而皇之地拔出山西八大奸商的话,非得发生军事冲突不可,毕竟,兔子急了还咬人。
如果说,晋商,或者说部分的晋商,乃是建奴的铁杆支持者;那么,徽商,就是大明的最有力拥护者。
这一刻,田弘遇暗暗长呼一口气的同时,忍不住地深深看了一眼吴邦宰,心中恍然,也难怪皇上会如此器重吴邦宰,也难怪皇上会如此看重徽商。
单单是徽商的经商的教条之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足以获得皇上的青睐
又是一番的交谈与嘱托,言语中流露出的宴请好处,到时候,不仅仅是作为奖励宴请那么简单,崇祯看着田弘遇与吴邦宰越来越亮的神情,带着恍然之意,就知道二人已经会意,听出了自己的弦外之音。
。
第四百二十九章欣欣向荣
走在皇城内的通道之上,看着紫禁城已经近在眼前,感受着四周属于夜晚的静谧,尽管兴奋的心情早就平复了下来,崇祯那平静的神色之中,隐隐还是夹杂着丝丝的激动之意。
也难怪崇祯这么高兴,如今的大明王朝,虽不是形势一片大好,但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下,借助着早就知道的那些历史信息,登基之初,就知道哪些人是能臣干吏,可堪大用,着实稳住了局面,给予了他施展才智的最基条件,相对稳定的基本环境,可以从容不迫地一一解决明末时期的诸多弊端。
亲手捉刀,改变历史,拯救华夏历史,只要是一个汉儿郎,就算是想想,恐怕都会兴奋不已吧
何况,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
尽管小冰河时期的到来,灾情越来越严重,但陕西的情况已经得到了极大地缓解,尤其是大量难民转移到辽东,更是有效地遏制了乱军的滋生。
收复辽东失地,将建奴赶回老窝,使得野猪皮元气大伤,东北相对稳定了下来,不会再重演“己巳之变”那样的惨剧,更是杜绝了鞑子入关的可能。
辽东之战,一战成名,打出了大明的威风和实力,再加上英国公张维贤带兵镇守于大同,使得北方的蒙古族,尤其是山西和北直隶以北的漠南蒙古,彻底老实了下来,轻易不敢骚扰边境。
而西南之地,随着安奢之乱的彻底被平叛下来,随着大量难民的涌入,被朝廷安置在云贵等地,汉人的数量急剧增加,随之稳固了朝廷在那里的统治地位,渐渐变为郡县制,除去土司制度。
至于东南的海盗与洋人之患,随着福建水师和广东水师的整合完毕,组建成东南水师成功,还有大量的火器和战船的投入,装备到水师之中,大明水师,已经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
东南之地的稳定,已经是指日可待,不足为虑。
“嗯既然外部环境条件日趋成熟,只要等到河南巡抚丘兆麟整饬好军纪,军中的改革也进入后期,有着新军的拱卫,天雄军拱卫京师,秦军在陕西镇守西北,两者又遥相呼应,接下来,就可以安心地整肃吏制了,从而奠定大明腾飞的基础”
崇祯一边想着,一边嘴里嘀咕着,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转而看向了身后的冷晓磊一眼,随即回转过来,继续向前走的同时,淡淡地说道:“对了,小磊,明天一早,让大明日报社的社长黄宗羲进宫见朕。”
“是,皇上,末将遵旨。”
“还有,分别派锦衣卫前往陕西和山东,将陕西的高秀英、李过和青州府的前衡王妃林四娘,带到京城来,告诉他们,朕有一项重要任务交给他们去做。”
很显然,冷晓磊有一些错愕,有一些愣神,对于后者,有着“姽婳将军”的林四娘,那是再清楚不过了,毕竟刚刚裁撤掉衡王,皇上叫一个女人入京,还说是什么重要任务,这是要做什么
至于高秀英和李过,只是略微思考了一下,冷晓磊这就想起来了,一个是李鸿基李自成的侄儿,一个是李鸿基的现任妻子,前两人没有什么声名,李鸿基就不一样了。
那可是皇上从诸多驿站之中的驿卒里面,直接提拔上来,专门负责朝廷驿站这一块,对驿站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重组,干得可谓是热火朝天。
尤其是李鸿基的提拔,仕途历程,得到了皇上的重用,可谓是一步登天,现在这个时候,莫要说整个京城,放眼于整个天下,恐怕没有几个人不知道的,不认识他李鸿基。
而高桂英和李过,一个是李鸿基的婆娘,一个是他的侄儿,驿站事情的左膀右臂,皇上召他们京又能城干什么
真是令人费解,冷晓磊越想越好奇
冷晓磊的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之时,还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