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4(1 / 2)
将这里给拿下来”他手指在地图上大莫门城与石堡城中间的宛秀城。
郭知运看不明白,吐蕃得到河西九曲地之后,并没有认真的打理治理,他们以河西九曲地分为上中下三段,其中下段主要是踏板,以入侵唐朝所用,中段是牧场,蓄养牛羊以作大军补给,并且培养战马或是自给自足或是为了补贴军费贩卖,因故中下两段有兵马有牧群就是没有城池。
唯独上段,吐蕃人特别重视,为防卫青海湖,避免他们最繁华的宝地受到威胁。在占据河西九曲地的时候,他们于上段要处修葺了四城一堡垒,分别百谷、宛秀、树墩、大莫门以及金天桥。只有攻取这四城一桥,才能真正的算是掌控了河西九曲地。
宛秀城位于蒙赤岭边上,位于百谷城右边,论战略要地远不及树墩、大莫门甚至更不及金天桥,为何先向宛秀城下手
这想不明白,郭知运也懒得去想,李隆基将指挥权交给了裴旻,而他对裴旻的智计也有着一定的信心,颔首道:“宛秀城算不上什么坚城,只是堡垒而已,跟城池差远了。不过没有攻城器械,我们也不好动手啊总不能飞上城头吧给我几天时间,只要造出十几个云梯,便可。”
裴旻笑道:“等节度使造好云梯,什么菜都凉了。只要出兵就行,云梯早就准备好了。”
郭知运一怔道:“看来你是准备万全。”
裴旻摇头道:“倒也不算是万全,只要逼近四城一堡,少不了需要攻城。当初坌达延那老头用我的法子事先在西倾山准备了攻城器械,在等候的这几个月里,我也悄悄的安排了工匠,在蒙赤岭制作简单的攻城器械。时间不多,就是一些轻巧的云梯什么,想着也许会派上用处,如今果真有。可见行军之事,不怕麻烦,多一手准备都是好的。”
郭知运再度叹道:“果然英雄出少年,我立刻安排下去,什么时候需要”
“两天后的夜里”裴旻轻声道:“不要声张,要打的吐蕃猝不及防才行。”
郭知运点了点头,实在忍不住问道:“这究竟在干什么”
裴旻手指搁在嘴上轻声道:“其实我一直在做一个假象演戏,让悉末朗以为我意在河西九曲地,让尚赞婆认为我意在石堡城,造成他们将帅之间的分歧”说道这里,他眯眼笑道:“他们却从未想过,我两个都要”
风雨会京师第十三章见死不救
天空就象一块打翻的砚台,浓重醇厚的夜色掩盖了一切发光的东西,一片了无生气的死黑。
裴旻领着神策军的将士顶着寒冷的东风,转移了阵地。
在他身后是无数的火把晃动,一闪一闪的。成了一条蜿蜒的火蛇。对照着四周的黑暗。从高处向下看,好似星星掉下来了一般。
忽然自右侧的后面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李翼德策骑来到了近处,道:“裴帅,已经来了。吐蕃的骑兵出了百谷城,天太黑,数量看不清楚,但不会多,顶多就两千人。”
“这是试探攻击,他们琢磨不出我们的意图,特地派了游奕骑兵试探虚实。你领三千骑兵去接战,切勿追击,打赢打退便可,打输了,为你是问。”裴旻不假思索的下达了命令。
百谷、宛秀、树墩、大莫门以及金天桥四城一桥相互间环环相扣,能够相互支援。
若在寻常时间,想要奇袭宛秀城是不可能实现的,一地遭袭,多方支援。
现在却有这个机会,因为为了决战,悉末朗将兵卒都聚集向了前线百谷城,令得宛秀、树墩、大莫门以及金天桥守兵不足。树墩、大莫门以及金天桥无支援之力,唯有百谷城有支援的机会。
为了避免这一点,裴旻连夜调动神策军的兵马,迂回到了百谷城的左侧,以吸引百谷城中兵将的注意,给奇袭宛秀城的兵卒争取时间。
拼杀声在不远处响起,哀嚎叫喊此起彼伏。
夜色太黑,裴旻也看不清楚战况,只是凭借耳中哪方的呼喊声嘹亮来判断谁胜谁负。
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拼杀声也渐渐小去,依稀能听得李翼德那虎吼般的咆哮,似乎大局已定。
裴旻舒了口气,想着四城一桥的构造,发现自己心中除了些许失望之外竟然有一种轻松的感觉。
四城一桥的建立源于吐蕃军神噶尔钦陵的规划,噶尔钦陵作为昔年大唐的头号敌人,不但从大唐手中攻取了龟兹、焉耆、疏勒、于阗等安西四镇,切断了唐朝到西北一线以至中亚的交通,还击败了薛仁贵、刘审礼、王孝杰、娄师德等一票大唐名将,他的才华毋庸置疑。
仅从四城一桥的构造也可看出,噶尔钦陵自身的干略是何等的惊人。
只是就如中国的那句古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吐蕃赞普自毁长城,逼死了噶尔钦陵,导致噶尔钦陵培养出来的战将大多投降了唐朝,包括战神之子论弓仁。
吐蕃也因自毁长城,从此陷入青黄不接的情况,比起噶尔钦陵时期,有赞婆、悉多、于勃论等让唐朝都要为之退避三舍的大将,现在的吐蕃真拿不出来几个像样的枣。
悉末朗善守,但战略不足,尚赞婆用兵智谋尚可,但性子缺陷,过于急躁,不加以打磨,也难成大器。
至于其他,裴旻还真想不出此时此刻的吐蕃有什么值得说道的优秀人物。
能与名将交手固然是一大幸事,但是真遇上如噶尔钦陵那样的对手,也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至少可以肯定一点,不会如现在这样顺心如意。
所以裴旻心中是有庆幸也有小小的失落。
百谷城
悉末朗原本在大莫门城坐镇大局,以他原定的战术是利用四城一桥,相互支援,以耗死唐军。
他对于自己的防守能力还是极有自信的,相信自己撑得下去,莫说四个月,十个月都不是问题。
然而事情的进展远不像他计划中的那样,冬季利守不利攻的时节,任是给对方利用了起来,反将了他一军,利用他所忽视的微不足道的干草,直接断了他们的口粮,将他们逼入不得不战的绝地。
悉末朗亦无可奈何,轮番战败,吐蕃经济本就大为倒退,物资紧缺,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有人力物力财力给他们运来军民所需的食物,只能抛开一切,背水一战。
为了激励士气,悉末朗亲自来到了最前线。
悉末朗熟读兵书,知道楚汉时期,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的典故,此刻效仿此法,将战局战况告之兵将,以激励他们死战之心。
只要兵将齐聚,就是决战之时。
夜黑风高,悉末朗站在城楼上愁眉不展,他最擅长的是以不变应万变,如今遇到打法多变,天马行空的裴旻,实在是拿捏不准他的真实意图。
唐军摆明了已经取得了战局的主动,不养精蓄锐的等他来攻,为什么还要弃营而走,到底有什么目的
便在悉末朗费尽心思,冥思苦想的时候,突然收到了百谷城遭袭的消息
瞬间悉末朗如受重击,脸色铁青。
唐军一但攻占百谷城,反过来拒城而守,他们可就完蛋大吉了。
唐军有足够的物资挨过这个冬天,而他们就算人勉强熬住,牛羊也绝对抗不下来。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还有一线生机,让唐军找到拖延的机会,只有失败一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