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不同的工厂,同样的问题(1 / 2)
从第一纺织厂回来,张霖没顾上休息,立刻又扎进了资料堆里。
下一个目标是第二化工厂,这地方和纺织厂又不一样,听说原料产品好多都是带毒、带腐蚀、易燃易爆的,风险更大,出了事就是惊天动地。
他不敢有丝毫怠慢,跑图书馆、找专业书籍、甚至通过一些老关系,托人找了化工学院的一位老教授咨询,恶补化工生产的基本常识和常见事故类型。
化工厂的领导层显然也听说了他在纺织厂‘挑毛病’的事迹,接待时客气中带着几分谨慎,甚至有点如临大敌的味道。
厂长亲自陪同,介绍情况时再三强调:“我们厂对安全生产是高度重视的,制度健全,检查严格,这些年一直是局里的安全先进单位。”
张霖点点头,没多说什么,还是老规矩:“厂长,咱们先去生产区看看吧。”
一进入生产区,一股刺鼻的化学品味就扑面而来。
高大的反应釜、纵横交错的管道、各种仪表阀门,看得人眼花缭乱。
张霖看得比在纺织厂更仔细,他特别注意原料储罐区的防火间距和警示标志,检查管道是否有跑冒滴漏的痕迹,询问操作工防护用品的佩戴和使用情况,查看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报警装置是否有效。
在液氯车间,他停住了脚步。
他发现一个液氯钢瓶的存放位置离加热源太近,而且连接管道似乎有些老化。
“厂长,这液氯是剧毒,受热容易膨胀出事故,这个存放距离合不合规?这管道我看胶皮有点裂纹,定期更换吗?”
厂长的脸色微微变了一下,看了一眼旁边的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连忙解释:“这个……平时都注意着呢,那边暖气片已经关了。管道……是有更换计划,备件正在采购。”
张霖没轻易放过,追问:“采购计划什么时候报的?预计多久能到?在这期间有没有应急措施?比如加强巡查频次?”
问得车间主任额头冒汗,答不上来。
在硫酸罐区,他又指出地面防腐层有破损,一旦泄漏容易扩大危害,建议立即修补。
在成品仓库,他发现不同性质的化学品混放现象,虽然量不大,但违反了基本原则。
“厂长,这东西怕火,那东西怕水,放一起,万一出事,救都没法救。”
张霖面色有些凝重,因为他前世看过了太多的化工厂爆炸!
那冲天的浓烟,散了半个城市的气味。
还有被污染的土地和地下水!
当然,更多的是事故中遇难的人。不管是员工还是消防员。
一圈下来,化工厂的领导们脸色都不太自然了。
他们厂确实比一般厂子更重视安全,规章制度厚厚一摞,但实际执行中,同样存在惰性、侥幸心理和为了生产方便打折扣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