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金陵烬未央卷 > 第294章 风雨欲来初定音

第294章 风雨欲来初定音(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我只是想让王爷看清楚,什么是真,什么是假。\"黛玉的声音平静,\"我父亲的笔迹,我认得;盐道刘的字迹,李御史的卷宗里有。若王爷肯对比,自然知道这是栽赃陷害。\"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北静王府的长史官匆匆赶来,对着红袍人耳语了几句。红袍人的脸色变了变,最终冷哼一声:\"我们走!\"

校尉们撤走后,园子里一片狼藉。黛玉展开那幅被烧了个角的画轴,家书的字迹在烛火下泛着温润的光。宝玉摸着她被火燎到的指尖,心疼得直皱眉:\"以后不许再这么冒险了。\"

黛玉摇摇头,指着画轴角落的印章:\"你看这里。\"印章是\"静渊\"二字,是北静王的私章,却比他现在用的小了一圈,\"这画,从前是北静王的。\"

贾政不知何时站在门口,看着画轴上的印章,长叹一声:\"二十年前,你父亲在江南查盐案,北静王还是个世子,曾偷偷去帮忙。这画,是他们交换的信物。\"

月光从窗棂照进来,落在画轴上的烟雨中。黛玉忽然明白,这场风波从来都不只是贾府的事,那些藏在画里的过往,那些朝堂上的博弈,最终都要由深宅里的人来承受。她握紧宝玉的手,感觉那只手虽在抖,却始终没有松开。

第五折寒梅泣血映丹心

荣国府的雪下得紧,把潇湘馆的梅枝压得弯弯的,粉白的花瓣沾着雪,像噙着泪的眼。黛玉坐在窗前绣着个荷包,针脚歪歪扭扭的,丝线好几次刺破指尖,血珠滴在墨色的缎面上,像极了雪中的梅。

\"姑娘,宝二爷来了。\"雪雁掀帘进来,带进一股寒气,\"他手里还拿着支梅花,说是刚从妙玉的栊翠庵折来的,红得像火。\"

宝玉走进来,身上落满了雪,像个雪人。他把那支红梅插进桌上的青瓷瓶,花瓣上的雪化成水,顺着瓶身往下淌,像无声的泪。\"妙玉说,这叫'胭脂醉',是最耐寒的品种。\"他看着黛玉指尖的血珠,眉头皱得紧紧的,\"怎么又扎到手了?\"

黛玉把手往身后藏,却被他拉住。他从怀里掏出个小瓷瓶,倒出点药膏抹在她指尖,清凉的薄荷味驱散了刺痛。\"别绣了,我替你。\"他拿起针线,笨手笨脚地往荷包上戳,却把线团弄散了,滚得满地都是。

两人正笑着捡线团,就听见院外传来哭声。赵姨娘跌跌撞撞地跑进来,发髻都散了,哭着喊:\"三姑娘被......被忠顺亲王看中了,说要......要纳她做侧妃!\"

探春不知何时跟在后面,穿着件素色棉袄,脸上没有泪,只是嘴唇抿得发白。她走到黛玉面前,递过个小小的布包:\"林姐姐,这是我攒的些私房钱,你收着。若将来......若将来有难处,或许能用得上。\"

布包里是几锭碎银子,还有支银簪,簪头刻着个\"探\"字。黛玉的眼泪突然掉下来,落在布包上,晕开了淡淡的水渍:\"我不要,你自己留着。\"

\"我用不上了。\"探春的声音很轻,像风吹过梅枝,\"王爷说,只要我肯去,就保贾府平安。\"她看了眼宝玉,\"宝二哥,往后......多照顾我娘。\"

宝玉的拳头攥得紧紧的,指节泛白:\"我去跟王爷说,咱们不换!\"

\"没用的。\"探春摇摇头,望着窗外的红梅,\"这世道,咱们这样的人家,哪有选择的余地?\"她忽然笑了笑,\"其实也挺好,听说王府的梅园比这儿大得多,冬天开起花来,该有多好看。\"

黛玉看着她强装的笑脸,心里像被针扎似的疼。她想起那日在狱神庙外看见的史家表舅,想起北静王府的长史官,忽然明白这哪里是看中,分明是胁迫。用探春的婚事,来堵贾府追查盐引案的嘴。

夜里,宝玉悄悄去了北静王府。长史官在门房见了他,手里的茶盏冒着热气:\"宝二爷,不是王爷不肯帮忙,实在是忠顺亲王那边逼得紧。\"他压低声音,\"听说......宫里的娘娘也发了话。\"

宝玉的心猛地一沉。元春是他的亲姐姐,怎么会......

\"娘娘也是身不由己。\"长史官叹了口气,\"户部侍郎手里握着些......不利于娘娘的东西。\"他从袖袋里掏出个玉佩,上面刻着朵梅花,\"把这个给三姑娘吧,王府里有个老嬷嬷是江南人,看见这个会照拂她的。\"

宝玉握着玉佩往回走,雪地里的脚印歪歪扭扭的,像他此刻的心情。路过栊翠庵时,看见妙玉正站在梅树下,月光落在她素色的僧袍上,像一尊玉像。\"世间事,皆有定数。\"她的声音清冷,\"强求不得。\"

荣国府的红梅落了一地。探春出嫁那天,没有鼓乐,没有花轿,只有一辆素色的马车,停在白茫茫的雪地里。赵姨娘哭得晕了过去,贾母拄着拐杖站在门口,看着马车驶远,银须上结了层白霜。

黛玉把那支\"胭脂醉\"插进探春空着的妆奁里,花瓣上的红像泣血的痕。宝玉走进来,手里拿着个荷包,是探春没绣完的,上面只绣了半只鸳鸯。\"她走的时候说,让咱们......好好的。\"

黛玉接过荷包,指尖抚过那半只鸳鸯,忽然想起母亲信笺里的话:\"所谓守护,不过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她把荷包放进贴身的衣襟,感觉那未完成的针脚硌着心口,像探春临走时强装的笑脸。

窗外的雪还在下,把红梅压得更低了。黛玉知道,这只是开始。忠顺亲王不会满足于一个侧妃,户部侍郎手里的把柄,元春在宫里的处境,父亲留下的那些秘密......像一张无形的网,正慢慢收紧。

但她不害怕。因为她身边有宝玉,有贾母,有那些虽然离散却始终牵挂着彼此的家人。就像这雪中的红梅,就算被压弯了枝桠,也照样能开出最艳的花。

第六折故纸堆里觅生机

荣国府的年过得冷冷清清。没有张灯结彩,没有笙箫鼓乐,只有贾母让人在门框上贴了副小小的春联,红纸上写着\"平安二字值千金\",墨迹是宝玉写的,带着几分颤抖。

黛玉正在整理父亲的旧书,忽然发现《春秋》的封皮里夹着张字条,是林如海的笔迹,上面写着\"查得盐引案牵涉内库,证据在'万松书院'的匾额后\"。字迹潦草,像是匆忙间写就的,纸角还有点烧焦的痕迹。

\"万松书院?\"宝玉凑过来看,\"那不是在杭州吗?离咱们这儿千里迢迢的。\"

黛玉想起母亲信笺里的\"三月初三,盐道刘过访\",正是父亲在杭州任上的时候。她把字条折好放进荷包,忽然听见院外传来脚步声。贾政披着件旧棉袍走进来,手里拿着本账册,封面都磨破了。

\"这是你祖父当年的账本。\"贾政指着其中一页,上面记着\"送万松书院修缮银五百两\",旁边还有个小小的注脚:\"匾额后藏物,非紧急不得取用。\"

三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激动。原来这不是父亲一个人的安排,而是贾府几代人的伏笔。宝玉摩拳擦掌:\"我去杭州!\"

\"不行。\"贾政摇摇头,\"现在外面到处都是眼线,你一出门就会被盯上。\"他看着黛玉,眼神里有犹豫,也有期盼,\"或许......\"

\"我去。\"黛玉接口道,声音平静,\"我是女子,又是林家后人,去杭州祭奠父亲,名正言顺。\"

宝玉急了:\"那怎么行?千里迢迢的,太危险了!\"

\"没有比这更安全的法子了。\"黛玉望着窗外的红梅,\"再说,我也想回江南看看。看看父亲住过的宅院,看看母亲种的石榴树。\"

贾政叹了口气,从怀里掏出个紫檀木牌,上面刻着\"林\"字:\"这是万松书院的信物,交给山长,他自会帮忙。\"他顿了顿,\"让紫鹃跟着你,再让茗烟扮成小厮,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出发前一夜,宝玉在潇湘馆待到很晚。他帮黛玉整理行囊,把几件厚棉袄叠得整整齐齐,又把那支梅花银簪放进梳妆匣:\"到了江南,记得给我寄封信,就说......就说那边的梅花开了没有。\"

黛玉笑着点头,从妆匣里取出个锦囊,里面装着些杏仁:\"这是你爱吃的,路上带着。\"她忽然踮起脚尖,在他额头轻轻一吻,像落下片雪花,\"等我回来。\"

宝玉的脸腾地红了,摸着额头,傻笑着说不出话。窗外的月光落在两人身上,像一层薄薄的纱,把所有的担忧都藏在了温柔里。

黛玉走的那天,天还没亮。宝玉去送她,马车停在荣国府的后门,像一只待飞的雁。他把那枚刻着\"静渊\"的玉佩塞进她手里:\"北静王说,万一遇到难处,拿着这个去杭州府衙,会有人帮忙。\"

黛玉握紧玉佩,指尖能摸到上面温润的纹路。她掀开轿帘,看见宝玉站在雪地里,棉袍的衣角被风吹得扬起,像振翅的蝶。\"回去吧。\"她轻声说,声音被风吹得散了。

马车驶远时,黛玉回头望了一眼。荣国府的轮廓在晨雾里若隐若现,宝玉的身影越来越小,最终变成个黑点,像滴落在宣纸上的墨。她把脸贴在冰冷的车窗上,眼泪终于掉了下来。

一路南下,晓行夜宿。紫鹃总在车里备着热茶,茗烟则细心地打听前路的情况。过淮河时,船家说最近盘查得紧,凡是往杭州去的都要严查。黛玉让茗烟买了身孝服穿上,对外只说是去杭州奔丧的孤女。

到了杭州,万松书院的山长是个白胡子老头,看见\"林\"字木牌,眼睛亮了亮,把她们领到书院的后殿。匾额后面果然有个暗格,里面藏着个铁盒子,打开一看,是几本账册和一封信。

信是林如海写给贾府老祖宗的,说他发现盐引案不仅牵涉官员,还与宫里的内库有关,有人利用盐税填补亏空,甚至......与前太子有关。账册上详细记录了每一笔可疑的款项,最后一页画着个玉玺的图案,旁边写着\"元\"字。

黛玉的手在抖。前太子是元春的老师,这个\"元\"字,指的是元春吗?还是......

山长在一旁叹道:\"林大人当年把这些交给老衲时,说若有一天贾府遇到大难,或许这些能救命。只是没想到......\"

正说着,外面传来喧哗声。茗烟慌慌张张跑进来:\"姑娘,不好了!杭州府衙的人来了,说......说要搜查书院!\"

黛玉的心猛地一跳,赶紧让山长把铁盒子藏好。她刚换上常服,就见几个捕快冲了进来,为首的正是那日在荣国府搜查的红袍校尉!

\"林姑娘,别来无恙?\"校尉皮笑肉不笑,\"王爷就知道你会来这儿,特意让卑职来'接'你回金陵。\"

黛玉的手心全是冷汗,却依旧挺直着脊背:\"我是来祭奠父亲的,与你们无关。\"

\"是吗?\"校尉挥了挥手,\"给我搜!我听说林大人留下些'好东西'呢。\"

捕快们翻箱倒柜,却什么也没找到。校尉不甘心,眼睛像鹰似的盯着匾额:\"把那个拆下来!\"

山长上前阻拦,被校尉一把推开:\"妨碍公务,一并拿下!\"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声大喝:\"住手!\"杭州知府带着衙役赶来,看见校尉,脸色一沉,\"王爷有令,不得惊扰万松书院!\"

校尉愣住了,看着知府手里的令牌,上面刻着北静王的私章。他狠狠瞪了黛玉一眼,悻悻地带着人走了。

知府走到黛玉面前,拱手道:\"姑娘受惊了。北静王料到忠顺亲王会派人来,特意让卑职在此等候。\"他递过一个信封,\"王爷说,这些账册暂时不能带回金陵,让姑娘先回府,他自有安排。\"

黛玉接过信封,里面是张字条,上面写着\"三月初三,京中见分晓\"。她望着窗外的西湖,烟波浩渺,像藏着无数秘密。她知道,北静王也在这盘棋里,只是不知道,他到底是敌是友。

回金陵的路上,黛玉总觉得心里不踏实。路过苏州时,她去了趟林家旧宅。院子里的石榴树还在,只是枝桠枯了大半。她在树下埋了坛酒,打算等将来和宝玉一起来喝。

荣国府的灯笼在暮色里亮了起来。宝玉站在门口等她,看见马车,飞似的跑过来,差点摔在雪地里。\"你回来了!\"他的眼睛亮得像星,紧紧握住她的手,\"路上还好吗?\"

黛玉点点头,看着他冻红的鼻尖,忽然笑了:\"江南的梅花开了,比这儿的艳。\"

第七折惊蛰将至待春雷

荣国府的元宵节没有花灯,却在潇湘馆的窗台上摆了几盏小灯,是黛玉和宝玉用彩纸糊的,烛光透过纸,映出淡淡的梅花影。紫鹃端来两碗汤圆,芝麻馅的,甜得能粘住牙。

\"听说宫里的娘娘打发人送了些元宵来。\"紫鹃笑着说,把一碗放在黛玉面前,\"还说让姑娘好生休养,别惦记着府里的事。\"

黛玉舀了个汤圆放进嘴里,甜香里却带着点说不清的涩。她想起万松书院找到的账册,想起那个\"元\"字,心里像压着块石头。宝玉看出她的心事,握住她的手:\"别想了,北静王说三月初三会有分晓,咱们等着就是。\"

三月初三那天,荣国府的桃花开了第一朵,粉嫩嫩的,像婴儿的脸颊。黛玉正在窗前看书,忽然听见院外传来喧哗声。茗烟连滚带爬地跑进来,手里拿着张邸报,纸都被攥皱了:\"姑娘!宝二爷!大喜!大喜啊!\"

邸报上的字迹油墨未干,标题醒目:\"户部侍郎贪赃枉法,牵连内库,着即处斩。忠顺亲王监管不力,罚俸三年。前御史李嵩官复原职,盐引案重审。\"

宝玉抢过邸报,手指在\"前太子旧部供出实情\"那行字上划过,激动得声音发颤:\"是北静王!一定是他找到证据了!\"

黛玉看着邸报,忽然想起父亲留下的账册,想起那个\"元\"字。原来元春在宫里一直暗中收集证据,北静王在外面接应,父女俩里应外合,才扳倒了户部侍郎一党。

正说着,贾政从外面进来,脸上带着难得的笑意:\"李御史派人来说,盐引案已经查清,爹的冤屈洗清了!\"他看着黛玉,眼神里满是感激,\"多亏了你带回的那些线索。\"

荣国府的人又开始忙碌起来,却不是为了应付查抄,而是打扫庭院,准备迎接真正的春天。下人们在院里种上了新的花草,小厮们扛着梯子修补被校尉撞坏的门柱,厨房里飘出炖肉的香气,馋得巷子里的猫都跑来蹭门。

探春也从忠顺亲王府回来了。她清瘦了些,却更沉稳了,看见黛玉,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们一定能成。\"她手腕上多了个银镯子,是那个江南老嬷嬷送的,上面刻着圈梅花纹。

北静王派人送来了贺礼,是一幅新的烟雨楼图,画里的江南春色正好,湖边站着两个小小的人影,像极了年轻时的林如海和北静王世子。宝玉把画挂在书房,和那幅旧画并排在一起,新旧交替,像一段未完的故事。

清明那天,宝玉陪着黛玉去了江南。他们在林家旧宅的石榴树下挖出那坛酒,开封时香气满园。黛玉靠在宝玉肩上,看着天边的流云,忽然想起母亲信笺里的最后一句话:\"春天总会来的,哪怕来得晚了些。\"

荣国府的桃花开得正盛,粉的、白的、红的,像一片云霞。贾母坐在花下听鸳鸯念诗,贾政在书房整理新到的书籍,王夫人和薛姨妈在廊下说着家常,探春在教小丫鬟们绣梅花。

宝玉牵着黛玉的手,走在落满花瓣的小路上。风吹过,花瓣像雨一样落下,沾在他们的发间、肩头。\"你看,\"黛玉指着枝头的新芽,\"去年冬天冻坏的枝桠,又长出新叶了。\"

宝玉点点头,握紧她的手。他知道,这场风波留下的伤痕不会立刻消失,那些藏在故纸堆里的秘密或许还有更多,但只要他们在一起,只要心里有希望,就像这春天的花,就算经历寒冬,也照样能开得热烈。

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是府里的小幺儿在放风筝。一只蝴蝶风筝飞得很高,线在阳光下闪着亮,像一根连接着天空和大地的线。黛玉望着那只风筝,忽然笑了,眼里的光比桃花还艳。

这个春天,来得确实晚了些,却也因此更加珍贵。就像那些经历过风雨的人,心变得更软,也更坚韧。而那些藏在岁月里的爱与守护,终将像这漫天的花瓣,落在每一个值得的角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