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 第657章 新尝试

第657章 新尝试(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叶澜则拿着小剪刀,把“苗肥包”剪了个小口,轻轻放在稻苗根部,再用泥土盖住:“营养液快被稻苗吃掉,长得壮壮的!”

补种之后,萧凡又调整了灌溉方案,把每周灌溉次数增加到4次,每次灌溉量还是保持在5毫米,确保土壤盐分稳定在0.2%以下。APP里的盐分监测功能也发挥了作用,每当数据接近阈值,张阿姨就会收到提醒,及时启动灌溉。

日子一天天过去,田埂上的海蓬子长得越来越茂盛,翠绿的枝条沿着田埂蔓延,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吸盐带”;稻田里的大豆也发了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补种的耐盐水稻慢慢恢复了生机,叶片从发黄变成了翠绿,茎秆也变得粗壮起来。

叶澜和萧汀每天都会跟着张阿姨去田里查看,萧汀会蹲在海蓬子旁边,观察它的叶子:“爸爸,海蓬子是不是把盐吃掉了?它的叶子好绿呀!”

萧凡笑着说:“是呀,海蓬子吸收了土壤里的盐,所以稻苗就能健康生长了。”

叶澜则拿着小尺子,测量稻苗的高度,每天都在观察册上画下来:“今天稻苗长了1厘米!”

有一天,萧汀在田埂上玩耍时,突然发现海蓬子的叶子上有很多小虫子,吓得赶紧跑过来喊:“爸爸,有虫子吃海蓬子!”

萧凡跑过去一看,是蚜虫,虽然对海蓬子危害不大,但如果数量多了,也会影响它的生长。“汀汀真细心!”他表扬道,“我们得想办法赶走蚜虫,又不能用农药,不然会污染土壤。”

萧汀歪着小脑袋想了想,突然说:“用艾草!艾草能驱虫!”

之前做虫害监测盒时,他们用过艾草精油驱虫,萧汀还记得艾草的作用。“没错!”萧凡点点头,“我们可以在海蓬子旁边插一些艾草枝,或者喷洒稀释的艾草精油,既能驱虫,又环保。”

叶澜也跟着说:“还要给海蓬子浇水,让它长得更壮!”

于是,全家又一起行动起来,萧汀跟着叶之澜去合作社的艾草田采摘艾草枝,叶澜则帮忙稀释艾草精油,萧凡和农户一起把艾草枝插在海蓬子中间,又用喷雾器喷洒稀释后的精油。没过几天,蚜虫就明显减少了,海蓬子又恢复了旺盛的长势。

与此同时,APP的盐分监测功能也发挥了大作用。有一次,连续三天没下雨,土壤盐分飙升到0.27%,张阿姨的手机立刻收到了提醒:“土壤盐分偏高,建议进行淋盐灌溉!”她赶紧启动滴灌系统,灌溉了5毫米的水,第二天再看数据,盐分降到了0.22%,刚好在安全范围内。

“这个APP太管用了!”张阿姨笑着说,“以前都是凭经验浇水,现在有了提醒,再也不怕浇多浇少了,也不用担心盐分超标了。”

一个月后,靠海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壤表层的白霜消失了,土色变得乌黑肥沃,踩上去松软透气;稻苗长得郁郁葱葱,叶片翠绿肥厚,茎秆挺拔有力;田埂上的海蓬子长得茂盛,沿着沟渠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大豆也长得枝繁叶茂,藤蔓顺着田埂攀爬。

萧凡再次测量土壤数据,含盐量降到了0.18%,pH值7.2,已经达到了适合水稻生长的标准。“成功了!”他兴奋地对全家说,“土壤改良效果非常好,接下来只要做好日常管理,丰收肯定没问题!”

叶澜和萧汀跑到田里,看着绿油油的稻苗,开心得拍手跳起来。萧汀蹲下来,轻轻摸了摸稻苗的叶子:“稻苗不黄了,长得好高呀!”

叶澜则拿出观察册,画了一片绿油油的稻田,旁边画了海蓬子和大豆,还在上面画了个大大的笑脸。

张阿姨看着眼前的景象,激动得眼眶都红了:“萧老师,之澜,还有这两个小宝贝,真是太谢谢你们了!以前这片田我都快放弃了,没想到现在变得这么好,稻苗长得比我家其他田还好!”

接下来的几个月,全家继续跟踪靠海田的生长情况,叶之澜在APP里更新了“盐碱地专属管理方案”,推送了耐盐水稻的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建议;叶澜和萧汀则经常跟着张阿姨去田里,帮着查看海蓬子的长势,记录稻苗的生长情况。

萧汀还发现,海蓬子的嫩茎可以吃,有淡淡的咸味,他尝了一口,觉得味道不错,就告诉了张阿姨。张阿姨试着采摘了一些海蓬子嫩茎,炒了一盘菜,味道果然鲜美,后来还把海蓬子拿到集市上卖,没想到很受欢迎,又多了一笔收入。

“这海蓬子不仅能改良土壤,还能当菜卖,真是一举两得!”张阿姨笑得合不拢嘴。

丰收季到来时,靠海田迎来了大丰收。金黄色的稻穗沉甸甸地垂下来,随风起伏,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农户们拿着镰刀,喜气洋洋地收割水稻,脱粒后称重,亩产达到了610公斤,远超之前的300多公斤,甚至比合作社的普通田块还要高产。

张阿姨特意留了一袋新收的大米,送到合作社:“萧老师,你们尝尝,这是靠海田收的米,又香又糯,都是你们的功劳!”

萧凡一家煮了一锅米饭,揭开锅盖,香气扑鼻而来。叶澜和萧汀吃得津津有味,萧汀一边吃一边说:“这是我们种的稻子,真好吃!”

解决了靠海田的盐碱化问题后,合作社周边几个有类似情况的农户也纷纷找上门,希望能引进这套改良方案。萧凡一家毫无保留地分享了技术和经验,还带着农户们实地参观靠海田,手把手教他们种植海蓬子、改造滴灌系统、使用智能化APP。

叶澜和萧汀也跟着一起,给其他农户当“小向导”,萧汀教大家辨认海蓬子,叶澜则演示如何用APP查看盐分数据。有个农户家的小朋友问萧汀:“海蓬子真的能吃盐吗?”

萧汀认真地点点头:“能呀!它吃了盐,稻苗就长得好了,还能当菜吃呢!”

看着越来越多的靠海田变成了高产田,萧凡心里满是成就感。叶之澜笑着说:“没想到汀汀随口说的海蓬子,竟然帮了这么大的忙。”

“孩子们的灵感往往最纯粹,也最有价值。”萧凡感慨道,“科研不一定都要高深的理论,有时候贴近生活的观察和简单的想法,反而能解决大问题。”

与此同时,青少年农业科研实践基地也迎来了新的“小访客”——都是合作社农户家的孩子,和叶澜、萧汀差不多大。孩子们在田埂上奔跑嬉戏,跟着叶澜和萧汀一起观察海蓬子、测量稻苗高度、给土壤样本贴贴纸。

有个小男孩不小心踩坏了一棵海蓬子,急得快哭了。萧汀赶紧安慰他:“没关系,我们可以再种一棵!”然后带着他一起,重新播种了一棵海蓬子,还教他如何浇水、施肥。

叶澜则带着小朋友们,用简易的pH试纸测试土壤酸碱度,把试纸放在不同的土壤样本上,看着试纸变色,孩子们都兴奋地叫起来:“变颜色啦!好神奇呀!”

萧凡和叶之澜站在田埂边,看着孩子们开心的身影,相视而笑。叶之澜轻声说:“看着汀汀和澜澜从一开始跟着我们跑,到现在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想法,还能带着其他小朋友一起做实验,真的长大了。”

“是啊。”萧凡点点头,目光望向远方的海岸线和金色的稻田,“这片土地不仅滋养了庄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