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 第660章 微观密语

第660章 微观密语(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田垄间的微观密语

潮汕沿海的梅雨季刚过,空气里还浸着潮湿的咸腥气。叶之澜接到新合作片区农户林叔的紧急电话时,正带着萧汀和叶澜在合作社的试验田里记录海蓬子的生长数据。“之澜老师,不好了!我们片区的稻苗和海蓬子都不对劲,叶子蔫蔫的,根也发黑,APP测了盐分、湿度、pH值全是正常的,再这样下去,这季作物就毁了!”

电话里的焦虑隔着听筒都能清晰感受到。叶之澜挂了电话,和萧凡对视一眼:“是南澳湾那边的围垦田,刚合作不到一个月,之前测过土壤是轻度盐碱化,按咱们的方案改良过,怎么会突然出问题?”

“去看看就知道了。”萧凡合上笔记本电脑,顺手拎起工具箱,里面除了常规检测设备,还放着两台特制的儿童版生物显微镜——这是他特意为萧汀和叶澜改装的,镜头能放大100倍,成像屏幕是卡通界面,还能直接拍照留存。

“我们也去!”萧汀和叶澜异口同声地说,姐弟俩已经熟练地背上自己的小研究员背包,里面装着涂鸦本、彩色笔、特制的样本采集盒,还有之前用惯了的简易检测试纸。

驱车半个多小时,车子抵达南澳湾围垦田。刚下车,就能看到成片的作物透着不正常的萎靡:稻苗叶片边缘发焦,茎秆无力地垂着;海蓬子本该饱满多汁的肉质茎,此刻却皱巴巴的,根部轻轻一拔就断裂,断面还带着发黑的痕迹。

林叔和几个农户早已在田埂上等候,脸上满是愁容:“之澜老师,你看这情况,我们按APP提示浇了水、松了土,一点用都没有,反而越来越严重。”

叶之澜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拔出一株病株,剥开根部土壤,指尖捻了捻土粒,咸腥味比正常田块更重。“最近是不是有海水倒灌?”她问。

“是啊,前几天台风外围影响,涨了大潮,海水漫过了田埂,我们赶紧排掉了,以为没什么事。”林叔点头,“可没过几天,作物就变成这样了。”

萧凡已经打开工具箱,取出土壤检测仪和水质采样瓶:“我先测土壤盐分和地下水成分,之澜你看看植株病害情况。”

萧汀和叶澜也跟着行动起来。叶澜拿出样本采集盒,小心翼翼地剪取病株的根、茎、叶,分别装入不同的格子里,贴上写有“根1”“叶2”的小标签——这是她和哥哥约定的样本标记法,清晰又不会混淆。萧汀则接过萧凡递来的儿童显微镜,按之前教的方法装上根须样本,眼睛凑近观察屏。

“爸爸,根上面有好多白色的小丝!”萧汀突然喊道,小手兴奋地指着屏幕,“像蜘蛛网一样,缠在根毛上!”

萧凡凑过去一看,显微镜屏幕上,根须表面果然布满了纤细的白色菌丝,还有一些细小的盐晶附着在周围。“是真菌。”他皱起眉头,“但一般来说,轻度盐渍化土壤里,真菌繁殖不会这么快,怎么会和盐晶缠在一起?”

叶澜也赶紧装上自己采集的叶片样本,调整显微镜焦距。“姐姐这里也有!”她指着屏幕,“叶片背面有小点点,旁边也有盐一样的颗粒。”

叶之澜接过显微镜仔细观察,果然看到叶片组织里藏着真菌的孢子,而盐晶就附着在孢子周围,像是给真菌提供了生长的“温床”。“难道是盐和真菌一起在危害作物?”她心里闪过一个念头,但还需要更多证据。

“我们做实验看看!”萧汀突然提议,眼睛亮晶晶的,“把盐和真菌放在一起,看看是不是长得更快!”

这个想法正合叶之澜的心意。她立刻让萧凡在田埂边临时搭建简易实验台,取出携带的培养皿、无菌水、真菌培养基,还有不同浓度的盐水。“汀汀想做对照实验对不对?我们可以分四组,一组只有真菌,一组真菌+低盐,一组真菌+中盐,一组真菌+高盐,看看哪组菌丝长得快。”

“还要加一组没有真菌也没有盐的!”叶澜补充道,“这样才能知道是不是只有它们在一起才会坏事。”

姐弟俩的逻辑让萧凡忍不住称赞:“澜澜说得对,对照实验就要全面,这样结果才准确。”

接下来,姐弟俩成了实验的主力。萧汀负责按萧凡标注的刻度,用卡通量杯往培养皿里加不同浓度的盐水,动作精准,一点都不撒漏——这是他无数次跟着父母做实验练出来的本事。叶澜则用无菌接种针,小心翼翼地挑起同样量的真菌孢子,接种到每个培养皿里,还不忘在培养皿底部贴上彩色贴纸:红色代表高盐,黄色代表中盐,蓝色代表低盐,绿色代表无盐,白色代表空白对照。

“接种的时候要轻轻的,不然孢子会掉出来。”叶澜一边操作,一边像小老师一样念叨,完全复刻了叶之澜平时教她的样子。

实验装置做好后,萧凡把培养皿放进便携式恒温箱:“现在温度保持在28度,和田间温度差不多,过六个小时我们再观察。”

趁着等待的时间,叶之澜和萧凡分头检测土壤和水质。检测结果显示,土壤盐分虽然在正常范围,但可溶性盐中的钠离子比例偏高;地下水没有明显异常,但真菌孢子含量远超健康田块。

“奇怪,盐分明明没超标,怎么危害这么大?”林叔看着检测数据,满脸疑惑。

萧汀坐在田埂上,托着下巴沉思,突然眼睛一亮:“我知道了!盐就像给真菌搭了梯子,让它们能更快爬到庄稼根上!”

“不对,”叶澜摇摇头,认真反驳,“妈妈说过,盐太多会让庄稼根喝不下水,真菌又会咬根,它们两个一起欺负庄稼,庄稼就受不了了!”

姐弟俩的争论让叶之澜茅塞顿开。她之前只考虑过盐渍化或真菌病害单一因素,却没想到两者会协同作用:海水倒灌带来的盐分改变了作物根系的渗透压,让根系吸水困难,抵抗力下降,而高湿环境下的真菌则趁机侵入,两者叠加,才导致作物快速萎蔫。

“澜澜说的方向是对的。”叶之澜摸了摸女儿的头,“盐会降低作物的抵抗力,让真菌更容易感染,而真菌破坏根系后,作物又更难抵御盐的危害,它们是互相配合的‘坏家伙’。”

六个小时后,姐弟俩迫不及待地打开恒温箱。果然,高盐组的培养皿里,白色菌丝已经长满了大半,中盐组次之,低盐组只有少量菌丝,而无盐组的菌丝生长缓慢。空白对照组则没有任何菌丝生长。

“你看!盐越多,真菌长得越快!”萧汀指着培养皿,兴奋地向农户们展示,“所以田里又有盐又有真菌,庄稼就生病了!”

叶澜则拿出涂鸦本,快速画下四个培养皿的情况,用不同密度的线条代表菌丝多少,旁边标注:“盐多→真菌多→庄稼病”,一目了然。

农户们看着直观的实验结果,终于明白了问题所在。林叔感慨道:“没想到这两个小家伙这么厉害,比我们大人还会找原因!”

确定了“盐-菌协同危害”的核心问题,叶之澜和萧凡立刻制定解决方案。“首先要降低土壤中的活性盐分,同时抑制真菌繁殖。”萧凡打开笔记本电脑,快速测算参数,“我们可以用秸秆炭+沸石做滤盐层,吸附多余的钠离子,再用生物抑制剂抑制真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