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灵途守护者 > 第400章 乡戏传远?新邀约

第400章 乡戏传远?新邀约(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老槐树的晨雾还没散尽,戏楼前就挤满了人——不是本村的乡亲,而是从十里八乡赶来的陌生人,有的扛着行李,有的抱着孩子,比赶集还热闹。他们手里都攥着张皱巴巴的纸条,上面画着简易的戏台图案,是邻村人帮忙画的指路标记,比货郎的地图还实用。“我们是从李家庄来的!”一个穿粗布褂子的汉子往前挤了挤,“听说你们的《农耕乐》比皮影戏还好看,比说书先生讲得还精彩,特意来求票的!”

我刚把麦秆铃铛挂在戏楼门口当装饰,就被人群围了个水泄不通。机械义肢的绿痕轻轻碰了碰共生草,藤蔓立刻“嗖”地钻出来,在人群外围织了个绿色的圈,维持秩序:“大家别挤,我们今天加演一场,比昨天的还精彩,比邻村的演出还热闹!”藤蔓比衙役还管用,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比敲锣警示还见效。

彩绒兽蹲在戏台边的干草堆上,四季兽、雪绒兽和水纹兽趴在它背上,小爪子扒着麦秆铃铛,时不时拨弄一下,“叮铃”声比货郎的拨浪鼓还清脆。山精首领穿着农夫戏服,正在后台整理稻草道具,看到这么多人,爪子有点抖:“比在京城演皇宫戏的人还多,比上次邻村的还热闹,我有点紧张!”

“别怕,就跟演给乡亲们看一样。”李婆婆递给他块荞麦饼,蓝布头巾上别着的干梅花随着动作轻晃,“吃点垫垫肚子,比灵晶糖球还顶饿,比京城的糕点实在,吃了就不慌了。”司徒雪抱着水晶琴坐在戏台侧方,指尖拨了个和弦,琴声比溪水叮咚还舒缓:“我先弹首《安神谣》,比老张头的符牌管用,你们听着就放松了。”

石桌上的金色珠子突然滚了滚,珠面映出万谷之源的光柱里,飘着些用芦苇编的新道具:芦苇席、芦苇筐、芦苇哨子,比麦秆装饰还质朴。本源之兽的九个脑袋正用尾巴尖把芦苇哨子吹得“呜呜”响,比村里的唢呐还动听。“准是给新戏准备的道具!”我刚说完,灵晶寿桃壳就“啪”地亮了,比戏楼的灯笼还暖。

“哗啦——”光柱里掉下来个大竹筐,里面装满了芦苇道具,摸起来比麦秆还软。侍从的声音顺着风飘过来,带着股欢喜:“本源之兽说乡戏该传遍更远的地方,这些芦苇道具比麦秆的还耐用,比司徒雪的琴声还接地气!”一个赶来看戏的老太太拿起芦苇席摸了摸:“这席子比我家的还软,比城里的棉垫舒服,铺在地上看戏正好!”

上午加演《农耕乐》时,台下的反应比预期还热烈——演到“春天播种”,有老农跟着喊播种的号子,比村里的张大爷还熟练;演到“夏天除草”,小孩子们举着芦苇哨子跟着吹,比麦秆铃铛还热闹;演到“秋天收割”,全场观众都站起来拍手,掌声比打雷还响,比皇宫的喝彩还真诚。

“这戏比啥都好看!”刚才来求票的汉子拍着大腿说,“比城里戏班的《才子佳人》实在,比送年货还让人开心!我们村想请你们去演三天,比邻村的报酬还多,比送银子实在!”周围的人都跟着起哄,有的说“我们村也请”,有的说“我们出马车接送”,比抢年货还积极。

中午,乡亲们和外来的观众一起在戏楼院子里吃饭——本村人带来了自家的干粮,外来人则拿出了从家里带来的特产:李家庄的枣糕、王村的酱菜、赵集的烧饼,比流水席还丰盛。大家围坐在一起,不分你我,比一家人还亲切。“这枣糕比京城的桂花糕还甜!”星痕咬了一口,眼睛一亮,“比货郎卖的还正宗,比灵晶糖球解腻。”

下午,我们正在讨论要不要接受各村的邀约,一个穿绸缎的中年人突然来了,手里拿着张烫金的帖子:“我是县城戏楼的老板,听说你们的乡戏比名角儿的还受欢迎,想请你们去县城演一个月,报酬是京城的两倍,比皇宫的赏钱还多!”他往戏台上瞅了瞅,看到芦苇道具和麦秆装饰,眼睛一亮:“这些道具比城里的机关道具还新颖,比水晶灯还吸引人,准能火!”

“我们得先想想。”我接过帖子,心里有点犹豫——去县城演出比在村里累,但能让更多人看到乡戏,比待在村里有意义。张大爷扛着锄头路过,正好听见:“去!咋不去?让县城人也见识见识咱们的乡戏,比他们的大戏还好看,比送银子还长脸!”王婶也跟着说:“我们帮你们看家和菜地,比雇人还放心,比你们自己惦记省事!”

正说着,金色珠子又亮了起来,珠面映出万谷之源的侍从们正在用芦苇道具搭戏台,本源之兽的九个脑袋凑在一起,像是在讨论新剧情。侍从的声音飘过来:“本源之兽说可以去县城,但别忘了排新的乡戏,比《农耕乐》还贴近生活,比京城的戏还暖心!”灵晶寿桃壳突然“啪”地弹起来,撞了撞我的手,像是在鼓励我答应。

“好!我们去!”我下定决心,“但我们有个条件——演出时要加演村里的真实故事,比虚构的戏文还动人,比县城的大戏实在!”戏楼老板笑着点头:“没问题!比名角儿的戏还有特色,比单纯赚钱有意义,我举双手赞成!”

傍晚,外来的观众陆续离开了,临走时都依依不舍,有的说“下次还来”,有的说“别忘了去我们村演出”。我们把各村的邀约整理好,记在李秀才帮忙写的本子上,比京城的账本还详细。李婆婆用今天的收入买了些新的芦苇,说要编更多道具:“比麦秆还耐用,比买木材省钱,去县城演出正好用。”

山精们和小兽们围着芦苇哨子玩得不亦乐乎,有的吹哨子,有的编芦苇筐,比在京城玩灵晶乐器还开心。司徒雪抱着水晶琴,正在改编《农耕乐》的曲子,想加入县城的元素:“比原来的更丰富,比单纯的乡谣好听,县城人肯定喜欢。”

金色的珠子在石桌上转了圈,里面映出县城戏楼的模样,比村里的戏楼还大,比京城的还热闹。平衡之钥的七彩光晕在我手腕上流转,与净化之火的光芒交织着往光柱飘,像是在期待县城的演出。“我们不会让大家失望的。”我轻轻说,比在皇宫立誓还坚定。

夜深了,戏楼的灯笼还亮着,芦苇道具和麦秆装饰摆得整整齐齐,比任何金银珠宝都珍贵。山精们和小兽们趴在彩绒兽背上睡着了,嘴角沾着枣糕渣,像撒了把碎糖。我往芦苇哨子里放了点灵枢蜜,往麦秆铃铛上浇了点清水,免得它们“饿”着。

“晚安。”我轻轻说,“愿乡戏能传遍更远的地方,愿更多人能感受到这份温暖。”夜风吹过老槐树,带着芦苇的清香和枣糕的甜气,四季兽的呼噜声、水纹兽的“吱吱”声,还有远处传来的狗吠,混在一起,像一首越传越远的乡戏歌谣。戏楼的灯笼明明灭灭,为这个充满希望的夜晚,添上了最踏实的光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