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归心似箭?故园暖(1 / 1)
县城戏楼的灯笼还亮着最后一盏,却挡不住我们归乡的脚步。马车上堆着观众送的礼物——编好的高粱杆灯笼、新磨的面粉、手工布鞋,还有本源之兽送的棉线道具,比去时的行李还满,比任何金银都珍贵。彩绒兽蹲在最上面的布包上,四季兽、雪绒兽和水纹兽挤在它身边,小爪子扒着车帘,眼睛直勾勾盯着通往村子的路,比第一次进城还急切。
“再快些!天黑前准能到家!”张大爷甩着马鞭,马跑得比兔子还快,车轮碾过石子路“咯噔”响,却比在县城的青石板路还让人踏实。我摸了摸怀里的葱花饼,是小栓娘凌晨起来烙的,还带着余温,比县城的任何美食都香:“这饼比皇宫的御膳还珍贵,比灵晶糖球还让人暖心,回去得让王婶也尝尝。”
李婆婆正往山精们手里塞野果,是从县城买的,却不如村里的甜:“回去第一件事就是给老槐树浇水,比给戏服缝金线还重要,比在县城住客栈还惦记。”司徒雪抱着水晶琴,指尖轻轻拨了下弦,棉线布谷鸟突然“咕咕”叫起来,像是在催马快点跑,比《布谷谣》还急着回家。
石桌上的金色珠子突然滚了滚,珠面映出村里的老槐树,乡亲们正站在树下张望,小柱子举着芦苇哨子,比我们还急。本源之兽的九个脑袋正用尾巴尖撒着野花,像是在铺路,比灵算册的投影还热闹。“快到了!”我刚说完,灵晶寿桃壳就“啪”地亮了,比马车里的油灯还暖,照亮了前面的路。
“哗啦——”光柱里掉下来个竹篮,里面装着村里的野果,比县城的新鲜十倍。侍从的声音跟着飘过来,带着点雀跃:“本源之兽说你们快到家了,这些野果比棉线道具还亲切,比司徒雪的琴声还解乡愁,乡亲们都等着呢!”山精首领拿起个野果咬了一口,眼睛亮了:“比县城的水果甜!比灵枢蜜还解渴,比任何礼物都让人想家。”
马车刚拐过山口,就看见村口的老槐树下挤满了人——王婶抱着刚蒸好的包子,李秀才拿着新写的唱词,小孩子们举着芦苇哨子,比过年还热闹。“回来啦!”张大爷的大嗓门先响起来,比敲锣还亮,“我们把乡戏传到县城啦,比名角儿的戏还火!”乡亲们都围过来,有的搬行李,有的递包子,有的摸小兽们的头,比亲人团聚还暖心。
“快尝尝我刚蒸的包子,比县城的还香!”王婶往我手里塞了个,“比你们带的葱花饼还热乎,比送银子实在!”小柱子拉着我的衣角,举着个新做的纸鸢:“小棠姐姐,我学编高粱杆灯笼了,比你教的还好看,比纸鸢还好玩!”我摸了摸他的头,眼泪差点掉下来——还是家里好,比县城的戏楼还让人踏实。
中午,乡亲们在老槐树下摆了流水席,比县城的饭馆丰盛十倍——有炖鸡、有蒸鱼、有刚摘的青菜,还有李婆婆最拿手的小米粥,比任何山珍海味都香。大家围坐在一起,听我们讲县城演出的趣事:讲观众送礼物的热闹,讲小孩子们抢布谷鸟的可爱,讲县太爷请演出的荣耀,比说书先生讲的还生动。
“咱的乡戏能火到县城,比中了状元还长脸!”张大爷举着酒杯说,“以后咱多排新戏,比《农耕乐》还精彩,比县城的大戏还实在,让更多人知道咱村的故事!”李秀才也跟着说:“我写了新唱词,比之前的还顺口,比唐诗宋词还接地气,就叫《故园谣》,比《布谷谣》还暖人心!”
下午,我们把县城带回来的礼物分给乡亲们——给王婶送了县城的绸缎,比村里的布还软;给张大爷送了新磨的面粉,比家里的还细;给小孩子们送了棉线布谷鸟,比他们的玩具还新奇。乡亲们拿着礼物,比得了压岁钱还开心,比任何赏赐都珍贵。
“我教你们编高粱杆灯笼吧!”李婆婆拿出材料,比在县城教农妇还耐心,“比编草绳还简单,比买灯笼省钱,晚上挂着比油灯还亮!”小孩子们围在她身边,比学写字还认真,手指虽然笨拙,却比城里的小孩还专注。
司徒雪抱着水晶琴坐在老槐树下,弹起了李秀才写的《故园谣》,琴声比溪水还柔,比任何曲子都暖心。山精们跟着唱,乡亲们也跟着哼,连小兽们都安静下来,比在县城演出还投入。金色的珠子在石桌上转了圈,珠面映出万谷之源的本源之兽,正跟着琴声晃尾巴,比观众还开心。
傍晚,我们收拾老戏楼,把县城带回来的道具和乡亲们送的礼物摆好,比在县城的后台还整齐。李婆婆用县城的面粉蒸了包子,比之前的还香;雷耀算了算演出的收入,比预计的还多,比在京城赚的还踏实;星痕则在戏楼的墙上画了幅画,画着老槐树和乡亲们,比城里的山水画还动人。
“以后咱们就在村里排戏,”我对大家说,“既给乡亲们演,也去附近的村镇演,比在县城还自在,比赚大钱还开心!”大家都点头,比在皇宫领旨还坚定——这里有最亲的人,最暖的情,比任何繁华都珍贵。
夜深了,老槐树下的灯笼还亮着,比县城的还暖。山精们和小兽们趴在彩绒兽背上睡着了,嘴角沾着包子渣,像撒了把碎糖。我往老槐树上浇了点水,往灵晶乐器里放了点野果,轻轻说:“晚安,我的家。”夜风吹过老槐树,带着饭菜香和泥土的气息,四季兽的呼噜声、水纹兽的“吱吱”声,还有远处传来的蛙鸣,混在一起,像一首最温柔的故园歌谣。戏楼的灯笼明明灭灭,为这个温暖的夜晚,添上了最踏实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