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乡戏巡教?万村和(1 / 1)
老槐树的晨雾还没散尽,三辆马车就停在了戏楼前,车身上插着“乡戏巡教”的小旗,比县城戏楼的招牌还醒目。车厢里装满了道具材料:成捆的高粱杆、棉线、柳条,还有本源之兽送的海藻道具,比赶集的货郎车还齐全;车座上摆着乡亲们连夜烙的葱花饼,比县城的糕点还香,用布包得严严实实,怕路上凉了——今天我们要去周边五个村镇教排乡戏,比去县城演出还让人期待,比过年走亲戚还热闹。
“都坐稳了!第一站先去李家庄,比预计的路近,比赶早集还快!”张大爷甩着马鞭,马跑得比兔子还欢,车轮碾过石子路“咯噔”响,却比在县城的青石板路还踏实。我摸了摸怀里的《渔村乐》戏谱,是李秀才抄的副本,字迹比城里的先生还工整:“这戏谱比黄金还珍贵,比灵晶砂还实在,教完一个村就留一本,比送银子还贴心。”
彩绒兽蜷在我身边,四季兽、雪绒兽和水纹兽挤在它怀里,小爪子扒着车帘,时不时对着路边的野花叫两声,比第一次进城还兴奋。山精首领穿着迷你渔翁戏服,手里攥着个柳条小渔船,在车厢里来回踱步,比教戏的先生还紧张:“等会儿教他们编渔船,比在村里教乡亲们还得耐心,比演皇宫戏还重要!”
石桌上的金色珠子突然滚了滚,珠面映出万谷之源的光柱里,飘着些用棕榈叶编的新道具:棕榈叶蓑衣、斗笠、小渔网,比海藻道具还耐用。本源之兽的九个脑袋正用尾巴尖穿棕榈叶,比村里的老篾匠还麻利,比灵算册的投影还生动。“准是给巡教的新道具!”我刚说完,灵晶寿桃壳就“啪”地亮了,比车厢里的油灯还暖,照亮了每个人的笑脸。
“哗啦——”光柱里掉下来个竹筐,里面装满了棕榈叶道具,摸起来糙糙的,比蓑衣还结实。侍从的声音跟着飘过来,带着点欢喜:“本源之兽说棕榈叶适合各村用,比柳条还耐晒,比司徒雪的琴声还接地气,教起来也省事!”张大爷从车窗外探进头,拿起斗笠戴在头上:“这比我家的草帽还凉快,比买的还结实,下地能戴,演戏也能用,比单纯的道具实用!”
马车刚进李家庄,就看见村口挤满了人——村长领着乡亲们站在路边,手里拿着新磨的面粉、刚摘的野果,比过年迎亲戚还热情。“可把你们盼来了!”村长大笑着迎上来,往马车上塞面粉,“比请城里的戏班还难,比送银子还实在,快进村里坐!”小孩子们围着马车跑,有的摸彩绒兽的毛,有的抢山精手里的小渔船,比看杂耍还热闹。
上午,我们在李家庄的晒谷场搭起临时戏台,开始教编棕榈叶道具。李婆婆拿着棕榈叶示范:“先把叶子压平,比熨衣服还讲究,再按纹路编织,比编竹篮还简单——看,斗笠的顶就编好了,比画图纸还直观!”乡亲们围坐成圈,跟着学,有的编蓑衣,有的编斗笠,比赶制年货还认真。有个老大娘编了半天没编好,急得直跺脚:“比纳鞋底还难,比绣花还费眼——你再教我一遍呗?”山精首领赶紧跑过去,用爪子比划着教,比李婆婆还耐心,引得众人直笑。
司徒雪抱着水晶琴坐在旁边,指尖轻轻拨了下弦,刚编好的棕榈叶道具突然跟着琴声晃起来——蓑衣“飘”动,斗笠“转”圈,比真的还像回事。水纹兽喷出水雾,在道具周围织出层淡蓝光晕,比皮影戏还梦幻。“《棕榈谣》配这个正好,”她笑着说,“比《海藻谣》还质朴,比《故园谣》还接地气,学起来也容易,比教城里的曲子省事。”
中午,李家庄的乡亲们在晒谷场摆了流水席,比县城的饭馆丰盛——有炖鸡、有蒸鱼、有刚摘的青菜,还有自家酿的米酒,比皇宫的御膳还香。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饭,聊着戏,比一家人还亲切。“下午教我们排《渔村乐》吧!”村长举着酒杯说,“比学编道具还期待,比送银子还开心,我们都想演!”我笑着点头:“没问题,比排新戏还简单,比教编道具还快!”
下午排戏时,出了个小插曲——扮演老渔民的大叔总学不会撒网的动作,要么撒得太近,要么撒得太远,比学写字还难。张大爷赶紧示范:“胳膊要用力甩,比扔石头还猛,手腕再转一下,比甩鞭子还巧——对,就是这样!”大叔跟着学,试了五遍终于像样了,比中了彩票还开心。小孩子们扮演渔家娃,围着“渔网”跑,比在村里玩还尽兴,比演真戏还投入。
傍晚,我们在李家庄演了段《渔村乐》的片段,乡亲们自己编的棕榈叶道具用在戏里,比我们带的还接地气。台下的观众拍着手喊“好”,比在县城的喝彩还响亮,比任何掌声都真诚。“明天去我们村吧!”邻村的乡亲们听说了,都跑来邀请,有的说“我们出马车”,有的说“我们管饭”,比抢年货还积极。
离开李家庄时,乡亲们送了我们好多礼物——有棕榈叶编的道具、自家做的咸菜、手工的布鞋,比去时的行李还满,比任何金银都珍贵。村长拉着我的手说:“以后常来教我们排新戏,比请城里的戏班还强,比送银子还实在!”我点头答应:“一定来,比走亲戚还勤,比教编道具还积极!”
马车驶离李家庄时,夕阳已经西下,把天空染成了金黄色。彩绒兽蜷在我身边睡着了,四季兽、雪绒兽和水纹兽趴在它背上,小爪子还攥着乡亲们送的小布偶。金色的珠子在石桌上亮了亮,珠面映出万谷之源的本源之兽,正用棕榈叶编戏台,比我们还热闹;侍从们举着道具,跟着《棕榈谣》的调子晃,比观众还投入。
“今天真开心,”我轻轻说,“比在县城演出还踏实,比赚大钱还满足。”张大爷甩着马鞭,笑着说:“明天去王村,比李家庄还热闹,比教编道具还开心!”夜风吹过马车,带着饭菜的香味和棕榈叶的清香,四季兽的呼噜声、水纹兽的“吱吱”声,还有远处传来的狗吠,混在一起,像一首越传越远的乡戏歌谣。马车的灯笼明明灭灭,为这个充满希望的夜晚,添上了最温暖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