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灵途守护者 > 第410章 赵集传戏?烟火浓

第410章 赵集传戏?烟火浓(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马车刚拐过山头,赵集的轮廓就出现在眼前——青石板铺的街道比王村的土路还平整,两旁的商铺挂着褪色的招牌,比县城的还接地气;集市上的摊贩已经摆开了摊子,卖菜的、卖肉的、卖杂货的,吆喝声比货郎的拨浪鼓还响亮;街角的老茶馆飘着茶香,比家里的小米粥还诱人。和李家庄的安静、王村的质朴不同,赵集是个热闹的集市村,比前两个地方都有烟火气,比赶年集还让人觉得亲切。

“快看!那不是‘乡戏巡教’的马车吗?”一个卖豆腐脑的老汉先认出了我们,手里的勺子“哐当”掉在锅里,比见了熟人还激动。瞬间,集市上的人都围了过来,有的放下手里的秤,有的停下挑货的担子,比抢便宜货还积极。赵集的村长挤在最前面,手里拿着个算盘,比账房先生还着急:“可算来了!我们昨天就派人在路口等,比盼粮食丰收还急,比请城里的戏班还上心!”

张大爷跳下车,把棕榈叶斗笠摘下来扇了扇:“别急别急,我们先把行李卸了,比教编道具还快,比排戏还省事!”我刚要搬车座上的道具材料,机械义肢的绿痕碰到了车边的竹筐,共生草的藤蔓突然“嗖”地钻出来,把材料一个个卸下来,还按类别摆好,比伙计还麻利:“这藤比在王村还勤快,比搬东西还快,比雇人帮忙省钱,省得你们累得直喘气。”

彩绒兽从马车上跳下来,被集市的热闹吓了一跳,赶紧躲到我身后;四季兽和雪绒兽好奇地探着头,小爪子扒着我的衣角;只有水纹兽胆子大,跑到卖鱼的摊子前,对着装鱼的水盆“吱吱”叫,比见了灵晶砂还兴奋。山精首领拿着蒲草小鸭子,给围过来的小孩看:“这鸭子会‘游’呢,比真鸭子还好玩,比城里的玩具还新奇!”孩子们立刻忘了集市的热闹,围着山精转,比追着买糖画还积极。

石桌上的金色珠子突然滚了滚,珠面映出万谷之源的光柱里,飘着些用麻线编的新道具:麻线箩筐、小推车、布老虎,比蒲草道具还结实。本源之兽的九个脑袋正用尾巴尖把布老虎的耳朵缝好,比村里的针线活还细致,比灵算册的投影还生动。“准是给赵集的新道具!”我刚说完,灵晶寿桃壳就“啪”地亮了,比集市的灯笼还暖,把周围照得亮堂堂的。

“哗啦——”光柱里掉下来个大布包,里面装满了麻线道具,摸起来糙糙的,比麻绳还耐用。侍从的声音跟着飘过来,带着点欢喜:“本源之兽说赵集是集市村,麻线道具耐折腾,比蒲草的还结实,比司徒雪的琴声还贴生活,教集市上的乡亲们正合适!”卖豆腐脑的老汉拿起麻线箩筐看了看:“这比竹筐还结实,比城里的塑料筐耐用,买菜时能装,演戏时能用,比单纯的道具实用!”

上午,我们把教戏的场地选在集市旁的空地上,比晒谷场还热闹。李婆婆拿着麻线示范编箩筐:“先把麻线搓成绳,比纳鞋底的线还粗,再交叉编织,比编竹篮还简单——看,这样底就编好了,比画图纸还直观!”乡亲们围坐成圈,有卖菜的大婶,有杀猪的大叔,还有开杂货铺的老板,比赶集还认真。开杂货铺的张老板编了半天,箩筐底还是歪的,急得直挠头:“比算账本还难,比盘点货物还费神——您再教我一遍呗?”李婆婆笑着点头,比教王村的媳妇还耐心。

司徒雪抱着水晶琴坐在旁边的石阶上,指尖轻轻拨了下弦,刚编好的麻线道具突然跟着琴声动起来——小推车“吱呀”响,布老虎“摇”着头,比真的还像回事。水纹兽也跟着喷水,在道具周围织出层淡蓝光晕,比皮影戏还梦幻,引得集市上的人都围过来看,比看杂耍还热闹。“《麻线谣》配集市正合适,”她笑着说,“比《蒲草谣》还热闹,比《棕榈谣》还接地气,和赵集的烟火气最配,比教前两个地方的调子还贴切。”

中午,乡亲们非要请我们去老茶馆吃饭,比家里的餐桌还热闹。茶馆老板端来刚炒的菜:有炒青菜、炖排骨、炒河虾,还有赵集特色的“麻线饼”,比县城的大酒楼还丰盛。卖豆腐脑的老汉往我碗里夹了块饼:“这饼比城里的葱油饼还香,比我家的豆腐脑还顶饿,快尝尝!”村长举着酒杯说:“我们赵集人最实在,比送银子还真心,你们教我们排戏,我们就请你们吃最好的!”

下午排戏时,出了个有趣的小插曲——卖肉的王大叔扮演老渔民,非要把自己卖肉的砍刀当成“渔刀”用,比真的渔刀还锋利,引得众人直笑:“王大叔,这是演戏,比杀猪还温柔点!”王大叔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把砍刀换成了木刀,比之前自然多了。孩子们扮演渔家娃,围着“渔网”跑,手里还拿着麻线布老虎,比在王村的演出还热闹,比任何庆典都开心。

突然,集市上刮起了一阵大风,把麻线道具吹得“哗啦”响,小推车差点被吹倒。共生草的藤蔓赶紧缠住道具,比绳子还结实;乡亲们也都跑过来帮忙,有的扶道具,有的捡散落的麻线,比救火还齐心。“有你们帮忙,比啥都强!”我擦了擦汗说,“比在县城雇人还贴心,比送银子还暖心,赵集的乡亲真实在!”

风停后,我们接着排戏。集市上的人越聚越多,有的甚至忘了摆摊,比看名角儿的戏还投入。有个卖糖画的师傅,还特意给孩子们画了麻线布老虎的糖画,比真的还像:“这戏比啥都好看,比我的糖画还吸引人,我免费给孩子们画,比送银子还开心!”

傍晚,我们在空地上演了段《渔村乐》的片段,乡亲们用麻线道具演得有模有样,比前两个地方的还热闹,比县城的演出还接地气。台下的观众拍着手喊“好”,比在王村的喝彩还响亮,比任何掌声都真诚。卖豆腐脑的老汉往台上扔了袋新磨的面粉:“给你们做干粮,比城里的白面香,比送银子实在!”

离开赵集时,天已经黑了,集市上的灯笼都亮了起来,比白天还热闹。乡亲们送了我们好多礼物——有麻线编的道具、赵集特色的麻线饼、手工的布鞋,比去王村时的行李还满,比任何金银都珍贵。村长拉着我的手说:“以后常来教我们排新戏,比请城里的戏班还强,比送银子还实在!”我点头答应:“一定来,比走亲戚还勤,比教编道具还积极!”

马车驶离赵集时,集市的吆喝声还能隐约听到,比远处的蛙鸣还清晰。彩绒兽蜷在我身边睡着了,四季兽、雪绒兽和水纹兽趴在它背上,小爪子还攥着乡亲们送的麻线布老虎。金色的珠子在石桌上亮了亮,珠面映出万谷之源的本源之兽,正用麻线编戏台,比我们还热闹;侍从们举着道具,跟着《麻线谣》的调子晃,比观众还投入。

“赵集的烟火气真浓,”我轻轻说,“比在县城演出还踏实,比赚大钱还满足。”张大爷甩着马鞭,笑着说:“明天去最后一站孙家庄,比赵集还热闹,比教编道具还开心!”夜风吹过马车,带着麻线饼的香味和集市的烟火气,四季兽的呼噜声、水纹兽的“吱吱”声,还有远处传来的吆喝声,混在一起,像一首越传越远的乡戏歌谣。马车的灯笼明明灭灭,为这个充满希望的夜晚,添上了最温暖的光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