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孙庄收尾?乡戏延(1 / 1)
天边的启明星还没隐去,马车就驶进了孙家庄的地界。和赵集的热闹不同,孙家庄藏在山坳里,村口的老银杏树比村里的祠堂还古老,枝桠像撑开的大伞,比城里的凉亭还阴凉;村前的小溪清澈见底,游着几尾小鱼,比县城的池塘还干净;家家户户的烟囱冒着淡淡的炊烟,混着柴火的香味,比任何熏香都让人踏实——这是我们乡戏巡教的最后一站,比前几个地方都安静,比回自己村还让人觉得舒心。
“来了来了!”村口的老槐树下,孙家庄的村长领着几个老人在等,手里拿着刚煮好的鸡蛋,比赵集的迎接队伍朴素,却比任何礼物都暖心。“路不好走,你们辛苦了!”老村长把鸡蛋往我们手里塞,“比城里的茶叶蛋还香,比干粮顶饿,快趁热吃!”他身后的孩子们躲在树后,探着头偷看彩绒兽,比害羞的小媳妇还腼腆,比在赵集时安静不少。
张大爷跳下车,伸了个懒腰:“最后一站了,教完就能回家吃王婶的葱花饼了,比任何山珍海味都香!”我刚要搬道具材料,机械义肢的绿痕碰到了车边的麻线布老虎,共生草的藤蔓突然“嗖”地钻出来,把材料整整齐齐摆到银杏树下,还在周围铺了层干草,比地毯还软和:“这藤比在孙家庄还贴心,比铺床还仔细,比雇人收拾省事,省得大家坐地上凉着。”
彩绒兽从马车上跳下来,这次没躲,反而凑到老村长身边,用脑袋蹭了蹭他的手,比在赵集时温顺;四季兽和雪绒兽跑到小溪边,用爪子扒着水玩,比见了灵晶砂还开心;水纹兽则喷了点水雾,在银杏树下织出层淡蓝光晕,比皮影戏的光影还柔和。山精首领拿着麻线小推车,走到躲在树后的孩子们面前,把推车递过去:“别怕,这能‘推’呢,比真车还好玩,比城里的玩具还新奇!”孩子们犹豫了半天,终于有个小丫头伸出手,轻轻碰了碰推车,引得其他孩子也围了过来。
石桌上的金色珠子突然滚了滚,珠面映出万谷之源的光柱里,飘着些用芦苇杆编的新道具:芦苇杆风车、小竹排、稻草人,比麻线道具还轻巧。本源之兽的九个脑袋正用尾巴尖吹风车,“呼呼”的风声从珠面传出来,比真的还像。“准是给孙家庄的收尾道具!”我刚说完,灵晶寿桃壳就“啪”地亮了,比村里的油灯还暖,把银杏树下照得亮堂堂的。
“哗啦——”光柱里掉下来个竹篮,里面装满了芦苇杆道具,摸起来轻飘飘的,比稻草还结实。侍从的声音跟着飘过来,带着点不舍又欢喜:“本源之兽说巡教收尾得添点热闹,这些芦苇杆风车比麻线布老虎还讨喜,比司徒雪的琴声还轻快,孙家庄的孩子们准爱,也算是给巡教画个圆满的句号!”老村长拿起风车晃了晃,“呼呼”声真响:“这比我小时候玩的还精致,比城里的塑料风车耐用,孩子们玩着开心,比啥都强!”
上午,我们在银杏树下教编芦苇杆道具。李婆婆拿着芦苇杆示范做风车:“先把杆削成四瓣,比削铅笔还讲究,再用棉线固定,比缝扣子还简单——看,一吹就转,比画图纸还直观!”乡亲们围坐成圈,有老人,有年轻人,还有慢慢放开胆子的孩子们,比在赵集时安静,却比任何时候都认真。有个老奶奶眼神不好,穿线总穿不进去,小丫头主动跑过去帮忙:“奶奶,我帮您,比您自己穿还快,比绣花还简单!”引得众人直笑,比看杂耍还暖心。
司徒雪抱着水晶琴坐在银杏树根上,指尖轻轻拨了下弦,刚编好的芦苇杆风车突然跟着转起来,“呼呼”声和琴声合在一起,比溪水叮咚还动听;水纹兽喷了点水雾,在风车周围织出层淡金光晕,比皮影戏还梦幻。“《芦苇谣》配收尾正合适,”她笑着说,“比《麻线谣》还轻快,比前几个地方的调子都温馨,和孙家庄的安静最配——也有点想家里的老槐树了,比银杏树下还让人踏实。”
中午,孙家庄的乡亲们在银杏树下摆了长桌宴,菜都是自家种的、养的:炒青菜、炖土鸡、煎小鱼,还有老村长亲手做的“银杏饼”,比赵集的麻线饼还香,比县城的大酒楼还丰盛。大家围坐在一起,慢慢吃,慢慢聊,比在赵集时从容,比一家人还亲切。“巡教结束了,你们还会来吗?”老村长举着碗问,“比请城里的戏班还盼着你们,比送银子还真心!”我点头说:“肯定来!等我们排了新戏,第一个来孙家庄演,比走亲戚还勤,比教编道具还积极!”
下午排戏时,孙家庄的乡亲们学得比前几个地方都快——老人们演渔翁渔妇,比张大爷还自然;年轻人演划船的渔民,比王村的大叔还投入;孩子们演渔家娃,拿着芦苇杆风车跑,比在赵集时还开心。没有热闹的起哄,却有真诚的掌声,比任何时候都让人感动。老村长看着戏台,摸了摸胡子笑:“咱村也能排戏了,比过年还开心,比当村长还威风!”
排完戏,我们把剩下的道具材料和戏谱都留给了孙家庄:“这些比黄金还珍贵,比灵晶砂还实在,你们照着练,比我们在这儿教还方便,比送银子还贴心!”乡亲们都红了眼眶,老村长握着我的手说:“以后常来,比亲人还亲,比啥都重要!”
离开孙家庄时,夕阳把银杏树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孩子们举着芦苇杆风车追在马车后,跑了老远才停下。马车里装满了乡亲们送的礼物:银杏饼、晒干的野菜、手工的布鞋,比去时的行李还满,比任何金银都珍贵。金色的珠子在石桌上亮了亮,珠面映出万谷之源的本源之兽,正用芦苇杆编“圆满”二字,比任何时候都热闹;侍从们举着道具,跟着《芦苇谣》的调子晃,比观众还不舍。
“巡教结束了,”我轻轻说,“比在县城演出还满足,比赚大钱还开心。”张大爷甩着马鞭,笑着说:“回家!吃王婶的葱花饼去,比银杏饼还香,比任何东西都让人想家!”夜风吹过马车,带着银杏饼的香味和孙家庄的安静,四季兽的呼噜声、水纹兽的“吱吱”声,还有远处孩子们的笑声,混在一起,像一首温馨的收尾歌谣。马车的灯笼明明灭灭,为乡戏巡教的圆满,添上了最温暖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