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 第522章 谁在唱谣,谁就是火

第522章 谁在唱谣,谁就是火(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老周挠了挠后脑勺,突然听见身后传来清脆的童声:阿爷,这歌谣里的八梭来回,是不是跟您织的花布一样?他回头望去,几个扎羊角辫的小囡正围着告示蹦跳,发梢沾着的桐花,落在万众护一技万字上,像朵小小的火苗。

老周的黄包车刚拐进爱多亚路,后车板上的客官突然哼了半句:一吐丝,二上机——他手一抖,车把差点撞上路旁的梧桐树。

回头看时,穿长衫的先生正望着弄堂口的砖墙笑,墙根下几个小囡正跳着绳念:三不过九要记齐!

阿爷!扎羊角辫的小丫头跑过来拽他裤脚,王师母说我阿爹织的杭罗,就是按这口诀上机的!老周蹲下身,见她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告示,边角还沾着糖粥渍。三不过九四个字被她用红漆涂得发亮,像颗小太阳。

他喉结动了动——三天前他还在骂贴告示的是吃饱了撑的,如今倒觉得这字儿比戏文还顺嘴。

茶馆里的瓷盅一声磕在桌上。刘爷您轻点!跑堂的阿福忙去擦溅出的茶,却见那穿拷绸衫的老头正用筷子头敲着桌沿打拍子:经纬七比三,软过柳条梢——他突然顿住,压低声音问阿福,你说这词儿,像不像当年老顾绸庄的软缎配方?阿福手底下抹桌子的动作没停,指节却在桌缝里轻轻叩了三下——这是顾先生教的暗号,意思是继续传。

弄堂深处的阁楼里,王师母正拍着外孙睡觉。宝宝乖,莫哭闹——她哼得轻,却比平时多了分力道,阿爹明早织绸袍,经纬七比三,软过柳条梢。怀里的小娃娃抓着她衣襟咯咯笑,她低头时,鬓角的银簪碰响了床头的木盒——里面藏着她丈夫偷抄的提花机图纸,此刻正压着半张告示,万众护一技技字被折了个角,正好盖住二字。

同一时刻,三百里外的绍兴。

顾承砚掀开门帘时,地下室的炭炉正噼啪作响。

七位传承匠人本应坐满条凳,此刻只空着三个位置。顾先生。最年长的沈师傅摸了摸茶盏,那三个老兄弟说,南边有户养蚕人家缺个看茧的,他们去搭把手。他声音很轻,却像块石头沉进顾承砚心里——他当然懂,所谓搭把手,不过是给日伪特务多设几道迷障。

他没接话,只从怀里取出卷土布。

粗麻底子上染着斑驳色块,红一块青一块,像晒坏的旧被面。

沈师傅凑近了看,老花镜滑到鼻尖;张师傅用指甲刮了刮布面,突然倒抽口冷气:这...这是双纬嵌织法的色标!他手指发颤,当年我师父教我时,用七种染料对应七种织法,红是斜纹,青是缎纹——

还有靛蓝。顾承砚补了句,对应双层经纱。他展开土布,色块在炭炉光下泛着暖调,我让人把整套工艺拆成二十四道工序,每道工序对应一种颜色组合。他指了指右上角的墨点,这里是第七道,经纬七比三。

张师傅突然站起来,撞得条凳在青砖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响。顾先生,您这是把金贵的手艺...织进破布里了?他眼眶发红,当年我师父被日商逼得跳黄浦江,临终前说宁肯带进棺材,也不便宜小日本,可您...您是要把棺材板掀开,让手艺活过来!

顾承砚按住他肩膀,掌心能感觉到老匠人肩胛骨的凸起。沈师傅,他转向最年长的那位,这布会由青鸟分七条路线送出去。

每条路线的终点,都有个能看懂色标的人。他笑了笑,等他们把七块布拼起来——

就是完整的工艺图。沈师傅接口,浑浊的眼睛突然亮得惊人,就算日本人烧了所有织机,撕了所有账本,只要有人记得这些颜色,手艺就断不了根!

地下室的门突然被推开条缝,冷风裹着雨丝钻进来。

青鸟的影子闪了闪,压低声音:顾先生,上海来消息,《申报》今天登了首新歌谣,说是皖南山村的先生写的。

顾承砚回到客栈时,窗台上的煤油灯正晃着昏黄的光。

民谣抄本摊开在桌上,最新一页的字迹带着墨香:蚕不吃叶吃月光,吐出银丝连四方;若有坏人来抢夺,丝线缠颈做锁缰。他指尖抚过二字,喉结动了动——这不是他们计划里的内容,是有人自发接了火种,往更深处撒去。

现在,我不再是唯一的织网人了。他对着月光轻声说。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月亮像块洗干净的银盘,把青石板照得发白。

他合上册子,突然听见楼下传来细碎的脚步声——是苏若雪的信鸽到了?

第二日清晨,苏若雪在法租界的阁楼里拆信。

信纸上只画了只振翅的鱼,尾巴上沾着几点水痕。

她认得这是无锡渔会的暗号:鱼代表,振翅是,水痕是。

她把信纸凑近烛火,隐显的字迹慢慢浮出来:谷雨前后,太湖芦苇荡有客来。

窗外,梧桐叶上的水珠正滴进铜盆,溅起的涟漪里,倒映着民间织录四个字的残影——像团被雨浇不灭的火,正顺着风的方向,往更湿润的泥土里钻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