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 第523章 没人点火,火自己烧起来

第523章 没人点火,火自己烧起来(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雨丝顺着法租界阁楼的瓦檐滴落,苏若雪捏着信纸的指尖微微发颤。

无锡渔会的暗号在烛火下泛着淡褐色,谷雨前后,太湖芦苇荡有客来的隐字像根细针,扎得她心口发紧——原定交接铜蚕钮的技术骨干是苏记染坊的陈叔,他跟着顾承砚改良过三次靛蓝工艺,断不会无故爽约。

她将信纸揉成碎末扔进铜盆,看火星子舔着纸灰窜起又落下,转身从衣柜暗格里取出一支乌木簪。

簪头雕着并蒂莲,是顾承砚去年送的定情物,此刻被她别在鬓边,凉意贴着耳后皮肤。

太湖芦苇荡的晨雾还未散透时,苏若雪已立在泊船处。

竹篙点水的轻响由远及近,穿青布短打的少年从芦苇丛里钻出来,裤脚沾着泥,脸上还挂着未干的露水。阿姐?他脆生生唤了句,手往怀里掏了又掏,摸出个裹着油布的铁盒,阿爷说要给顾先生的。

铁盒边缘结着暗红的锈,苏若雪接过来时,指腹触到一处凹痕——那是当年日商砸坏织机时留下的,和顾承砚给她看过的老照片里,工人们护着的工具箱一模一样。

她喉头发紧,蹲下来与少年平视:陈叔呢?

陈阿公没等到谷雨。少年低头绞着衣角,指节上沾着水草汁,上个月涨潮,他撑船去采菱角,船翻在月亮湾。

走前拉着我手说,小锁子,阿爷当年跳黄浦江被救起,十三个人发过誓,顾家的手艺要传三代他突然仰起脸,眼睛亮得像晨雾里的星子,阿爷还说,你们播的种,我们一直看着发芽。

苏若雪的眼眶热了。

她解开油布,铁盒一声打开,里面躺着卷得整整齐齐的胶卷,片头用红绳系着片干枯的桑叶——正是顾承砚半年前让各地工人用的标记。

她把胶卷贴身收好,摸出块桂花糖塞进少年手心:替我谢谢阿爷。

少年舔着糖跑远了,船桨搅碎的涟漪里,苏若雪看见自己泛红的眼尾。

她摸出怀表,指针刚过七点,正是顾承砚在闸北仓库看织机的时辰。

顾承砚接到消息时,正蹲在染缸前调试新配的蓝靛。

缸里的水泛着翡翠色,他沾了点在指尖,对着光看了三秒——浓度刚好。

身后传来青鸟的脚步声,他头也不回:可是苏小姐的信?

不止。青鸟把写满字迹的纸页摊在他面前,无锡渔会说,交接的是个十二岁的渔家娃,铁盒里胶卷完好。他顿了顿,那孩子的阿爷,是当年跳黄浦江被救起的十三人之一。

染缸的热气腾起来,模糊了顾承砚的眼镜片。

他摘下眼镜擦拭,指节在镜架上叩了两下——十三人名单他倒背如流,带头的老周头去年冬天还托人送过两斤碧螺春,说看着小顾先生的布卖去南洋,比喝十坛黄酒还痛快。

有些契约,签在血脉里。他突然开口,声音轻得像落在染缸里的雨,我们总想着手把手教,却忘了...火种落在泥土里,自然会有新根长出来。

三日后,六座城镇的茶棚里多了首新童谣。

松江的老茶客拍着大腿唱:三月启种蚕儿胖,嘉善的船工却哼:四月启种茧儿香;青浦的孩童追着跑:七桥过江水不凉,南汇的阿婆摇着蒲扇:八桥过江月更亮。

青鸟把收集来的唱本往顾承砚桌上一撂,嘴角难得翘了翘:松江的版本改回了,南汇的娃娃现在都唱。他抽出张被茶水洇湿的纸,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三月倒春寒,蚕宝宝要挨冻嘞——是卖馄饨的王伯的笔迹,他年轻时在顾记绸庄染过三年布。

顾承砚翻着唱本,指腹划过这些被修正的字眼,喉结动了动。

窗外的梧桐叶沙沙响,他忽然想起上个月在嘉定,有个挑着麦芽糖的老汉追着他喊:顾先生,你那布的缩水率,我刻在镇东桥第三块石缝里了!当时他只当是句疯话,此刻却在苏若雪新整理的信里,看见镇东桥石缝数据的字样。

你看。苏若雪抱着一摞信推门进来,发间的并蒂莲簪子闪了闪,苏州的信说夜里有人在桑田插标桩,标着晨露重,防白僵;嘉兴的风筝上画着染缸火候图,被孩子们追着跑时掉下来半张;还有...还有她翻出最后一封信,信纸边缘沾着稻穗,青浦的农妇说,她们把经线比例编成了织毛衣的花样。

她铺开一张泛黄的上海地图,用红笔在各个位置点上小点——松江的点旁标着,嘉善的点旁写着,南汇的点旁画了个小染缸。连起来看...她的笔尖沿着小点划了条曲线,是顾记二十年前的织机改良路线。

顾承砚凑近地图,鼻尖几乎要碰到纸页。

红笔点连成的线在他眼前晃动,恍惚间竟与记忆里老匠人们的脚印重合——七十年前,顾老太爷带着学徒们挑着织机走街串巷;三十年前,顾父背着染样册跑遍江南;如今...他望着地图上越来越密的红点,喉咙发紧。

我们藏了火种,苏若雪轻轻说,可没想到,风一吹,它自己就燎原了。

话音未落,楼下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青鸟撞开房门,额角沾着汗,手里攥着张刚撕下来的报纸:顾先生,日本改良所的人...他突然顿住,看了眼苏若雪,又把话咽回去,码头那边有急讯,得您亲自去。

顾承砚接过报纸,头版标题刺得他眯起眼——大日本纺织改良所重启民间工艺调查。

他把报纸折起,塞进袖管,转身对苏若雪笑了笑:去把地图收起来。

苏若雪应了声,指尖抚过地图上最后一个红点——那是今天凌晨刚收到的信,来自崇明岛,写着潮位线与蚕室地基的距离。

她抬头时,顾承砚已经跟着青鸟出了门,脚步声在楼梯间回响,像敲在她心尖上的鼓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