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 第533章 灶台边的话,比电报还快

第533章 灶台边的话,比电报还快(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顾承砚点头,目光亮得像淬了星火:“全上海的弄堂里,哪家没有几坛酱菜?巡捕房查电报线,查米粮车,可谁会翻百姓的酱坛子?”他从袖中摸出块碎陶片,是今早从虹口废墟捡的,“我让人查过,日商的粮库也用陶坛存杂粮——霉斑能坏他们的粮,也能当咱们的笔。”

苏若雪接过陶片,指腹蹭过边缘的粗粝。

她忽然想起幼时在苏府账房,父亲教她用密线记暗账:“霉斑密度代表月份……菌丝走向指示方向……”她指尖在陶片上比画,“坛数对应人数?就像‘三坛霉’是三人,‘七道丝’是初七?”

“对!”顾承砚一拍桌,惊得灶上的瓷勺“当啷”落进汤里,“再编套腌菜口诀当掩护,比如‘宜用糙米拌曲,七日翻缸’——糙米是暗号,七日就是七月初七,翻缸指南行。”他握住她沾着菌香的手,“你从前管账房能把银钱串成线,现在要把全上海的酱坛串成网。”

苏若雪的耳尖又泛起淡粉,却没抽回手。

她低头盯着陶片上的霉痕,忽然笑出声:“上月教王嬷家绣并蒂莲,她非说我针脚像酱菜纹——原是早埋下的伏笔。”她抽回手翻出账本,笔尖在纸页上飞:“霉斑分三等:疏如星是上旬,密如网是下旬;菌丝左偏指闸北,右偏指法租界……”

青鸟不知何时凑过来,军靴尖蹭着青砖上的菌汤渍:“我这就去码头找老吴,让他挑十个嘴严的兄弟扮成酱贩子——”

“慢。”顾承砚按住他肩膀,“别用男人。”他望向窗外晾衣绳上的蓝布衫,“让阿菊她们去贫民窟,说顾家要收‘家传酱方’,腌得好的送半袋米。”他转向苏若雪,“你挑几个信得过的婶子,教她们‘拌曲要加三把盐’其实是‘联络三人组’,‘七日翻缸’是‘七号行动’。”

苏若雪的笔尖停在“霉斑密度”那栏,抬头时眼里有光:“就说这是顾家新推的‘养生酱’,要收集民间秘方——谁会想到,咱们的秘方在霉里?”

首条情报试传是在三日后。

阿菊带着王嬷的小孙女蹲在普善路井台边,小丫头举着块酱方喊:“顾少奶奶说,我奶奶的酱方最香!”王嬷抹着嘴笑,转身就把酱方塞进隔壁张婶的菜篮:“尝尝顾家的酱,可鲜着嘞!”

当晚,闸北难民区的草棚里,三个男人凑在油灯下掰开酱方。

中间那块酱芯里,霉斑正疏疏落落地排成“三”字,菌丝歪向东南——正是“三日后,七人南行”的暗码。

“成了!”青鸟踢开脚边的酱坛,军靴底碾碎几片霉斑,“张婶男人在闸北当搬运工,他说那三个兄弟今早已经过了苏州河!”

顾承砚没接话。

他盯着案上摊开的地图,手指在闸北到法租界的路线上划了道,又在虹口日侨区点了点——那里有他最在意的缺口。

转机出现在第七日清晨。

苏若雪挎着竹篮去菜场,卖豆腐的老妪往她篮底塞了块豆干,手背上的疤痕像条蜈蚣:“你娘从前也这么腌,咸淡正好。”

竹篮提手勒得苏若雪手腕发疼。

她借整理菜叶子的由头掰开豆干,内里嵌着一丝极细的彩色丝线——红底金线,是苏家账房特有的“危急标记”。

她想起三年前苏府被烧前夜,父亲塞给她半枚银锁时说:“若见红线金,速寻旧部。”

“承砚!”她推开书房门时,发簪上的绢花歪在耳后,“旧部……还在。”

顾承砚正在看儿童团新画的码头图,笔杆“咔”地断在指缝里。

他接过丝线,凑到灯前:“金线是苏府账房的,红线……”他忽然掀开窗边的染布,露出墙内暗格,“去年冬天在霞飞路救的那个老裁缝,他说过从前给巡捕房太太绣过这种线。”

两人凑在案前,丝线在烛火下泛着暖光。

苏若雪数着丝线上的结:“三结,是第三联络点;金线绕三圈,指三马路。”她抬头时,眼尾的细纹里全是震动,“他们在找我们……想重建南北通道。”

顾承砚突然笑了,笑得眼角发涩。

他想起穿越前在图书馆翻到的旧报纸,上面写着“上海沦陷后,民间仍有暗线未断”——原来那些字不是铅印的,是无数双藏在酱坛、豆干、缝补篮里的手写的。

三日后的清晨,虹口日军粮库炸开一片骂声。

“八嘎!”日军少佐踢翻霉烂的酱坛,褐色的霉斑顺着他的皮靴爬上裤管,“这些坛子昨晚还好好的!”

墙头上,顾承砚望着远处冒起的烟尘,风里飘来股酸腐的霉味。

他身旁的青鸟正用望远镜看粮库,镜片上沾着酱园的飞尘:“六个粮库,五个遭殃。那些霉斑……”

“是咱们的腌菜口诀。”顾承砚摸出块酱方,霉斑在阳光下泛着青灰,“‘霉要偏,命才安;歪一点,躲一刀’——偏左的霉斑让他们错封了西仓库,歪右的霉斑引他们去查东码头。”他把酱方塞进青鸟手里,“他们以为我们在逃命……”

“其实我们在做饭。”青鸟接得自然,嘴角扯出个生硬的笑。

他望着远处炊烟里晃动的酱坛,忽然明白那些在井台边、灶台前的女人们,早把救国熬进了酱里。

风卷着染布上的霉斑掠过两人肩头,那些深浅不一的痕迹,在晨光里排成一行行无人能解的密码。

顾承砚望着染布被吹得猎猎作响,忽然听见巷口传来卖报声:“号外!日军发布秋季物资令——”

他眯眼望过去,卖报的小乞丐正是儿童团的小豆子。

那孩子朝他挤了挤眼,报纸头版的标题被风掀起一角:“废品回收……”

顾承砚的手指在墙头上轻轻叩了两下。

他想起苏若雪今早说的话:“酱坛能装米,也能装消息;废品能回收,也能……”

“收情报。”他低笑出声,目光投向远处渐起的晨雾。

九月的风已经有了凉意,可他知道,上海滩的灶台边,又要飘起新的酱香味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